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又称扁额、扁牍、牌额,简称为扁、匾或额,是悬挂在门或墙上部,题有作为标记或表示赞扬的文字的长方形的横牌。其中“匾”字古也作“扁”字,《说文解字》对“扁”作了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也有一说认为,横着的叫匾,竖着的叫额,到现如今,俗统称为匾额。 一般说,用以表达经义、感情之类的属于匾,而表达建筑物名称和性质之类的则属于额。
匾额一般挂在门上方、屋檐下。当建筑四面都有门时,四面都可以挂匾,但正面的门上是必须要有匾的,如皇家园林、殿宇以及一些名人府宅莫不如此。匾额以其多变的式样、高艺术化的书法艺术,与雄伟壮观的建筑相互辉映,和谐统一,成为建筑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匾额因其用辞雅练,书法精美,雕刻细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章从匾额的产生、种类、作用三个方面对匾额文化进行浅易探讨。
一、匾额的产生
匾额产生的历史原因。匾额生而为治国,在匾额孕育形成的过程之中,就已融入了国家意志,已经具有了行使治国效能的内涵。匾额,从夏朝至战国历近千年形成,是古人治国理念与借鉴具体形式融合的结晶。在理念上有从古代“刊山表木,以定山川”国家标志演化而来的痕迹,也有受殷商天子铸钟鼎铭文的影响,在长方形及竖写文字上,则明显脱胎于竹简木牍,而这些都体现着国家意志。
匾额产生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先秦“名学”。匾额的生成是以孔子“正名以正政”,“名正言顺”的名学思想为核心。孔子的“正名以正政”说,成为治国的重要理念。 它的三个基本论点是:“用‘名 ’ 来识别万物,以‘名’来区分贵贱尊卑,用‘名’来褒扬良善。”这种“正名”之说也被后人引入到匾额形式之中。匾额长方形用以显其正,而必须悬于门首之额,也是取其正中之意,表示着正统、正宗、正气和正派。
二、匾额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匾额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1、 根据质地
根据匾额的质地可以分为
①用于木构建筑外檐和内檐的悬挂式木质匾额。
②用于砖石建筑物的墙体和墩台上的镶嵌式石质匾额。
另外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有逐渐出现了金属质地的匾额。虽然匾额的质地多样,但大多数匾额是以木制为主,这主要与我国古代传统建筑是以木质结构为主有莫大的关系。
2、根据形制
①基本形式
大多数的木质匾额是以长方形为主,基本形式有横匾和竖匾。早期匾额以竖匾为多,多为竖长方形,也有近于正方形的。晚期匾额为横式,基本上是横长方形。这是由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变化决定的。我国古代建筑十分明显的结构持征之一就是有斗拱,斗拱位于房檐之下,撑托着房檐,使之高大雄伟。在唐宋以前,斗拱这一部分结构非常雄大,它在整个建筑物的高度中所占的比例很大,所以在那个时候的匾额多以竖匾为主,现存唐代匾额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佛光真容禅寺”是竖额。自元、明、清以后,斗拱的结构比例就逐渐缩小,柱顶到房檐之间的高度就越来越小。而匾额大都是悬挂在建筑物房檐之下,所以到后期横匾就比较合适了。当然,后期有些高大建筑,檐下亦甚宽大,也用了竖匾。如北京故宫里面那些大殿的匾额,就多用竖匾。所以,用横用竖还要依建筑物的形制。
②衍生形式
