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书单

2012-12-31 00:00:00芦垚
领导文萃 2012年9期


  为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推动官员读书,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从2010年开始联合向党员干部推荐学习书目。至今,已经有四批书目推出。
  党史热潮
   在2011年5月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党员干部推荐的第四批学习书目中有3种是党史相关著作,包括《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和《遵义!遵义!》。在建党90周年的大背景下,除了党史正本之外,书目以重要党史人物和党史事件组合,颇为多元和立体。
   在第四批推荐书目之前,《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在2010年11月已经出现在第三批的推荐书目上。
   第三批书目同样以党史著作为主打题材:除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之外,《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二十八讲》、《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简史》、《党的历史知识简明读本》、《毛泽东传》等其他5部著作都属于党史范畴,总共占去了8部推荐书目中的6席。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为2011年党史著作的一匹黑马。这本在2011年3月份出版的著作先后数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上,当年7月已出版了增订本,当年10月出版了英文版。
   在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党员干部推荐的四批学习书目中,党史著作始终占据半壁江山,在第二批推荐书目中,《苦难辉煌》、《解放战争》也都是此类作品。
   在2011年2月举行的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和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说,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
  地方书单的“前沿”与“实用”
   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推荐书目是各地官员读书的基础目录。
   2010年,中央推出的第一批推荐学习书目,主要是“围绕深化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对党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来推出的”,具体包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专题文集》、《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7种经典著作。
   此外,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等近年来中央工作的“关键词”,也成为推荐书目的热词。显然,有关部门希望通过读书引导官员加深对中央政策的理解。
   地方荐书较中央有些不同,湖南省在推荐书目时明确提到,在中央已推荐的学习书目的基础上,重点推荐关于“实现富民强省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反映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国际关系、现代社会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的书籍。
   这基本反映了当下各地荐书的思路。在这一思路之下,财经类书籍成为最常见的选择。《金融的逻辑》、《货币战争》、《谁在谋杀中国经济》等近年来畅销的财经新作成为各地政府荐书的常客,尽管其中一些书在学界尚有争议。
   还有一些书同样前沿,而实用性则更加明显。如浙江省测绘局推荐的书目中,就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和《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及对策》。这些正逐渐成为各地政府执政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各地不仅推荐官员从相关的著作中学习,也通过官员培训课程更新官员们的相关知识储备。
  领导干部个人荐书
   相比组织荐书,领导们的个人荐书往往会引起媒体关注。
   汪洋是这方面的代表。2007年,尚在重庆任职的他力推当地官员读书。托马斯·弗里德曼,这位曾三次赢得普利策奖的作家,因汪洋力荐他的《世界是平的》,成为重庆几乎家喻户晓的作者。
  2011年,汪洋致信省直机关干部和各市党政主要领导同志,推荐阅读两本阐述幸福的书籍:《幸福的方法》和《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为此,广东省出版部门专门加印两本书。
   翻看各地大员的荐书,除了汪洋以外,最有名的是海南省委原书记卫留成推荐《致加西亚的信》。2004年,他把这本书作为春节礼物送给海南省政府的厅局长和县市长。贵阳市委书记李军也曾推荐此书。
   在所有官员荐书中最为知名的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他曾数次推荐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称“它的意义不亚于《国富论》”。
  伟人传记与官场小说
   2009年10月,《决策》杂志曾联合某门户网站、山东省胶南市委党校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官场小说的阅读群体中,党政机关公务员占到30.5%,工商企业工作人员占27.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20.3%,三者总共占到了阅读总人数的77.9%。在读者的行政级别方面,普通公务员占51.3%,科级占29%,这是两个最大的阅读群体。副处级占7.5%,正处级占4.7%,两者合计为12.2%。总和来看,在公务员群体中,阅读官场小说的人,处级以下占九成。由此可见,官场小说在公务员群体中的影响。
   舆论对此多抱有质疑态度。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官员与权力是不可分的,读与权力斗争有关的书是我接触到的一部分官员的兴趣。官场需要了解潜规则和明规则,他们不喜欢极左或极右的书。”
   但官场小说的市场并不局限于官场,如《国家干部》等作品经过改编被搬上银幕,在普通群众中广受好评。
  官员读书少?
   过去这些年,官方对于推进官员读书可谓不遗余力。
   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之前,中央对于领导干部学习的重要性早有论述。早在2001年5月,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高峰会议”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就提出了“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此后,曾庆红指出要“贯彻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创建学习型政党”。
   2004年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
   尽管学习型政党建设和官方荐书正成为官员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官员的读书习惯仍然有待培养。
   为了解领导干部读书学习的状况,2011年5月,国家行政学院和光明日报组成联合调研组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从读书数量上看,一年读20本书以上的占12.1%,读6~10本书的占33.6%,读1~5本书的占52.1%,也有个别的(2.2%)被调查者“基本不读书”。
   从读书时间上看,每周读书学习10小时以上的占16.8%,7~10小时的占22.3%,4~7小时的占41.7%,0~4小时的占19.2%,超过八成的被调查者每周读书时间在4小时以上。
   2009年年中,《人民论坛》曾做过一次类似的调查,结果与此相近:七成多的党政干部每周用于读书的时间在6小时以下甚至更少;在读书数量的调查中,有五成多的受访者一年读书在6本以下,有25.4%的受访者表示每年能读10本以上书籍。
   两次调查都显示,工作和应酬繁重成为读书时间被挤占的主要原因。但也有12.7%的人认为,“书本理论脱离实际,滞后于实践”,认为“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读书”的有16.5%,“学而不思,学用脱节,不愿读书”的有13.1%。
  这种状况需要改变,否则按此数据,仅中央推荐的四批书目,多数干部要读完还颇需时日。(摘自《瞭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