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中对话的文体学分析

2012-12-31 00:00:00左万芳
群文天地 2012年15期


  摘要: 《菊花》是美国现代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佳作。文章通过对艾丽莎和丈夫亨利的对话进行文体学分析,从从词汇、句法、合作原则理论、话轮转换、语气等方面,展现了艾丽莎与丈夫之间的疏远以及艾丽莎的压抑和痛苦。
  关键词:《菊花》; 文体学; 合作原则理论; 话语轮换
  《菊花》是美国现代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佳作。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故事发生在斯坦贝克的故乡——南加州的萨利纳斯峡谷。女主人公爱丽莎·艾伦是一位能干的35岁的家庭主妇,她十分擅长种菊花。丈夫亨利经营着自家的农场。平淡的农场生活压抑着伊莉莎的女性自我意识:她像男人一样穿着,像男人一样干活,她无法交流,甚至和丈夫的对话也难以进行。所以她向往外面的世界,渴望走出峡谷。她的自我意识终于在和一位四处流浪,过着自由生活的补锅匠的交谈中觉醒,继而迸发。但故事的结局却是悲剧性的: 丈夫认为穿着裙子、精心打扮的“女人”艾丽莎强壮、快活;爱丽莎看到自己送给补锅匠的菊花被弃之路旁,她对男性世界彻底绝望,她的梦想也随之破灭。
  小说中对话占据了大部分的篇幅,不仅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而且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和内涵。本文试从文体学的角度艾丽莎和丈夫亨利的两次对话进行分析,以展现丈夫与艾丽莎的疏远以及艾丽莎精神的压抑和痛苦。
  1. 选段一
  (1) "At it 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