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012-12-31 00:00:00韩修芝
群文天地 2012年15期


  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众多教学环节中的最重要的一环。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课堂结构的优化,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注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有机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尤其要巧妙设疑,命名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焦点凝聚到有待解决的问题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重导入,创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否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调动学习的兴趣,导入是关键。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上课后,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难于集中。我常常以学生的好奇心为课堂教学导入的切入口。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设计这样的导入:如果汽车的车轮是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汽车能开动?请想象坐在这样车轮的汽车的感受。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圆的认识”的学习中,七嘴八舌谈论着坐汽车的感受……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一石激起千层浪,触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圆的认识”知识的兴趣。
  二、重直观、形象,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的教学,恰当地利用课本的插图和实物,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能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又分解教学的难点。如在教学减法的初步认识时,除了指导学生观看插图外,还利用实物作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拿走”、“吃了”、“剩下”等词语的含义,从而认识了减法的意义。
  三、重操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教学思维能力应以具体形象和直观教育为主,注重操作,概念感知。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使用适当的实物、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获得更加具体的感情认识,为概念感知建立打好基础,使学生有明确的感知。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让不宪政拿出先准备好的长7厘米,宽5厘米的小棒各2根,让学生把这4根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然后让学生求出这个长方形周长。接着以六人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操作,讨论怎样求出这个长方形周长。学法:(1)7+5+7+5=24(厘米),(2)5+5+7+7=24(厘米),(3)5×2+7×2=24(厘米)(4)(5+7)×2=24(厘米),教师再予以归纳,小结,分析。最后引导学生优选出最佳、最简捷的方法。通过操作、观察等,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再通过讨论、分析,从而加深了长方形周长的理解,也懂得了如何求长方形周长。
  四、重课堂练习,灵活多变,提高教学效果
  设计开放性的练习,对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大有好处。在教学中,教师要减少机械重复的产,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的练习。例如:在两步应用题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的练习。例如:在两步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只给出一个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补充条件再解题,或只给两个条件,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解答。例:西红柿重225千克,比南瓜重150千克,只要学生补上一个问题,就能列出个确定的算式,求出一个确定的答案来,这样补充的问题弹性较大,各层次的学生都根据题意进行思考,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如补上:(1)南瓜有多少千克?(2)南瓜比西红柿轻多少千克?(3)西红柿和南瓜共重多少千克?(4)西红柿的重量是南瓜的几倍?这样设计,把知识教学和发展创新思维融成一体。双如:我设计了一道样的题目:根据所学知识,用“20、5、4”这三个数说一句话,比比看,谁说得多,说得对。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4个5相加是20”;“5个4相加是20”、“4的5倍是20”、“5的4倍是20”;“5乘以4是20”、“4乘以5是20”、“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5”等等。通过学生思考、分析、理解,让学生理解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留给学生选择余地和探索的空间,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城区河滨中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