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积极性的激励策略

2012-12-31 00:00:00何波
考试周刊 2012年8期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这种趋势在高校中也日益流行。特别是高职院校中,各学生部门的机构更加与社会接轨,高职院校的各个职能部门工作越来越复杂细化,更高效地激发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产生更高的工作效率是重中之重。学生干部对于繁荣校园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不仅能使校园活动更出色地完成,在学生管理上也能提供可靠的保证。本文分析了新的形势下如何激励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积极工作这一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干部 积极性 激励策略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进入校园学习的目的是在社会中更有竞争力,学习的内容更贴近社会生活。由于这种心态,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说心理上更加成熟,因此学生工作的开展相对不易,学生也更难组织管理。在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普遍下降。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来说,如何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为学生服务的热情,顺利地开展学生文化活动,是突出问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借鉴西方教育经验的有很多,例如西方众多高校在教育过程中采取激励的理论。经验证明,激励理论是行得通的。
  一、激励理论的概念
  西方专家指出,在学习和工作中,主要有两类因素影响人的行为动机。一类是保健因素,如工作环境,一项工作或学习项目给你带来的福利、人际关系,等等;另一类非常有效的是激励因素,例如如何能使工作和学习变得有意义,如何使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同时工作还能有趣味,这些因素比福利待遇更能影响一个人的工作,也使他们更加得到环境的认可。因此,教职工更应该关注对学生干部积极性的激励,并创立奖励机制。
  二、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下降现象
  目前的高职院校中,学生干部工作再不像以前,工作积极性大大减少。学生干部对于学生工作积极性减少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主要是不能锻炼自己能力,个人价值不能实现。还有一些实际的原因,例如实习、毕业、找工作等。具体来说,高职学校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下降主要是受到内因和外因的影响。
  1.内因。很多学生加入学生干部组织带有盲目性,不是客观仔细考虑过的。当然,不排除很多学生是怀着正确的心态加入组织的,他们想通过大学的舞台锻炼自己,为进入社会做准备,做好铺垫,也想更好地服务同学。但是目前,浮躁的社会使很多人只是为了入党或者评优、评奖学金,为以后就业谋取便利条件而加入学生组织。这样,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在这些方面没有得到优先权利和特殊照顾,就会产生不满的情绪,对工作没有热情,应付了事。也有人随波逐流,看身边同学都加入组织,就盲目跟风。一段时间以后,这些同学对学生工作的热情就会冷却,觉得工作没有意思。无论怀着上述哪种心态,都是不对的。当然,还有的学生干部综合素质不够高,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这些学生往往对工作是充满热情的,但是他们的能力使得组织好策划工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在人与人沟通方面的不足,对学习规章制度了解的不充分等原因均会造成活动的不成功,打击这类学生干部的积极性。
  2.外因。指的是学校和环境、制度的原因。第一,高职院校的学生压力比一般学生大,工作、课业等要求使得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任务重。由于高职教育是直接面向以后职业岗位的教育,因此学生一入学,就业意识就很强烈,因此很多人对于专业和就业无关的事情热情不高。学生干部同样要抽时间进行专业课的学习,且要比一般同学更出色。还要考取各种证书,这使他们压力更大。这一切都让学生工作的开展变得难上加难。与此同时,学生工作和文化活动繁多,重复性大。这些活动往往是跟风而起,例如每年的一二·九学生运动纪念活动,是高等学院都会举办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多,使得符合学校本身特点、受同学欢迎的活动减少。第二,学生会等组织是一种临时组织,事实上学生没有实权。最后的说话权还是在教师和学校领导身上。这使得学生想开展一些真正想办的活动遭遇阻碍。学校会理智地“处理”问题,使得学生开展活动受到压力。因此,学生组织的活动都是符合学校各种规定的,这样一来,学生会感到失望和气馁,热情减少。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很多教师和管理人员忽视了对学生干部的鼓励。学生加入学生干部组织,更多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肯定。然而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学生干部既然是干部,那么处理一些问题就是理所应当的。对学生组织的文化活动批评多过激励,很多学生感到委屈。学生干部的确应该以广大学生利益为重,但是牺牲自己的时间和利益为大家服务是应该得到更多赞扬的,而不应该被认为是理所应当。
  三、激励学生干部积极性的方法和效果
  为了激励学生干部对工作的积极性,很多高职院校引进了一系列的激励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第一,像企业招聘优秀人才一样,为了保证学生工作的顺利进行,从学生干部的选拔开始,就应该严格把关。高职院校学生成绩差别不大,那么在选拔的时候,就要格外关注他们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灵活度等。选拔学生干部,同样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如果学生组织的选拔不能做到透明,选出来的干部也就不能得到学生的广泛支持。通过公开的规则选拔出来的人才,是学生理想中的人选,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这样开展活动的时候,能够受到学生的支持,活动更容易成功。当然,考察学生干部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品德道德。对学生干部来说,对国家对集体高度的责任感是必备的。只有这样,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学生干部才会有高度的责任感。
  第二,对选拔出来的学生干部要进行认真的培训。俗话说得好,没有人生来就是将军,必须从小兵做起。培训的方式有很多,每所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应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可以开设学生干部培训班,请经验丰富的师兄师姐对后辈进行培训,讲述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讲座可以互动。这种互动讲座的效果比单单请指导老师进行讲解效果好得多。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是最直接的。这样的氛围也十分轻松。
  第三,对学生干部要进行日常管理。例如考勤和工作考核。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负责认真地工作。学生干部更是不可以缺课,保证专业课的学业水平。当然,考核的结果要公开。对于每个月学生干部的表现,可以评出明星并公布,对于前几名的干部还可以给予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进行轮班制度。每个岗位的学生干部两个月进行一次换班,体验不同岗位的辛苦。体验后写交流感受,这样大家都会对每个人工作的不易有更多了解。
  第四,对于有情绪或不满的学生可以匿名给他们问卷,让他们有平台抒发自己的委屈和不满。让他们写出在工作中感受到的委屈,并酌情解决。这样,能够使学生对于工作保持长久的热情,不会因为个人感情影响工作。
  这样进行激励管理的效果是惊人的。学生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他们采取正确的培养制度并及时鼓励,对学校文化活动的开展是非常有益的。从长远看,很多学生干部未来在社会的发展也更加顺利,在岗位上做出了更好的成绩。并且很多学生干部得到锻炼以后,在社会也能胜任干部的角色。可以说无论对学校还是个人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调动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积极性,采取激励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尽管这个管理工作非常复杂,但是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情况具体开展激励策略,这样才能激发每个学生干部的潜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为学校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勇.激励理论在高中院校学生干部管理中的启示.文教资料,2010.32:216-217.
  [2]陈婷婷.浅析如何调动高职院校写手干部的工资积极性.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1.2:85-89.
  [3]张志刚,易今科.高职学生干部考核激励机制研究与实践.科技信息,2009.1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