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小姐”冠军余文霞:我曾经是一个洗碗的灰姑娘

2012-12-31 00:00:00真水无香
现代妇女 2012年12期

在冬天漫天飘雪的黑龙江的一个偏僻小镇上,有一个6口之家:爸爸、妈妈半年种田、半年做小生意养家糊口;爷爷、奶奶照顾家里,安享天年;姐姐、妹妹撒着欢地过童年。虽然生活不富裕,但一家人其乐融融。

于文霞就是这个家里最小的孩子,从小享尽了家人的宠爱,但这宠爱并没有把这个小姑娘惯坏,反而让她比同龄的孩子更懂事,骨子里透着东北人的忍耐和坚强。

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于文霞就出落成一个气质美人——苗条、秀气、个子高,爱唱爱跳,最大的心愿就是登上五光十色的大舞台。可是她出生的那个小镇太偏僻了,偏僻到捧着这样一颗珍珠,却只能用贫困和叹息来掩埋……

2005年,于文霞考入菏泽音乐艺术学校中专部,与此同时,同样喜欢音乐的姐姐考入了黑河师范大学。一家出了两个大学生,让小镇的人都为于家感到骄傲,于家父母却愁眉苦脸,病弱的身体、捉襟见肘的生活已经让这对夫妻再也无力供姐妹俩都上学。

此时的于文霞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学业,瞒着父母和姐姐办了休学手续。

虽然休学,但她不能像村里的女孩子一样早早嫁人,她有着自己的梦想。休学当晚,她告诉父母自己要到省城闯一闯。

第二天,她便带着家里仅有的200元钱,来到了省城哈尔滨。在家住哈市的姑妈的帮助下,她找了一家东北饺子馆当起了服务员,端盘子、刷碗、扫地……不仅如此,因为长得漂亮,还要不时应付好色男人的纠缠。尽管一天的劳累让她很辛苦,晚上回到出租屋,她仍然坚持练习舞台动作。

后来,于文霞换了一份保姆的工作,这样她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舞蹈。当保姆之余,她报了模特训练班。没钱买舞蹈鞋,她就在垃圾箱里找别的学员扔的鞋穿。因为鞋不合脚,她的脚很快被磨出了水泡,她就自己忍痛用针挑破,然后再磨起泡,再挑破……因为从来没受过专业训练,和其他学员比起来,她的基础差,还是农村人,经常被人训斥和嘲笑。听着那些冷言冷语,她把委屈和眼泪流到了肚子里,流到了每一个深夜中的训练房里……她坚信笨鸟先飞的道理。

一个月后,得知阿城区举办模特电视大赛,她决定小试牛刀,大胆地报了名。一路过关斩将,终于获得了季军。

此后,她开始了模特的生涯,参加了许多大型的活动,在省城已经小有名气。大家都以为于文霞会继续在模特的路上轻松地走下去时,她却果断地拿着辛苦攒下来的钱,回到了学校继续学习。她要做一个有理想的人,而不是一个花瓶。

她拼尽所有力气,起早贪黑补上自己落下的功课。终于2008年,她顺利地参加高考,并且成功地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打工的经历,让她变得成熟、坚韧;回归学校的生活,让她更加懂得珍惜。

她说:“最幸福的事就是演出完坐的公交车是有座位的。”为了省钱,每次演出,她都要挤一小时公交车。多少个冬天的早晨,当别的同学还在温暖的被窝,她就必须早早地爬起来,化好妆,然后挤公交车去演出。

2012年7月,大学毕业的于文霞参加世界小姐比赛,获得了中国区冠军和“中国小姐”称号,并代表中国内地选手,参加8月在鄂尔多斯举行的世界小姐全球总决赛。

这个没有背景、只有奋斗的女孩,终于用自己的坚持换来了这来之不易的荣誉,可是伴随着荣誉纷至沓来的还有各种猜疑和流言……网上不断传言她靠潜规则上位,这对传统中规中矩过日子的农村父母来说是天大的侮辱,乡亲侧目而视,母亲整天以泪洗面。23岁的肩膀扛着不属于她这个年龄该承受的生命之重,但她还是拼力坚持,她告诉母亲,她会用舞台证明一切。

2012年8月18日,鄂尔多斯,2012世界小姐总决赛举行,在最后的才艺展示阶段里,于文霞一曲民歌《芦花》,技惊四座,击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15名佳丽,摘得了“世界小姐第一名”的桂冠,她成了自2007年之后,中国代表第二次获得“世界小姐”的冠军。

这个脚踏黑土地,一步一个踏实的脚印走来的女孩子,终于登上梦想的舞台,在镁光灯下,片刻的大脑空白后,她拥抱身边的亲人、朋友,泪水纷如雨下,这一刻,她等得太久,付出得太多了……

(责编 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