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国科学教育中的技术教育

2012-12-31 00:00:00颜凤菊
考试周刊 2012年33期


  摘 要: 当今科学和技术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活,科学和技术的联系日益增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技术教育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也逐步被发现。本文从四个视角阐述加强科学教育中技术教育的原因;阐明科学教育中要开展什么样的技术教育;分析当今我国科学课程中技术教育实施现状;针对我国科学教育中技术教育不足问题,结合国外在科学教育中开展技术教育的实践经验,为我国科学教育中技术教育的开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科学教育 技术教育 实施建议
  科学的内涵随科学的迅猛发展而发生了诸多变化,其中重要的一个变化在于科学与技术发生了高度整合。“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并一道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科学内涵的这一深刻变化导致了国际理科教育从科学教育到科技教育的范式转换。当代科技教育凸显了技术教育的重要性”。[1]
  一、从四个视角谈加强科学教育中的技术教育的必要性
  1.科学、技术关系视角
  “加强科学教育中的技术教育”这一观点根植于科学、技术间日益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科学与技术之间关系不仅是科学、技术哲学的讨论范畴,而且一直都是有争议的话题。传统上一般认为,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界的活动,技术是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技术作为处于平等地位的、独立的文化形态分别对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当代科学与技术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作用日渐加大:科学新进展为技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并预见技术发展新动向,同时技术发展中的难题又推动更加深入、新异领域的科学探究。恩格斯曾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鉴于科学、技术的融合,在科学教育中渗透技术教育大有必要。“在科学与技术作用逐渐增强的现实状态下,科学教育如果继续坚守过去的‘纯’科学教育,将违背科学发展的本性,不利于教育功能的发挥及学生的发展。与此同时,技术教育也不能无视技术进步现实把科学摈弃在外”。[2]
  2.科学课程视角
  当今社会对科学素养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具体科学学科知识、概念、规则的掌握,还要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范畴的相关知识。美国科学促进委员会为美国“2061计划”出版的核心著作之一《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Science For All American)将“技术的性质”作为独立章节撰写凸显了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该书还强调:科学素养培养的重点也逐渐转移到“科学世界观、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事业的本质、数学和数学过程的特点、科学与技术的联系、技术规则本身和技术与社会的联系等”。
  3.技术教育视角
  长久以来我国对技术教育的理解通常为:“技术教育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产知识及技术和劳动技能。”[3]中小学技术教育长期以“劳动技术教育”这种形式开展,这就使得技术教育偏于技能教育。在当代社会转型、技术转型、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国学者开始采纳国际上对技术教育的解释:“技术教育主要是指在普通中小学实施的,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为学生进入技术世界做好准备的教育。”[4]“技术教育”中的“技术”不再仅仅是指工艺、操作能力,而是指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包括技术意识、技术理解、技术评价、技术反思和技术实践能力在内的技术素养。[5]要达到如此全面、综合的技术教育目标,就需要技术教育综合其他教学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科学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技术教育的改革也是整个教育改革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理应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特别是中学科学教育改革的一种催化剂。[6]
  4.学生学习视角
  在科学课程中开展技术教育可以通过将科学课程和实际问题解决联系起来,使科学课程内容以对学生个体有意义的方式组织起来,而不再孤立于学生的经验之外。加拿大学者埃肯海德于1992年和1994年对爱克霍夫和考特兰德发现的一种有助于学生成功地学习STS课程的教学模式——“社会性内容→技术性内容→科学内容→更高层次的技术性内容→更深层次的社会性内容”进行研究。
  在上述教学模式中,尽管教师可能把他们的教学时间主要用在传统的科学内容上,但是这样的实施顺序可以确保科学内容按照对学生有个体意义的方式统整起来,而不再是分门别类、相互孤立的。我国普通教育中的科学教育实际上只是科学知识教育,即“纯”科学教育,很少涉及技术教育。“这就使学生大量的知识只停留在记忆与理解层面,很难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因此中国学生要补创造性的课,必须重视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是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最有利的途径”。[7]
  二、科学教育中应该开展怎样的技术教育
  1.在科学教育中开展技术教育的内容
  《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规定,技术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技术的本质、技术和社会、设计、应付技术世界所需的能力、设计世界等。科学教育承担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在科学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并非让科学教育涉及技术教育的所有内容,而只是强调与技术设计相关的能力以及对科学、技术关系的理解。[8]
  2.在科学教育中开展技术教育的方法
  在科学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的方法有:①改革科学课程内容,使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领域相关联,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技术世界。②重视将技术设计和科学探究融合在“科学、技术、社会”这一课程内容中,技术设计一方面可以通过成形的设计产品为科学探究提供探究工具,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论证技术设计过程的可行性、检验产品的性能验证科学假设的真伪。③转变传统以讲授科学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提倡“做中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技术设计过程(包括确定所需解决问题、技术设计、技术评价、技术管理等环节),这样学生就能够真切地了解技术设计的制约因素、技术与社会关系、技术与科学关系。
  三、我国科学教育中技术教育实施的现状
  我国《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现代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标准》规定通过科学教育,7—9年级学生应该初步理解科学与技术之间区别与联系;初步认识科学推动技术进步,技术又促进科学发展的关系,初步认识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了解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已成为一种决定因素,科学与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等。
  我国《科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技术设计是技术活动的核心环节。技术设计能力是技术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21世纪提供技术创新的人才支撑,必须注重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能力。在科学课程中,并不设置独立的技术设计章节,但在一些科学探究活动中会涉及教具、仪器的制作,解决实际问题方案的制订等,这实质上都涉及技术设计的问题。因此应将有关技术设计的教育有机地贯穿其中。”这说明在科学教育政策、理论方面我国已非常重视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的有机结合。然而科学课堂教学多通过讲述将科学知识运用于技术实践来推动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给社会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等进行“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对于更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技术设计教育层面没有提出明确要求。这种方式的教育只是“说理教育”,难以达到让学生深层次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并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运用科学、技术知识、手段进行决策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目的。
  四、加强我国科学教育中技术教育的实施建议
  我国科学教育中的技术教育要加强技术设计方面的教学,强调技术设计并非要师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大量的技术设计活动,而是要学生深入理解技术的本质,进而体会科学、技术间的紧密联系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复杂影响。科学教师要意识到技术教育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广泛开辟实施技术教育的途径。
  科学教育中的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技术的本质,要达到该目标,“特别要注意应正确而全面地理解技术,而不要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技术领域”。在科学教育过程中科学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使技术教育以生动形象、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走进科学教育中。
  参考文献:
  [1]王秀红,高晓伟,李艳梅.中学化学新课程中的技术素养[J].化学教育,2005,(1):21-23.
  [2]何永红,王祖浩.我国科学教育急需厘清的几个关系[J].教育科学,2006,(2).
  [3]丁浩.让技术教育闪耀人文的光辉〔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12.
  [4]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中国百科大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460.
  [5]国际技术教育学会(TIEA).http://www.iteawww.org
  [6]蔡铁全.中学科学教育要关注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对我国中学科学教育改革的启迪[J].教育科学研究,2006,(6).
  [7]丁邦平.论国际理科教育的范式转换——从科学教育到科技教育[J].课程、教材和教法,2002,(1):5.
  [8]周仕东,郑长龙.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辨析科学与技术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5,VOL25,(5):63-83.
  [10]周青,倪俊超,杨辉翔,姚林娜.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辨析科学与技术的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VOL27,(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