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2012-12-31 00:00:00王硕
科技资讯 2012年25期


  摘 要:通过分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危害,提出了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货币体系 美元 超主权货币 多元化 改革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250-01
  1 国际货币体系的内涵及现状
  国际货币体系就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构成为:各国货币的汇率制度、国际储备货币以及相关的国际金融事务的协调机制和国际收支的约束机制。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的决定及各国的汇率制度的选择。
  一个运转良好的国际货币体系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
  1.1 拥有币值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
  只有稳定币值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使得国际货币体系运转良好,使得汇率调节和国际收支调节能够顺利进行,才能有效的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保障世界经济的稳步增长。
  1.2 各国之间货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与调节的灵活性
  汇率是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核心工具变量。汇率不单是一个影响与外部经济世界交往的变量,还会影响内部的稳定与增长,它是联系内外部均衡的桥梁,在维持一国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时起着重要的作用。汇率的调节灵活性和汇率的稳定在国际经济交往和世界经济发展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1.3 实现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是永恒的,所以怎样调节国际收支使其趋于平衡是问题的核心。国际收支失衡是双方面的问题,只有顺差国和逆差国同时调整经济结构,推动自身的国际收支走向平衡,那么世界经济失衡的问题才能解决。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之后,由各大国之间互相妥协与协调形成的一个非正式体系,俗称“牙买加体系”。牙买加货币体系以几个主要发达国家货币如美元、英镑、欧元、日元等,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各国汇率是根据外汇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的,实行浮动利率制。由于汇率可以自由波动,所以既可以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也可以通过汇率波动来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汇率自由波动和多国货币作为储备货币,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汇率和国际收支调节更加灵活,因此在近四十年来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2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首先,虽然牙买加体系以多种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但由于美国具备全球最强的综合经济实力、全球最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发挥的作用,美元很快成为了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据IMF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一直在六成以上,但自2007年以来呈逐年下降趋势。这种事实上的单一国际储备货币体制,导致了所谓的“特里芬两难”。即如果美元作为全球唯一的储备货币,总会面临这样的两难选择。如果美国持续保持经常项目顺差,那么只有当美国资本项目逆差足够大时,才能满足全世界对美元的需求。相反,如果美国持续的保持经常项目逆差,虽然可以为全球市场提供足够的货币供给,但长期经常项目逆差的积累不仅会产生债务危机的风险,也意味着美元的滥发,使得世界各国手中的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处于不断缩水状态,从而影响国际市场继续美元及美元资产的信心。
  其次,由于美元价值稳定职能的缺失及全球汇率协调机制的缺失导致国际汇率体系长期不稳定性波动,贸易危机频繁发生。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的双挂钩被取消,黄金实现了非货币化,丧失了衡量货币价值的标准。而美元却无法替代黄金成为国际货币价值的新标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由于三元悖论,即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个目标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作为自由经济的积极倡导者,美国为了本国经济发展,不可能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不可能限制资本的自由流动。因此美国只有牺牲汇率的稳定性,放任美元汇率自由浮动,造成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波动。同时,浮动汇率制的广泛应用,使得各国在面对经济衰退时频繁使用汇率武器,大打贸易战,造成国际金融市场更加复杂动荡,为金融危机爆发埋下了隐患。
  最后,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全球贸易不平衡加剧。Greenwald和Stiglitz(2008)提出判断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好坏的三个标准:第一,国际收支可持续;第二,稳定的汇率;第三,单个经济体既不会遭受由于持续外部赤字所带来的通货紧缩损失,也不会遭受由于持续外部盈余所带来的通货膨胀损失。他们分析得出结论:这三个标准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都没能达到。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缺乏有效的全球调整纪律,使得一国可以长期积累大规模的失衡而不用承担调整压力(无论是盈余还是赤字)。Obstfeld和Rogoff(2005)曾将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视作为“悬在世界经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认为美国收支失衡是不可持续的。
  3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当前,可供选择的改革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
  200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了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一文,认为“对于储备货币发行国而言,国内货币政策目标与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经常产生矛盾”。他强调应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的内在缺陷。这一超主权货币可以在拓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用途的基础上建立。这一观点认为通过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为全球提供价值稳定的流动性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得到了多方面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支持。
  3.2 实现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
  虽然金融危机的爆发还不能在短期内改变以美元为主导的单极货币体系,但从长远来看,将逐步由单极向多元国际货币体系发展。随着欧元等主流货币的日益成熟与壮大,随着区域货币合作的进一步加强,竞争性货币格局将逐步替代当前美元霸权体系,具有内在约束力和外部协调性的多层次多元国际货币体系将建立起来。英镑、欧元、日元、人民币都是极具潜力的候选对象。这其中欧元的诞生以及其近十年的发展证明了区域货币合作在当今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当中的重要作用并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受其影响东亚地区的货币合作进程正在加速。正在积极筹建的海湾地区货币联盟,也将对国际间资金流动和国际货币格局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在这种情势下,尽早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成为我国的重大战略选择。由于欧美各国如今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债务高,财政状况严重,经济复苏缓慢。因此可以预见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将会更加动荡不安,而对这一体系进行改革也将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我国应该抓紧这次机遇,积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占据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参考文献
  [1]冉生欣.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06.
  [2]国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及改革方向[J].上海经济研究,2009(2).
  [3]周文贵,等.国际货币体系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4]李建军.当代国际货币体系运行的理论框架、模式和面临的风险[J].国际金融研究,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