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电子技能课程是电子信息技术类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它在中等专业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对原有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整合和优化,挑选出一些典型项目进行操作训练,达到新课改中提出既要抓住基本又要注意能力的培养要求。
关键词:电子技术 技能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226-01
电子技能课程是电子信息技术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理论课程的后续实验与实践课程。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为验证性实验、应用性实践和设计性实践三大模块。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研究和应用电子电路,使专业理论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巩固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目的,并使得学生对本课程及应用的方向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瓶颈,必须进行知识和能力方面的重新定位。
1 原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专业内容繁杂,学时安排偏少
由于本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且较杂,既包含了电路的知识,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同时又有高频电子等内容,它是电学科的一门主干课程。由于内容多,而学时较少,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学时完成课程任务,成了该课程最突出的矛盾。所以,在教材应用选择、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实施方法等方面需要改革创新。
1.2 理论知识偏多,教学方法陈旧
电子技术企业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该课程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要求很高。教学课程中,必须加强改革,适当增加学生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1.3 与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严重脱节
在企业生产中,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也在变化。要提高学生未来社会的综合竞争能力,课程教学中就必须让这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予以体现。
2 教学的原则和做法
经过多年的探索,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其他相关课程进行整合,确定电子技能课程的实验教学时数为80学时左右。本课程计划所列的实验为21个。在实施教学计划时,作如下安排。
(1)验证性实验部分(共30学时):必做的基础验证性实验22学时,选做实验中选取2个实验,8学时。如单管共射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基本运算电路、RC分立元件正弦波振荡器、集成门电路功能测试、组合逻辑电路设计、触发器及其应用器、晶闸管可控整流器、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串行累加器、译码和多路选择等项目。
(2)应用性实践部分(共30学时):必做的综合应用性实践22学时,选做实践中选取2个实验,8学时。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组装和调试、温度监测及控制电路、集成功率放大器、计数器及应用等项目。
(3)设计性实践部分(20学时):必做的综合应用性实践12学时,选做1个实验,共8学时。如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功率放大器的设计、设计一个四人抢答电路、简易数字频率计等项目。
3 教学成果
3.1 教学计划完成情况
3.1.1 理论基础理部分
常见电子原器件的认识及其基本计算、应用,特别以大量的实际操作来巩固。如晶体管组成的放大电路应用;稳压电源电路的降压、整流、滤波;振荡器部分;数字逻辑电路部分。
实施目标教学后学生情趣很高,特别是艺术节后,效果更好,大部分同学有一定的基础,但分界线很明显,学习的能力、操作的水平都不一样。
3.1.2 实际操作部分
每个学生都亲自做了至少有十个以上的电子作品;电阻、电容等元件读数及测量;晶体管管脚辨别、质量检测;NE555、CD4017、74LSXX综合应用;基本逻辑门电路综合应用(74LSXX系列)。
实施实际操作后基本上都能正确焊接,正确使用万用表,焊接水平从零到有一定的基础。
3.2 学生学习情况
3.2.1 第一轮实践操作部分
目标是让学生把电子电路做成功,以及掌握基本的电子器件的识读和检测、了解它们有什么功能。
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兴趣很高,能及时完成任务。一些不是很熟悉的学生在其他人的帮助下也能很快的完成。简单的电路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一些复杂的电路约有少部分的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2.2 第二轮实践操作部分
目标是学生必须把电子产品做成功,严格要求学生的焊接技术,排版、布线工艺,能很熟练的画出工艺电路图,能大概的了解电路的理论基础。
在教学方法方面,把能动性给学生,权利给小组长,以学生教学生,会的教不会的,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每次操作训练前总结上次操作的不足部分。实际操作部分采用分组教学法,小组长负责制,每次小组长把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疑问反馈至教师,以防在下次操作过程中犯同样的错误。
3.3 成绩评定方法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
针对该课程的特点把成绩评定方法作了改革,将课堂成绩、平时测验成绩、期末鉴定成绩按照3∶2∶5的比例综合成学生成绩。而且最终鉴定采取抽签的方式,从所有的实践项目中抽取一个考核,对理论部分要求降低,采取口答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可以客观公正地、全面地衡量一个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情况,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
4 教学的效果及短板分析
针对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我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应该说效果较好。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求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拓宽了教学的知识面,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而且要求学生熟悉当前应该了解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加强了实验实训课,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操作项目。课程改革的效果很好,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当然由于资金短缺,使很多综合性试验和设计性试验很难正常开设,比如SMT贴片机、雕刻机等许多设备不能及时购买到,影响实践操作的正常开出,成了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短板。对先进的新技术和方法,由于资金不足,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理论认识上,不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
参考文献
[1]陈其纯.电子线路[M].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艳,朱昌平.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