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探索

2012-12-31 00:00:00张杰
群文天地 2012年15期


  摘要:从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内涵和培养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浙江省内部分高职院校案例,探索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能力;经管类学生
  一、引言
  在我国高校,创业型经济已成为讨论的热点领域,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面向二十一世纪继学术能力、职业能力之后的第三种能力(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 。经管类专业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份子,已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重点对象。
  高职经管类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尤其是在民营经济发达、创业精神蓬勃的浙江省尤为重要。高职经管类学生中,有相当比例来自于家庭富裕、父辈创业的家庭,受家庭条件和身旁创业案例等影响,他们许多肩负家族企业转型升级、改变商业模式的重任。但当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多重视于本科类院校学生,也过分强调依托先进技术创业。高职经管类学生尽管并没有直接掌握具体科技技术,但其管理能力如能有效融入本地商业环境,同样能实现创业机会,带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然而,即便是在重视学生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中,对经管类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还是相对欠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创业能力内涵理解模糊和创业能力培养缺乏特色。本文就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浙江省内部分高职院校案例,探索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式研究。
  二、 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差异性特征
  1.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内涵。作为一种高层次综合能力,关于创业能力内涵解读已有诸多研究。我们认为,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是指培养学生发现和捕捉市场机遇以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并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以实现创业目标为核心,带有创新特征的高层次综合职业能力,可以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类能力。创业能力无论对学生工资形式就业,还是自我谋职都同等重要,是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与企业中经营管理方向密切相关的主要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它是创业能力形成的核心;方法能力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包括捕捉市场需求、分析决策、申办企业、确定企业布局、经营管理、控制和协调能力等,它是创业的必备能力;社会能力是指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与人合作、自我约束、适应变化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它是创业能力的基础能力。
  在创业能力内涵上,经管类和工科类学生具有差异性,其能力结构比重也不一样。经管类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这三类能力或多或少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因为该专业学生的创业主要是通过整合资源,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创业机会。对他们而言,专业学习和创业能力培养可以同步穿插进行。对工科类学生而言,其专业能力更多集中于专业技术操作本身,而有关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的课程则较少涉及。因此,排除学生个体差异的影响,经管类和工科类高职生在经过大学阶段学习后,其创业能力中的三类能力结构比重存在差异,故其培养方式相应也应体现差异性。
  2.高职经管类与工科类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式对比。与工科类高职生相比,经管类学生有两大特点。一是多数经管类学生因受家庭影响选择本类专业,耳濡目染身旁创业案例,其从商、自主创业意愿非常强烈。部分经管类学生本身家庭富裕,肩负接班重任,创业意愿强烈。二是经管类学生较系统学习了经济管理类、商业类等课程,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但与工科类专业和行业接触少,直接应用技术进行创业难度大。因此,经管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应以专业能力为核心,以方法能力为必备,以社会能力为基础。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积累专业能力;通过专业调研和校内外实践,提升方法能力;通过真实项目和社会实践,锤炼社会能力。
  三、浙江省内部分高职院校经管类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 浙江省内高职院校均比较重视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浙江义乌工商职业学院依托区域商业和产业环境,因势利导,在制度上大力倡导网络创业,倡导教学和实践并重,创业氛围浓厚。学校专门成立以“学生老板”为招收对象的创业学院和“同学同创、同创同学”理念的创业园,出台《关于鼓励与引导学生创业的若干规定》等制度,充分提供了学生校内创业的沃土。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全真环境下的创业教育”模式,通过校内为学生创业提供实践环境,设立考核机制对学生创业活动进行科学的考核与评价,营造了“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氛围。与其它院校不同,该校学生参加创业实践,一切全都要自己亲力亲为,创业学生面对的是“全真的环境”,即要按照工商、税务管理有关规定注册登记,照章纳税,优胜劣汰。目前,该校形成了以项目开发为纽带,以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全真训练为抓手的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充分挖掘宁波商帮创业史,作为学生创业教育中的生动读本,成立“EPV”中心(Employment、Promoter、Vocation),对学生的“创业、就业和职业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教育、训练。同时,为培养具有创业特长的学生,该校推出了特长生导师制教育,专门制订出台了《特长生选拔实施办法》、《特长生导师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
  上述院校充分利用区域经济特点,从机制、制度、场地和资金层面为学生校内自主创业提供了保障,这些探索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个别院校过于凸显个别创业明星,对大多数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覆盖有所欠缺,对如何协调好学生创业和学业之间的关系,也值得讨论。同时,也鲜见针对经管类学生的特点的差异化创业能力培养方式。
  四、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在学生创业教育上迈出了前瞻性步伐,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该校经管类专业学生自主创业和团队创业比例较高,学生创业意愿高涨,涌现了王杭飞(“免费复印广告媒体”创意模式创造者)等一些经典学生创业案例。
  该校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到实现学生体面就业的战略高度,创造性提出了“杭职院可能没有‘马云’式人物,但必须要有培育‘马云’式人物的平台”、“创业成功是我们的教学成果,创业失败也是我们的教学成果”、“创业带动学业,提升就业能力”等全新的创业教育理念。该校针对经管类学生特点,以校企共同体为依托,探索了对该类学生创业能力的特色化、差异性培养。
  1.转变教育观念,营造创业文化氛围
  以该校经管类专业所在二级学院金都管理学院为主阵地,构建了一个“一体两翼”创业文化传播平台。“一体”以创业创新文化大讲堂---金都大讲堂为载体,每年邀请8-10名行业专家、企业家面向师生进行创新创业交流,“两翼”以创业计划类竞赛(含挑战杯)和学生创业兴趣小组为辅助。目前,该院有学生创业实践项目14个,引入企业真实创业项目3个,学生创业公司5家,带动学生创业近100人。营造了“文化蕴激情,创业带学业”的浓郁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2.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按照“创业课程融入专业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教育”的理念,该校经管类专业全部实现了创业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的有机融合。一些本土化创业课程,如《创业学与商业计划》、《电子商务创业》、《SYB》、《模拟公司创业实训》等广受学生欢迎。当前,该校正针对经管类学生探索实施“金字塔形”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从知识传授阶段、文化熏陶阶段、思维激发阶段、模拟实践阶段到实战检验阶段逐级提升,实现差异化培养。
  3.拓宽培养渠道,丰富创业实践活动
  该校从资金、场地、师资等方面对经管类学生创业实践加以大力扶持。校内,开辟高职学生创业园电子商务分园,通过审核的学生创业项目团队可以进驻,给予一定资金扶持,同时给予每个团队配备校内外创业导师各1名,为学生创业实践引路护航;校外,依托校企共同体---金都集团,共建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引入企业真实创业项目,由企业指导教师进行实战指导。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相辅相成,给学生以充分的锻炼。
  4.创建创业校友库,完善创业评价机制
  利用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时机,创建了经管类专业创业校友库,一则为在校学生的创业项目评估和校内实践提供经验指导,并丰富学生创业导师库;二来为毕业生就业实习提供岗位资源,带动就业机会;三则反馈指导在校生创业能力培养,为评价创业能力培养成效提供参考,及时修订经管类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
  基金项目: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12院级科研课题(ky201221)。
  参考文献:
  [1]李凡,谢立仁,张明亲.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2009 (8).
  [2]隋博文,董雄报. 创业能力评价体系与经管类研究生创业问题探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
  [3]黄兆信,施永川. 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
  (作者简介:张 杰(1982-),男,汉,讲师,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