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109/ZkP66b37USNr2EswFnXKmt.webp)
德国的先哲叔本华,是新的“生命”哲学先驱,对于健康有过许多哲理隽永的文字留世。而健康又是今人的衷心向往和不懈追求的目标,怎样去得到健康,是值得探讨研究的,因为健康不靠盲目追求得来,何况我辈老年人,大多数已处在亚健康状态了。什么叫亚健康?就是说我们老年人都或多或少有那么几种老年病在心身。
要想健康得先从我们的生活方式、习惯开始研究。
曾有专家把人对衰老的抵抗能力喻为“三角形”,其底边为遗传基因,另两边分别是生存环境与生活习惯。通常讲身体健康与否时,会提到免疫力,而免疫力的大小取决于三角形的面积,寿命的长短取决于三角形的高。而遗传基因(底边)是人无法选择的,但可以在另两边都可由人自身的努力使之延长而扩大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增大了,就能提高免疫力。是故,我们看看时下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保留好的,纠正不好的。
在我看来,时下患“生活方式病”的人很多,比如:生活上越来越奢侈、饮食上无度、什么“革命小酒天天醉”、起居上无序、精神上颓废……这些催升人身体内的“三高”指数,由此而派生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各种癌症。这些已成了人们的健康杀手锏,正无形地缩短生命的另一边。
其实,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并不需要权力与金钱的护航保驾,全靠自己的科学认知,去改变和养成一种好的生活习惯。诸如:淡泊名利,起居有常,乐观豁达,科学饮食,勤于锻炼,戒烟限酒,随和乐善……如此,就能人为地延长另两边。
叔本华说:“一般来说,人的幸福十之八九有赖于健康的心身。有了健康,每件事都是令人快乐的;失掉健康就失掉快乐。即使人具有伟大的心灵,快活乐观的气质,也会因健康的丧失而黯然失色,甚至于变质。”叔本华的话充分说明健康之于人的重要性。
所以,就有人说:有了健康就有了一切。还有一公式:健康是1,其他都是0,没了1,0再多也白搭。
其实未必,因为人总是人,健康二字不可能涵盖一切。首先健康的份额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先天,还有“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比如当今的各种有毒食品,让人防不胜防。谚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除了健康应该也有平安。平安倒可包含健康。
平安,当然是今人渴望拥有的。
然而,这个世界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不讲别的,看:人类的主副食,什么上色馒头、三聚氰胺奶制品、瘦肉精肉、苏丹红蛋。近期欧洲出现了毒黄瓜果蔬,台湾出现塑化剂饮品……不胜枚举。这些都是可以致人死命的食品。是故,平安也只能是人们一厢情愿。但,这一厢情愿,总还可用人类的智慧、科技、法制之力去争取,平安还是有望的。
又有人说:要健康首先得拥有快乐开心的好心态。好心态对于健康当然重要。然而,须知开心一半取决于心态,一半取决于事态。虽如此,但只要人们以知足常乐的心态去做事,坏事态也会向好事态转化。
苏东坡有言:“人至乐极,莫过于心无忧,身无病。”这是苏公人生阅历的经验之谈。
著名健康教育家洪昭光教授,早年去中南海向中央机关领导做过一次“健康讲座”,如是说:“健康的心态使我走出人生的阴影。”
家庭对于健康至关重要,洪教授说:“世上只有家庭好,男女老小离不了。男女没家死得早,女士没家容颜老。有家看似平淡淡,没家片刻凄惨惨。外面世界千般好,不如回家乐逍遥。”对于家,老年人深有体会,虽是空巢,有两只老鸟就是家。家,就是沙漠里的绿洲,风浪中的港湾,人生路上的驿站,更是夫妻间的相互珍惜。人若想健康,洪教授提出了“四大基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关于健康,他总结说:健康是节约,健康是和谐,健康是责任,健康是精神意志。只有健康能让自己少受累,儿女少受累,节约医药费,造福全社会。诚哉斯言!
至此,记起曾读到过的一首歌:“厚厚薄薄一本书,浓浓淡淡一壶酒。风雨过来人,笑在云开后。当放手,就放手,千万新人在后头;该享受,就享受,花花俏俏赶潮流;晨歌夕舞为健康,太阳落了有星斗。拼拼搏搏一局棋,颠颠簸簸一叶舟。懂得就珍惜,珍惜就富有。能疾走,就疾走,发挥余热抓火候;该加油,就加油,读书读到耄耋后。只想今天干什么,休问年龄七八九。”
能常吟唱这首歌的,即使心身远离亚健康之境,但其心态一定在昂扬之状。朋友们以为然否?
【编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