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其与建筑、景物相搭配的要求的提高,匾额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状如书卷者叫手卷匾,形似册页者叫册页匾,形如秋叶的名秋叶匾。在清代李渔的《闲情偶记?联匾第四》中,关于匾的形状就有明确的记载:“手卷额:与寻常匾式无异,止增圆木二条,缀于额之两旁,若轴心然。……册页匾:用方板四块,尺寸相同,其后以木绾之。……秋叶匾:御沟题红,千古佳事299de35c796397efc2599b899cd36a3f31b782770a28aac8e0527fc69b4b2ec7;取以制匾,亦觉有情。但红叶宜小;匾取其横,联妙在是。是亦不可不知也。”
李渔不仅详细的记载了匾额的形状、制作方式,甚至将每种匾额的优缺点或者题写、应用时的注意事项都一一道来。
3、根据用途分
根据不同的用途,匾额大致分为三个大类:
①建筑、园林、堂号类
此类匾额主要是标识建筑物和景物的名称,或表示姓氏、发扬祖风,是匾额最基本的类型,最为常见的有寺庙(如迴澜寺),宗族祠(如戴氏宗词),宗室堂(如张姓“清河堂”),官府门第(如参军府,郎官第),室斋雅号(如闲有家)。
②旌表、贺颂、勉励类
这一类匾额多用以歌颂,称赞,旌表,庆贺之途,通过赠送,恩赐的方式给予受匾者。它们起到了协调人际关系,维护伦理道德、政治规范的作用。这种匾这也是用途最广,保存较多的匾额类型之一。比如祝寿匾,荣升匾、功名匾、德行匾等…
③商铺,招牌类
这类匾额就是商店的招牌,是匾额世俗化的一种标志。匾额是逐渐通过商匾这一形式进入民间生活的。在宋朝时期,商匾就发展得比较完备了。这种匾大多为长方形,悬挂于门窗之上,尺寸以门面大小而定,颜色大多为黑漆金字,也有黑漆绿字或红漆黑字的。而大商号或讲究的店铺也有将题字镌刻于木板上再贴金,有人称之为“金字招牌”,这样的匾额显得格外醒目庄重。匾额在制作上也追求特色,形式多样。四周镶以不同的花纹边饰,或木或石,或写或刻。石匾用砖雕作花边也曾广为流行。
三、匾额的作用
匾额的作用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标识名称
建筑、园林、堂号匾,商铺招牌匾都对所在建筑、府第、商铺起到了很好的标识作用。标识名称是古代匾额的一大功用,统治阶级用匾额来标识着国号、国门、皇权,标识着各级部院和各级衙署,都具有强烈的政治作用。也是政府的行政行为。即使是大量遗存的城池、关隘、河桥、街道、里坊、牌楼、牌坊,以至石刻也均为官方所为,都起到了很好的标识名称的作用。
2、宣扬教化
匾额作为一种公共资源,承担了为统治阶级利益与公共利益服务的功能。用匾额这种艺术形式进行宣扬教化,是以文治国的手段之一,是我们祖先的一大发明。尤其是以庞大的牌坊、牌楼进行教化,起到了良好作用,达到了维护社会安定的目的。这些历经几百年风雨的建筑,所铭刻的大字,时至今日仍然起着教化作用。
官方匾额是一个庞大体系,其主要作用与治理国家紧密相关。其实,民间匾额也体现出浓重的协调教化功能。在官方的准许下,匾额之风在民间盛行,经久不衰,形成民间匾额又一庞大的体系。民间匾额除标识名称外,大量的匾额均以崇尚美德,赞颂良好品行为主,这实际上是一种民间的教化。
综观各种匾额,无论是屋舍的装饰,还是景观的装点,无不表达了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如民居屋舍匾额的内容大都为:芝兰入室、忠厚传家、安乐、桂馥等;反映自然景观的则如:山清水秀、碧水萦绕等;祝寿时的“寿比南山”、“南极星辉”;建屋落成时的“华厦生辉”、“华堂永昼”;添子的“文曲星耀”、“喜听英声”等,它协调了亲友、乡邻的关系。
3、商业传播
匾额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商匾,它是匾额世俗化的一种标志。商匾的内容主要采用巧取文学作品、凭借商联文采、援引成语典故、附丽神话传说、仰仗名人题字、利用趋吉心理、采摘宗教词语、表达报恩情感、显示店家诚信等方式,它负载着厚重的民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