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师生互动”成为教育界的一大研究热点,但现阶段仍缺乏结合大学教育的实证研究。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研究者采用观察、问卷调查及访谈法调查了大学综合英语课师生互动的现状及其问题。总体而言,师生互动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收获不尽如人意。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兴趣及不足,多鼓励自卑焦虑的学生,以及增进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师生互动效果将更令人满意。
关键词: 大学综合英语课堂 师生互动 主要问题
一、引言
课堂师生互动,根据左斌[1]的《师生互动论》,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情境中发生的具有促进性的或抑制性的相互作用或影响。师生间若能进行有效的互动,学生在学习上就将取得进步,受到启发。师生互动是近年来教育界研究的一大热点,许多学者纷纷对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对于师生互动的特征,学者叶子、庞丽娟[2]、陈丽[3]、裴跃进和宋五好[4]等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师生互动的属性。对于师生互动的分类,国外学者艾雪黎、勒温、Sibeman、C.howeshe,以及国内学者吴康宁、李玉宁、郑金洲[5]、傅维利[6]等人都以不同的标准对师生互动的类型予以区分。在师生关系方面,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渗透,“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已成为学界共识。在师生互动实施策略方面,赵含韫[7]、陈丽[3]等学者都提出了师生互动实践中应采取的具体态度与方法。
然而,这些研究以抽象认识论基础上的理论研究为主,实践指导意义有限,而其他关于师生互动的实证研究大多针对中小学教学,深入大学英语课堂情境的师生互动实证研究仍有空缺。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深入大学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我们以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年级综合英语课堂为例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调查力图反映综合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并探究其中的问题。现状调查主要针对以下三方面:(1)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的参与情况;(2)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的收获情况;(3)学生对师生互动的反馈。我们试图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
2.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2010级所有学生(共五个班)。调查时学生正处于大一年级下学期或大二年级上学期,已适应大学英语课堂并形成较固定的课堂行为表现与学习模式。
3.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及访谈的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目的是亲身体验,深入了解不同班级的课堂互动现状,为问卷设计做准备。为保观察结果的客观性,研究者对每个综英教师的课堂进行了连续3次的课堂观摩。观察中,研究者主要针对互动中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等进行记录。
根据观察所得结果,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用以统计学生对互动的态度看法。为保证问卷科学有效,研究者先在小范围内发放问卷并据反馈修改问卷,而后向英语系2010级全体学生发放问卷。共下发了110份调查问卷,回收100份,问卷回收率为90.9%,经筛选得到有效问卷94份。研究采用了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频度分析。
为深入分析问卷所反映的现象,研究者制定了访谈提纲,对2010级英语系不同班级的10个学生进行了访谈。据此了解到更多关于综英课堂师生互动的信息及他们对课堂互动的看法和态度。
三、结论
本项目从以下三方面对大一年级综合英语课堂进行了调查:(1)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的参与情况;(2)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的收获情况;(3)学生对师生互动的评价。
1.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的参与度。
(1)学生的总体参与度
调查发现,12%的学生很积极主动地参与师生互动,对于教师的提问或在与教师的讨论中,只要会表达的就都主动发言,不怕说错被同学笑,受焦虑情绪影响较少。半数以上的学生表现一般,比较被动,不会积极主动地发言;然而,这部分学生却能比较自如地参与小组活动(如小组讨论、表演)。此外,22%的学生因英语表达水平的限制,无法顺畅地表达自己,因而很少参与师生互动。可以说,大一年级大部分学生在师生互动中表现比较被动,学生在互动中的参与度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2)学生在互动中不积极发言的原因
针对师生互动中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象,研究者根据受访学生的表述,将其原因大致归为以下四条:(1)学生对交流的话题不感兴趣;(2)学生认为发言对自身英语水平的提高帮助不大;(3)学生不自信,怕说错了被笑;(4)性格内向。表1显示,半数以上(53%)学生不够积极的原因是缺乏自信。
可见,影响学生参与互动积极性的首要原因是学生不够自信,怕说错了被笑。在访谈中,许多学生表示自己语音语调不标准,担心自己被笑话或是词汇量少,语法比较差,担心不能用英语较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此,有些学生还表达了对教师的期望,希望教师多鼓励不自信的学生。
2.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收获程度。
(1)学生的收获程度
调查显示,师生互动中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但收获程度有所不同。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综合英语课堂互动中收获较大或很大,占68%,其中7%的学生表示自己收获很大;其余32%的学生则认为自己收获较少或很少。
(2)学生在互动中的收获内容
调查显示,互动中学生的主要收获既有课内知识,又有课外知识。具体而言,其收获主要包括英语基础类知识(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口语表达、写作能力等)与英语国家风俗文化及其他课外知识。
同时,学生在互动中期望的主要收获包括口语表达、语法词汇、课文理解及课外知识。课外知识包括课文相关知识背景、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思维上的启迪,等等。
3.学生对师生互动的反馈。
(1)对教师组织的活动形式的反馈
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时常会通过组织一些活动与学生交流或活跃课堂气氛。教师经常组织的活动形式包括个人或小组展示、表演、小组讨论,以及问答。
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师通常使用的四种活动形式的喜好、收获的评价如下。
根据上表所得数据,可以得到学生对各项活动的评价。
①个人或小组展示
教师比较常用的活动方式个人或小组展示,因其自主学习空间大,学生收获也较大;然而,展示却可能流于形式化,缺乏内容,因而它在学生最不喜欢的互动形式中所占比例最大(41%的学生最不喜欢这种活动)。
②表演
表演是教师较少使用的活动方式,但因其生动有趣而受较多学生喜欢。由于表演大多数是情感的体验,娱乐性比较强,知识性不足,仅有17%的学生认为在表演中收获最大。
