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读书热,是近年来舆论颇为关注的话题。本刊封面报道《官员书单》着重分析了近几年的“党史热潮”,地方官员书单和领导干部个人荐书等焦点问题,并着重推出《瞭望东方周刊》年度图书“榜中榜”。该组封面文章刊发后引发读者热议,被广泛转载。日本问题专家陈言表示:“我采访过不少日本官员,发现他们大都读书量非常大,特别是读很多理论方面的书。在东京,官员多的地方,也是书店最发达的地方。中国官员能少点应酬,多读点书,中国的问题也就好办了很多。中国官员的身体也能好很多。”
(《官员书单》记者:张海林、柴爱新、刘耿等 2012年第5期)
生日祝福
今天是我的生日。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从上午开始,我的手机也陆续收到一些商家的祝贺生日快乐的短信。在沉浸于温馨幸福的同时,这些祝福短信的一些小瑕疵也如鲠在喉。比如,一家银行的信用卡部发送的信息,在我的姓名后面是先生/女士的称谓,看了后不觉哑然失笑,这难道是让我自己选择性别?而我常买衣服的一商家发来的信息,则干脆把我的名字写成了错字,让我看着短信闹心。
那家信用卡部有我的生日资料,自然也有我的性别资料,既然有心祝贺生日快乐,为什么就不能再深入一下,再认真一些,不要先生女士起发来让我自己选择呢?至于名字发错字,多一些认真核对,这样的尴尬完全可以避免。漫不经心的问候,疏忽大意的祝福,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让顾客有逆反心理,而这样的服务瑕疵也折射出商家欠缺精细和严谨精神。姜云霄(山东)
未来五保户
一次下乡,和一位老村干部聊天,当谈到农村五保户供养问题时,他提出了个新概念:未来五保户。老村干部说:“在我们村,再过十年,最多不到十五年,至少会有十多位老年五保户,现在名字基本已经确定。”
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十多年后的五保户现在能够确定名字。老村干部说:“以前一些年纪轻轻出外打工的人,在外面没学到什么本事,挣不到钱,又养成了城里人的悠闲习惯。回家又不会做田里和山上的活,也不想去做,只想好玩,只想一醒来就发大财。没钱,没本事,就找不到对象,现在四十多了,还没成家。能吃父母的,就吃,没条件的,靠一些补助过日子,其他时间就是天天游手好闲混着吃。有一两个钱,就往城里那些按摩厅跑。再过十多年,不是五保户,是什么?”
听罢如此解释,我想到在镇上网吧、台球桌边、街边打牌经常混迹的未结婚的中年人,便有了深刻的理解。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进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如何让农民适应这种巨大的转变,却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深思的问题。尤其是老村干部最后一番话,更让人惊心:“现在的学生,能学个真本事,混成城里人的,不多。更多的也是初中毕业就打工,做些简单的事,回到农村,样样不会。自以为是城里人,根子却在山上。如此下去,未来五保户可能会更多。”
不收成绩差的
上初中一年级的侄子学习成绩稍差,在50多人的班里也就排名30上下。这可把他父母急得火烧火燎愁眉高起。恰巧此时,在离侄子家几十米的地方新开设一家课外补习学校,它的大幅广告声称确保能为参加补习的孩子提高及十分乃至上百分的考试成绩。侄子和他的父母很高兴,连忙前去咨询并准备报名。可等咨询完后,夫妇俩傻眼了,补习学校不收排名在10以后的学生。他们夫妇和我说了这事,觉得很不解,补习的本意不就是让学习成绩差的孩子补习?他们更需要补习的机会,可补习学校为什么把补习的机会只给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却把真正需要的学生拒之门外呢?
谁来负责学校周边的食品安全
我家所在的小区离一所小学和一所高中都很近。这两所学校都是走读式的学校。每到放学我去接孩子时,都看到学校门口的摊贩向学生兜售垃圾食品。高中门口还好些,卖的都是附近住户自家做的一些饭菜,有饼、有面汤、有馍夹菜等,但是这些摊贩既无卫生许可证,也无经营许可证。更不用说,这些人也未经过卫生检疫部门的体检。
小学门口的情况更差了,卖的东西用简单的塑料袋包装,有什么“老包(包公)肉”、“唐僧肉”、“怪难吃”等等,名字起得稀奇古怪。有一天接孩子回家时,儿子闹着在校门口买一个名字叫做“怪手”的食品,就花了一块钱给他买了一个。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些不知道是放了什么佐料的干萝卜条,还装着一个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做的形状像手一样的东西。儿子一甩,那小手就粘在甩出去的目标上,他再用力拉下来,再甩。听同路的家长说,那些东西多是一些豆制品或者萝卜条或者淀粉加了一些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