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老”

2012-12-31 00:00:00曾庆鸿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2年10期


  “长老”一词,一是老年人的通称。《史记·五帝纪》曰:“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二是指僧人中年德俱高者。白居易《闲意》诗曰:“北省朋僚音信断,东林长老往还频。”
  甲骨文中,“长”字为 或 ,上部是两根向右弯曲的头发,下部为臂、身、腿。余永梁《殷虚文字考续考》曰:“长,实像人发长貌,引申为长久之长。”头发长的人便是年龄大的人,老年人,由长短的“长”引申出年长的“长”的意思。
  甲骨文的“老”字为 或 ,面朝左的老人形象,长头发,弯腰驼步,拿着拐杖一步步朝前走。
  《说文解字·老部》曰:“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是个会意字,“老”的本义是年纪大的人。
  年纪大的人经验丰富,处事稳重,胸有城府。故有“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生姜老的辣”之说。由此引申出“老练”、“老成持重”之义。杜甫《奉汉中王手札》曰:“枚乘文章老。”
  古人常把老人比作老马,如“老马识途”。杜甫《江汉》诗曰:“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是说老人有丰sulOBQFijuNh4Psp536QHg==富的经验,可给青年人出谋划策,但他们体弱多病,不宜冲锋陷阵,或给他们压过重的担子。
  旧的东西历时长,与老人意思相近,故“老”有“旧”之义,以及原来的、过时的、陈腐之义。如老厂、老机器、老地方、老脾气、老脑筋等。
  老人难免有“怀旧”、“怀老”之情。宋人张耒诗曰:“风月有情常似旧,山川信美不如归。”英国学者莱特说:“老的树最好烧,老的马最好骑,老的书最好读,老的酒最好喝,老的朋友最可信赖。”
  老人和婴儿、儿童有很多相似之处。著名画家毕加索说:“‘老年人是第二次做婴孩’(引莎士比亚语),(老人)需要漫长的岁月才能返老还童。”
  宋代不少名人喜欢在名字后带一个“老”,清·赵翼《陔余丛考》一书中提到的有孟元老、胡唐老、孙莘老、何国老等多人。
  “考”的本义也是老,甲骨文与“老”同,到了金文时,手中的拐杖变成了“丁”字形。人老了,最后总要死的,“考”便引申为“死”,古人称父亲死去为“考”。“考”字后来用于考试、考查、考核之义,是一种假借。
  老态龙钟,称人年老而行动不灵活。唐·李端《赠薛戴》曰:“交结惭时辈,龙钟似老翁。”陆游《听雨》曰:“老态龙钟疾未平,更堪俗事败幽情。”
  老当益壮,年虽老而志更壮烈。《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曹操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句。陆游《闻虏乱有感》诗曰:“羞为老骥伏枥悲,宁作枯鱼过河泣。”
  欧阳修《送张生》曰:“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愈新。”杨万里《夜雨》诗曰:“雨声正如此,壮心滴不灰。” 【编辑: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