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在《反生活》中的寓意

2012-12-31 00:00:00杨虹
群文天地 2012年15期


  摘要:文章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文化和叙事角度着眼,探讨《反生活》这部小说如何通过非传统的写作手法和奇特故事背景,展现典型的犹太母题和小说主题中“反”的深刻涵义。
  关键词:反生活;犹太性;美国性;矛盾情节
  一、引言
  菲利普·罗斯以其幽默风趣的才智,犀利尖刻的笔锋,广泛多变的题材,别具一格的文风在美国犹太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罗斯的成名之作《再见,哥伦比亚》(1959)一开始就因选题和对犹太人丑陋面的无情揭露和批评饱受争议,但他后来获得的众多文学奖项以及层出不穷的作品都说明这位笔耕不辍的文学大家在美国犹太文学界功勋卓越。其中《反生活》就是一部探究犹太人身份危机,民族文化和人生与艺术的作品。
  二、小说背景
  这部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于二十世纪80年代,不同于罗斯早期的小说,但其在罗斯的创作生涯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被看作是从朱克曼三部曲过渡到罗斯三部曲之间的桥梁,亦可以被看做一部实验性小说,不但在创作风格,小说结构以及人物塑造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在主题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二十世纪70年代时罗斯曾声明自己不是犹太作家,而只是一名犹太裔作家。他所竭力表现的主题也是被同化的美国犹太人移民对自身犹太身份和犹太传统的“反叛”和“异化”,或者说是一种逃避。然而,从《反生活》这部小说开始,罗斯把注意力转移到犹太人的民族身份问题上,并且开始探讨犹太人在后异化时期面临的种种问题。除了主题创新,这部小说的另一个闪光点在于作者巧妙地将自传,故事中的故事,想象,文化和非传统叙事手法融为一体,凸显了小说题目中的“反”,也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三、文本分析
  传统的小说在故事情节安排和叙事上大都是连贯一致的,因为小说作者总是刻意模糊现实与虚幻的差异,试图以最真实的角度反映、记录现实或解决真实世界中存在的问题。然而,《反生活》这部小说打破传统,在故事情节和叙事上都呈现出“反”传统,“反”真实。小说标题中的“反”究竟是什么含义,下面就从文化和文学角度着眼,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来具体探讨。
  首先,小说第一章“巴塞尔”开篇,读者便得知作家内森左克曼的弟弟牙医亨利左克曼由于是动脉阻塞晚期而面对艰难抉择:冒着生命危险做心脏搭桥手术或保守的吃药治疗疾病。虽然后者没有任何风险,但长期服用该药物会导致亨利最终变得性无能。亨利是会选择被动地接受命运安排,还是积极挑战命运?即使接受手术,他究竟会活着从手术台上下来还是在手术台上结束短暂的生命?假如手术成功,他会选择继续旧的生活还是离婚和自己的情人一起生活?所以,文章一开始亨利就陷入了困境,因为他的选择直接会造成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即“反”生活。从后文读者得知,亨利接受了手术,但其原因却成了谜。内森的叙述使读者相信亨利是为了和自己的秘密情人再续前缘,亨利妻子卡莱尔的表述却是亨利为了克尽夫职和家庭完整。究竟谁是谁非,从小说的文字表述中读者无从考察。最终,亨利不幸丧命手术台上。本章节的最后是形形色色的人参加亨利葬礼的场景。小说第二章“朱迪亚”使迷惑的读者措手不及,内森居然要前往以色列探望复活后抛弃妻子迎接新生活的亨利,而此时的亨利突然从成功的牙医转变为虔诚的汉诺克(亨利的希伯来名),热切的学习犹太文化和历史,坚信犹太复国主义。小说第三章“在空中”又开启了一段与前文毫不相关的故事,内森的狂热崇拜者吉米企图劫持从以色列飞回美国的航班,并力图说服内森成为其同谋。他相信“只有宣扬‘忘记纪念’,犹太人才能得以解放。只有开展忘记纪念的活动,他们才能摆脱人类最艰难痛苦的生活(Baumgarten 219)。但最后,当两名美国犹太保安发现吉米的诡计时,他却矢口否认,咬定内森是幕后黑手。到最后,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吉米是主人公未出版小说中的人物,这场闹剧也是故事中的故事,内森在飞机上虚构的情节。这部分内容旨在通过吉米的失败证明忘却历史和大屠杀并不能停止犹太人的伤痛。第五章“基督教世界”是第二章的对立章节或“反”章节。第五章是第四章主人公内森死后重生新生活的描述,而第二章是第一章主人公弟弟亨利死后重生的新生活描述,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复活后前往基督教国家英国伦敦,而后者复活后前往犹太主义盛行的朱迪亚。正如前文所讲,内森在朱迪亚深切的感受到了自己的美国身份,而在基督教徒包围的英国,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情却出人意料地唤起了他内心深藏的犹太性和犹太身份感。
  四、总结
  整体上,小说结构虽然看似混乱芜杂,为阅读带来障碍,内容扑朔迷离和故事情节曲折矛盾为研究分析带来不便,但这正是小说的价值所在。只有借助小说的虚构性,通过这种矛盾的情节安排才能展现出人类生活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才能展现出小说的主题“反生活”—即相互影响、相互交缠的各个生活对立面,。
  参考文献:
  [1]Baumg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