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全面分析了企业员工的基本需要,讨论了四大类的激励方式,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以期真正建立起适合企业特点、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到最佳状态。
关键词: 企业员工;科学有效;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而激励开发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到最佳状态。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企业激励机制的创建中,必须重视各类员工的层次需求,只有建立以人为本的员工激励机制,才能激发员工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的潜能。
一、企业在员工激励制上存在的问题
人才在企业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企业在实施员工有效激励
措施上存在的问题。内部员工有效激励机制的重要性虽然被许多企业的管理者意识到,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对激励机制理解得不够正确,存在严重的片面性。
(一)管理意识落后。有些企业管理思想落后,没有把人才当作一种资本来看,没有意识到激励机制的作用,因此不能够挖掘人的潜力。还有一部分企业,只说不做,口头上重视人才,实际上还是延续以往的方式,导致员工很难有高的积极性。
(二)不重视对员工进行深层次的鼓励,激励方式单一。许多企业实施员工激励措施时,主要是物质激励,忽视了精神激励,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员工的积极性,而有的企业以空洞的精神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更难以产生真正的持续激励。企业多数采取了以物质激励主要是员工工资和资金为主,辅之以各项奖惩制度的执行。但这种激励机制的执行力度与员工的付出、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易引起员工的不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忽视了精神激励,情感激励。
(三)激励机制不具备明显的针对性。企业实施激励措施时,并没有对员工的需要进行分析,“一刀切”地对所有的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企业对员工的 “一刀切”地对所有的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没有认识到激励的基础是需要,结果适得其反。同样的激励手段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需要。按照需要层次理论,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需要,所以,企业对不同的人必须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对于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也应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
(四)激励的随意性强,没有制度的保障。企业管理需要有明确、清楚的管理制度,在制度面前所有员工一律平等,这是企业员工从事正常生产、工作的环境要求。大部分企业中都缺少激励的制度支持,管理者凭个人的风格随意地对员工进行奖罚,经常是奖得轻而罚得重,承诺的多而兑现的少,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在有些企业中,虽然制定了对员工的奖罚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企业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不坚持制订制度的初衷,使得员工激励机制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导致企业对人才吸引力下降。
二、如何改进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机制
(一)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目前企业必须打破内部的僵化稳定状态,通过内部职位的模拟市场化竞争,将自由竞争市场上企业感受到的压力传输给企业员工,激发员其工作热情。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动态转换、职位投标的竞争机制,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向完全市场化的淘汰机制转变。对员工实施必要的压力,使他们更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提高工作积极性。
(二)薪酬制度一定要合理,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薪酬是最为敏感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不仅是员工本身的重要物质基础,还是员工与企业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企业应建立一套“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是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当务之急,企业在制订薪酬时,要注意薪酬的内部与外在均衡,保证薪酬对外有一定的竞争力,对内能够使员工感到公平,并且要与业绩挂勾,不能随意拖欠工资。
(三)建立以人为本,有效激励员工,确定富有人性化的激励机制。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工作关系和工作环境是提高我国企业员工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国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系统化的人力资源政策和程序,如借助于组织结构设置、岗位分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制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避免管理过程中的主观性。因此,人力资源的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和“人高于一切”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认为员工是公司最为重要的资产,他们值得信赖,应当受到尊重,能参与企业相关的决策,员工会因为受到信任激励而与企业共同成长,潜力可以得到最大发挥。
(四)重视员工的精神需求,将激励机制人性化。员工不仅有物质上的需要,更具有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企业在注重建立物质激励的同时,必须着手建立相应的精神激励。
(五)激励制度制度化,防止人才流失。大量的员工为了企业走出困境立下赫赫头功,但企业根本不按激励机制操作,造成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并且人才流失。因此企业必须将合理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激励机制制度化。将其写入公司章程及员工签订的劳务合同书中去,同时规定员工激励的“度”,使其接受法律的监督,保障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
总之,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全面分析研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真正建立起适合企业特点、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发展和壮大。
(作者简介:王秋云(1969.-),女,河南人,政工师,青海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研究方向:人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