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理功能是不断变化的,有些变化在分秒之间便显而易见,比如心脏跳动的速度和节律;有些变化却显得十分漫长,往往以10年为周期才见分晓。了解这种“10年一变”的人体变化,对养生和保健是十分重要的。
30岁是人一生健康状况的顶峰,此后各种生理功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走下坡路”。因此,可把30岁视为从健康到衰老的“分水岭”。从30岁起,个子不再长高了,细细的皱纹开始从额头显现,听力有轻微的下降,骨密度测量也显示骨骼已开始盛极而衰。30岁左右应该是补钙抗老、养颜防衰的关键年龄。
40岁时,你的个头比10年前要略微矮了些,每个毛囊细了2微米。因为身体开始“不好动”,每天消耗的热量比30岁时明显减少,肥胖趁机“着陆”。听力每况愈下。眼睛看近物时开始模糊,出现老花眼。40岁左右重点防治的是肥胖,遏制听力、视力的急剧下降。
50岁起,人体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肌肉也将因为运动减少而萎缩。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胸腺素已经萎缩了90%~95%。声调从C调升为E调,指甲生长缓慢,容易出现各种疾病,不得不让人发出“年龄不饶人”的感叹。
60岁时,人体内消化葡萄糖的胰腺效率下降,易患糖尿病。由软骨衰退引起骨关节痛,步态迟缓,身高也矮了3厘米左右。肺活量减了一半,容易气喘吁吁。如果从40岁开始就采取有效的保健措施,这些“老态”的出现完全可以推迟。
70岁时,人体的血压比20岁时升高了20%~50%,动脉壁变厚、僵化。大脑反应能力减弱,短期记忆力和学习新语言能力也因此衰退。半数以上的老人开始与冠心病“结缘”,其他老年病也日益凸显。
80岁时,老人最易跌倒。因为唾液分泌减少,吞咽功能较差,易于噎食。85岁以上的老人出现老年痴呆症的比例较高。防噎、防跌、防走失是耄耋之年的老人防范的重点。
“10年一变”的研究结果不仅提出了防老的依据,也是测试人体衰老到什么程度的一面镜子。
(摘自《自我保健》 责编 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