③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教师使用较多,也是受很多学生欢迎并且收获较大的活动形式。其受很多学生喜欢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三点:(1)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分享个人观点,同时相互学习;(2)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有表达机会;(3)学生不用直接面对教师,焦虑感较低。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锻炼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组织和交往能力,因而也是使学生收获较大的活动。
④问答
问答是四种活动中形式传统的活动,但也是学生较不喜欢,从中收获最小的活动。作为一种传统的活动形式,问答有它的优势: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直接有效地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或者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而,其缺陷也显而易见。在四种活动中,问答是较无趣味的活动,自然喜欢的学生人数较少。另外,问答时学生的焦虑感较高,且仅有有限的学生能参与其中。
总而言之,四种活动都有利有弊。教师在选择活动形式时应结合学生的兴趣与在活动中的收获考虑,选择最佳活动形式,并且,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活动形式,尽量保证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2)对师生关系的评价
师生关系是影响师生互动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衡量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师生间距离感。师生间若存在较大距离感,互动就将难以有效进行。
通过调查,24%的学生认为与教师存在较大距离感,将近一半的学生对此表示“说不清”,29%的学生认为与教师间的距离感很小,有个别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2%)认为与教师不存在距离感。
在访谈中,学生对此表示:“我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感不是很大,但是感觉和中学老师之间的关系还是有差距。我和高中老师关系更好,我有什么学习上的烦心事都可以向他倾诉,但是大学老师还是没有那么好。”“距离感,说不清吧,大学老师都差不多,该上课的时候上课,不上课的时候跟学生也没什么来往。我有什么事或是迷茫的时候会和辅导老师交流,她会给我一些建议。”
四、讨论
调查结果突出反映了以下三个问题。
1.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不足。
“以学生为主体”是指教师在教学上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上的需要,并投其所需,投其所好,因材施教。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以其他人设计的形式获取知识的结果。学生必须自己进行知识的组织和再组织,并且把它们放入已有的知识储存库中,不是被动地获取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兴趣,选择最适合学生学习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意味着互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发现学生的不足并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弥补不足。学生学习上的不足之处在互动中通过语言输出显现。为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教师应通过观察和直接询问发现他们知识上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弥补。同时,为了让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师还应注意投其所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形式进行互动。
2.不自信和焦虑是学生不积极发言的主要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不自信和焦虑是学生不积极发言的主要原因,但这不仅仅是学生的个人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缺失。具体而言,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不够。例如,在语音语调方面,教师有时会在学生发言后对其纠音,这样做虽然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但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害怕发言。其实,对于那些不自信的学生,纠错可能不如正面鼓励重要。学生受到鼓励会树立自信,才能更有动力地参与互动中。教师若能在实施评价时多鼓励学生,使学生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英语学习将会更加有效。
另一方面,互动氛围不够轻松、友好。一个友好、轻松、和谐的互动氛围是一个能尽量满足学生兴趣需求的氛围。教师如果能多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在适当的时候组织活动(如小组讨论、表演)营造良好氛围,学生的消极情绪就能转化为积极的情绪,减轻焦虑,英语学习效率得到提高。然而,有时教师却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在学生沉默时不懂得如何引起他们的兴趣,减轻他们的焦虑,因而学生持续受到自卑和焦虑情绪的困扰。
3.师生间情感交流不够,师生关系不够融洽。
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关系到师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互动的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促进师生间的互动,而疏离的师生关系则会抑制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欲望,使课堂气氛更紧张。大学综英课堂教师,因其在英语学术上的权威,容易使学生产生压力和恐惧,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较大的距离感,从而降低他们在互动中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应增进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树立亦师亦友的形象。
然而,现实中大学综合英语教师在课后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时间极少。由于科研、评职称等方面的压力,教师除上课外,通常无暇与学生交流。而在课堂上有限的交流机会也往往限于英语问题的讨论及普通的寒暄。学生在生活情感方面遇到问题时,很少与综合英语教师倾心交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不够,关系不够亲近,教师若能在课堂之余增进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就会更高。
参考文献:
[1]佐斌.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4).
[3]陈丽.师生互动刍议[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
[4]裴跃进,宋五好.师生互动行为概念与范围的探究[J].教育探索,2006,(4).
[5]郑金洲.互动教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6]傅维利,张恬恬.关于师生互动类型划分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
[7]赵含韫.社会互动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47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