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者对药学综合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按照现代社会对药学人才的要求,结合我国药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药学实践课程模块要求掌握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 药学 实践性课程模块 教学内容
我国药学本科教育培养的目标之一是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药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从事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工作,还是从事药品咨询、临床药学等药学服务工作,都要以实践为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围绕应用型这条主线实施教学改革,从实践教学入手,不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持续不断地加快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课程模块分为理论和实践两类。其中理论课程突出药学类学科的系统性,实践课程根据学生实际工作需要,突出实用性。此外设计药学实践模块。按照补充、增加和强化原则,科学分配各模块课程时数,以达到加强课程间的知识渗透与融合,保证知识结构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的目的。通过实践性模块环节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团结互助、乐于奉献和遵纪守法观念。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每个学生都要根据自己将就业岗位(如医院、药检所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等)按照要求完成实践性模块课程的学习,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实习进行巩固、加深、充实、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求职竞争能力[1]。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践性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性课程学习,独立完成一个与本专业相关的课题实验研究及论文写作。
二、实践性课程内容
(一)医院
掌握临床常见疾病合理用药;掌握普通制剂室药品的制备、质量控制;熟悉药房药政管理的基本知识,参与或了解临床药代动力学发展情况。
1.药房
(1)了解门(急)诊药房、住院药房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及管理的规章制度。
(2)了解药品的保管、排列方法,各科用药的规章制度和发放方法(如摆药制度及病房小药柜制度)。熟悉特殊药品、贵重药品的管理等有关制度。
(3)掌握处方的调配过程及注意事项。
(4)熟悉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的格式与内容。
(5)熟悉临床常用药品的作用机理、副作用,体内过程、用途、禁忌证、注意事项、剂量(包括常用剂量、成人儿童剂量范围、用药间隔、特殊情况下病人超剂量的审查)。
(6)熟悉常用药物的剂型及特点;了解新药及新剂型的特点、临床应用情况。
2.制剂室
(1)了解内部设置、有关规章制度与药房各科室的关系。
(2)基本掌握一般药剂、散剂、软膏等常用制剂的配制方法及质量控制。
(3)熟悉制备普通制剂的常用器械及容器的使用和处理方法。
(4)通过配制普通制剂,要求掌握各种药品的粉碎、过滤、混合、加热、溶解、乳化、浸取、分装等基本技能。
(5)了解常用普通制剂的操作规程。
(6)了解新剂型使用情况。
(7)中草药的来源与鉴定;中草药的提取、浓缩、精制方法及相应制剂的配制;常用剂型的工艺流程、注意事项、操作要点、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的方法。
(8)掌握医院普通制剂的质量管理全过程。
3.药品质检室
药品质检室的实习参照药检所实习部分。
4.药库
通过实践性课程学习,熟悉药库的工作性质、职责、范围和管理制度;了解医院药品采购供应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与验收制度;掌握药品的保管方法。
5.临床药学
学习和了解临床药学工作的基本情况、医院药学情报工作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临床药学实验室的工作及基本设备、药师参与临床查房的内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等。
6.了解药品的计算机管理
(二)药检所
在化学合成药物或化学结构已明确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剂质量控制、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等方面得到实践锻炼,研究控制药物质量的规律及探索制定药物质量控制技术标准,药物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现代分析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熟悉药检所作为药品质量监督机构的作用及与各部门的关系。
2.熟悉药品质量标准、药品报批及审批手续等。
3.了解药检所的工作内容及有关各项规章制度。
4.掌握2—3种原料药或中间体制剂分析的全过程及操作方法。
5.了解1—2种药物的生物效价测定法。
6.掌握常见中成药质量标准的控制方法。
7.熟悉常用卫生学及安全性检查方法。
8.熟悉净化车间微粒数和微生物数检测方法。
9.熟练掌握常用试剂及标准溶液的配制、使用、贮存要求及操作技能。
10.基本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原理、使用及维护方法。了解目前药品质量监控方法的现状和进展。
(三)药品生产企业
在药物及其剂型、制剂、制剂新技术和新药的研究、开发、生产、工艺技术改造、质量管理等方面得到实践锻炼,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科研创新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1.了解内容
企业简史:企业的性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建厂史及其发展状况;产品种类及其供销情况;有关技术改革情况介绍。
质量管理:企业及各车间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职能。
生产管理:着重生产全过程的管理。
安全制度:各种具体措施及危险的防止。
三废处理:三废来源、处理方法、排放标准。
2.熟悉生产品种的生产工艺规程和标准操作规程的格式及内容;了解其他管理文件的格式及内容。
3.熟悉GMP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4.生产车间实习
通过车间实习必须掌握生产的全过程,如操作的关键及有关质量要求等,详细了解设备的构造、性能和维修使用。
(1)注射剂车间。
熟悉注射剂车间的位置,内部布局,生产空气净化的设备和设施。
基本掌握注射剂大生产流程(如生产中常用的浓配法、稀配法、过滤的介质的类型及型号、过滤的方法,注射用水的制备,安瓿的处理,灌封、灭菌、检漏、包装等操作规程)。
掌握注射剂半成品、成品的车间质量控制,企业内控标准和国家药品标准。
了解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情况。
(2)片剂车间。
了解片剂车间位置、内部布局及生产设备。
基本掌握片剂大生产的生产流程(如片剂原、辅料的预处理混合,软材的制备,粒度大小的控制,干燥,压片的操作等操作规程,包衣(糖衣和薄膜衣)过程和操作要点)。
掌握片剂半成品、成品的车间质量控制,企业内控标准和国家药品标准。
了解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3)生物发酵、提炼车间及化学药物合成车间实践性课程的要求。
生物发酵、提炼车间要求:了解生物发酵的流程、操作规定、菌种保藏及保证种子质量的方法:了解保证正常生产的操作方法和措施,如接种、消沫、通气、温度、倒种、补料等;了解染菌和检查方法及防止染菌的措施;了解空罐、实罐和边罐消毒方法及空气过滤所用介质、消毒操作:了解一种抗生素的提炼过程及岗位操作法;了解从发酵到提炼的设备及管道的连接。药物化学合成车间,应了解化学药物合成的工艺路线、反应设备及管道设计等。
(4)其他制剂车间。
根据所学药剂学理论与技术,加强对其他相关制剂的生产等实际工作的熟悉和了解。
(四)药品经营企业
1.了解内容
企业简史:性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营规模、经营模式等。
质量管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职能。
经营管理:药品经营全过程管理。
2.熟悉内容
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产品购进、验收、检验、储存、保管、养护、出库、销售工作程序及各环节管理要点。
药品零售企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门店的店堂布局、处方调剂、药学服务等工作程序及各环节管理要点。
药品GSP在实际经营中的应用。
(五)专题科研实践
1.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注重学习实验设计、操作方法、创新思维。培养刻苦严谨、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及创新能力。
2.通过实践,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将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实验技能与科学研究实际相结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措施保障
以上药学实践教程新模块建立后的运行,需要一系列的具体措施保障,如建设药学实践课程的专门教材、建立独立的药学实践教学中心、改革实践教学的模式、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等[2]。整合药学专业多学科实践教学,拓展学生实践空间,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一个与原有的实验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重大区别的新型实践教育模式的诞生,培养新一代创新药学人才,促进21世纪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丽丽,岳淑梅.成人药学“专升本”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成人教育,2008,22,(07):30-31.
[2]王天志,吕太平.浅议药学实验教学改革[J].华西药学杂志,2001,16,(3):24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