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会变革、生活环境、辅导员队伍以及制度不健全是新形势下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制定科学可行的制度,在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加强精细化管理,能有效维护学生队伍的安定稳定。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 人性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170-02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高校的扩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已成为了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单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等手段对大学生进行的管理模式弊端日渐凸显,已然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面对此新形势,如何从传统的制度化管理中走出来,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展示人文关怀,适应大学生的人性发展,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课题,引起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思考。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的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为辅导员应积极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人性化管理,才能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并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新形势下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因素
1.1 社会变革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
时代对当代青年思想,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思想影响都是巨大的。社会的变革产生的时代特征必然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上打上深深的烙印。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表现为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社会意识更加多样、多元、多变。这一方面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带来纷繁变幻的社会思潮。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定型阶段,其思想发展和价值取向反映了当今时代和社会的特征,势必受其影响。目前来说,当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是好的,但是容易受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与消极、美好与丑恶、文明与愚昧、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先进与落后、规范与不规范等矛盾冲突的影响,使大学生的思想、思维结构以及价值观念发生裂变,产生困惑,甚至偏离正确的前进方向,从而产生社会责任感缺失、辨别能力弱、集体意识淡漠、承受能力弱的特点。总之,社会变革使大学生思想呈现出多样、多元、多变的特点。
1.2 生活环境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
早在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就提出:“人是环境的产物”。对于大学生来说,生活环境主要是包括家庭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家庭环境是首要的,最基本的文化环境,也是大学生最早接受教化的场所。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健康成长。目前来说,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到大都家里面的“掌上明珠”,倍受到家庭和别人的照顾,容易养成自我观念强、集体意识弱的人格。往往此类的大学生表现为性格孤僻,不爱与同学交往,喜欢特立独行。校园文化环境是高校校园文化支配下围绕并影响每个个体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上呈现出的文化样态的总和,是一个包含多种因素的系统工程[1]。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大学生置身于高校校园文化环境中,时刻受到有形和无形的环境熏陶,受到文化艺术的感染,受到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影响,受到先进榜样的鼓舞,从而使他们从中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大学生处于不利于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接受到的是不良的风气,必然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此外,因生活条件较为优越,大学生在生活上普遍没有经历过挫折,部分学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弱,在对面挫折的时候,采取了极端的行为,以至于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悲剧。
1.3 辅导员队伍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
辅导员制度作为高校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书育人,教学管理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辅导员不同于一般老师,他们是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业、生活、职业等方面的导师[2]。然而现在学生管理队伍已然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瓶颈。主要原因为:一是学生管理队伍人员不足,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每200名学生配一位专职辅导员,然而能达到此比例的高校却是极少,无法满足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些高校采取兼职辅导员制,安排专业教师当任一年的辅导员。二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不强,现在的高校辅导员多从各学科毕业,知识结构存在着差异,他们缺乏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能力。三是辅导员队伍不稳定,辅导员存在着职责定位不明确,事务性工作繁重等特点,对此很多辅导员普遍对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把辅导员工作当成自己转行政工作或转为专业教师的跳板,流动性大。
此外,从大多数高校的情况来看,所有管理规章制度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规章制度存在着许多不健全、不合理的方面。因此缺乏科学的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也是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因素。
2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2.1 科学制度的制定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的规范,它的制定必须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必要性。大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尚未健全,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制度去规范他们的行为。因此,我们在制定制度时候,应从学生管理的根本性需求出发,立足于实际,在体现对学生的高度约束和规范的同时又充分地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是可执行性。如果新的制度制定出来不利于执行,也不是一个科学的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制度的时候进行多方面多因素的考虑,保证制度的可执行性。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制度都是很完善的,因此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针对新的问题,不断修改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新制度,使制度化管理更为科学。
2.2 以学生为本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
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辅导员不能再把大学生视为高中生甚至初中生,要充分看到每个大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大学生的个性出发,用亲和的态度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教育他们,变“管理”学生为“引导”学生,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应充分相信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发挥大学生的自主和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工作,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牢固专业思想。从根本上教会大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进而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第二,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做人处事原则,发挥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使其逐步消除对家庭、学校及社会的依赖思想,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另外,要进一步发挥学生中那一部分优秀人才(如学生干部、学生骨干)的管理能力,通过如设立“助理辅导员”,让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传、帮、带”等形式,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第三,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完善人格培养。教育学生懂得如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学会合作,培养积极的参与意识、善于交往的能力和良好的团队精神。进而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在不断完善人格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性、自理能力、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第四,引导学生敢于战胜困难的作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鼓励学生培养敢于对面困难,不怕挫折,踏实工作的作风,克服夸夸其谈,积极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勇于挑战,积极创新。
2.3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是要依靠辅导员,辅导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如何培养一支素质过硬,专业化强的学生管理干部队伍,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首先要注重辅导员的选拔和培养。把那些思想好、作风正、懂教育学和心理学且愿意长期从事学生管理的教师选拔到辅导员队伍中,同时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培养,支持和鼓励辅导员从事相关的管理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等的课题研究,将辅导员培养成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使其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其次,应注意重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专职性。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做出整体规划,使学生管理人员有奋斗目标,有发展空间,同时在各种政策、待遇上适当向辅导员队伍倾斜,鼓励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创造出成绩,促使辅导员工作专职化和长期化。
2.4 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学生队伍的安定稳定,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要以保持稳定为前提,坚持“做精、做细、做实”的原则,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工作水平。首先在思想政治上,在对学生进行正确教育的同时深入到学生之中,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其次要重点关注特殊学生人群如贫困生等,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定时对此类学生进行谈话开导,及时发现其思想变化。再者要建立班级不定时汇报制度,及时把握班级动态。
3 结语
在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正处在一个促进改革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历史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建设一支思想好的、队伍稳定的、素质高的,业务精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构建好责权清晰,分工明确,合作有序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才能真正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不断为加快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官天娥.高校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探析[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0:1.
[2] 段彦波,李兴华,宁波.高校辅导员应成为大学生的从生导师[J].高等农业教育,2004,12(1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