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人才引进策略浅析

2012-12-31 00:00:00关莉红沈光明
考试周刊 2012年8期


  摘 要: 独立学院是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尝试,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办学新模式。而广大独立学院由于发展的时间尚短,在师资建设上既无可供借鉴的现成模式又缺乏自身的经验积累,其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成为影响其发展的一个瓶颈,因为良好合理的师资队伍是独立学院获得长远发展的保障,人才引进又是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独立学院 高等教育 人才引进策略
  
  独立学院兴办十多年来,解决了大量的招生问题,目前湖北省的31所独立学院中已有东湖分校、中南民大工商学院、武科大中南分校、华师汉口分校4所高校率先进入独立改制序列。而广大独立学院由于发展的时间尚短,在师资建设上既无可供借鉴的现成模式又缺乏自身的经验积累,其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成为影响其发展的一个瓶颈,因为良好合理的师资队伍是独立学院获得长远发展的保障,人才引进又是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
  一、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现状
  1.教师总体数量不足,未能实现与招生数量、在校生数量的同步增长。
  2.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1)专任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少,从整体上看,属于典型的“金字塔”式职称结构。其具体体现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所占的比例太小,而助教所占的比例却很大,且缺乏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等骨干教师。
  (2)专任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合理的年龄梯队。大部分独立学院形成以“专任教师”为主体,以“外聘兼职教师”为辅助的教师队伍,老、中、青三代教师人数比例不协调,两头大中间小,“传帮带”作用不能完整实现,这不利于教师队伍的梯度建设。
  (3)专任教师学缘结构不合理,独立学院聘请了许多母体高校的教师任教或者招聘了很多母体高校毕业的学生,很难避免照搬母体学校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不利于教师在教学和学术上的“百花齐放”,不利于在教学和学术等方面形成学院的特色。
  (4)专任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在校生数多的专业教师数量少,不能满足相关专业的教学需要,尤其是一些实用型的特色专业。
  3.专任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1)教师队伍的稳定。现在独立学院里,青年教师一边在学校工作,一边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一旦时机成熟,则或考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或“跳槽”进入国家事业单位,缺乏在独立学院工作的存在感和主人翁意识。
  (2)多数教师的教学经验欠缺。由于引进对象多为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欠缺,还处于教学摸索阶段且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3)多数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强,没有形成成熟的科研探索思维,开展学术研究的热情不高,学术研究成果少。
  二、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中人才引进的举措
  1.明确师资规划,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一是面向高职称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适度引进大师级的专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作为学校学科梯队建设的中坚力量。二是面向学生。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是综合素质高、思想活跃但理论基础不扎实、学习动力不足,所以,大力引进能把握社会人才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和“双师型”教师是体现独立学院层次和特点的必要条件。三是面向学历。根据学校专业建设制定合理政策,加大对高学历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引进力度,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事业注入强劲的活力。四是加强人才引进的侧重点。对学校重点发展的特色专业、学科,对人才稀缺度较高的专业的人才引进政策上适当倾斜。
  2.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人才招聘工作要改变被动、单一的方式,根据市场的变化力求主动化、多样化。一是将“筑巢引凤”与主动出击相结合引进人才。除了有针对性地参加各级各类招聘会、交流会等形式引进人才外,还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国内教育网络和高校网络等各类媒体平台进行招聘。二是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根据学院专业发展的需要,在总编制5%—10%范围内,通过特聘专家教授、兼职教授和返聘中高级人才等多种形式,在科学研究、党政管理和企业管理等各个领域,不拘一格地聘用那些爱岗敬业、有能力有水平且愿意为教育作贡献的人才。
  3.加大经费投入。
  要根据市场发展提高人才待遇,坚持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对高学历高职称的拔尖人才,可实行协议工资制,真正体现教师的价值和地位,促使有才能的人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可以考虑采用知识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形式,如业绩津贴、科研津贴等分配方式。
  4.加大培养力度,加快人才培养速度。
  充分挖掘自身人力资源建立自培体系,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完善岗位培训和在职理论学习制度;加强与各师资培训中心和相关科研机构的联系,每年选派若干名骨干教师攻读在职博士学位;巩固和完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打好基础,同时强化平时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探索多样化培训模式,适时适量建立青年教师实践培训基地,积极发展实践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5.建立、完善教师考核、表彰制度。
  推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在规范的测评程序、指标的基础上,吸收学生参与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管理;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对教师师德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督导;建立教师表彰、激励机制,对受学生好评、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进行鼓励,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方式鼓励;在本专业、本教学部内开展听课、说课、讲课竞赛等活动,交流教学经验,建立部门考核机制。
  6.努力营造人性化的管理氛围。
  在师资建设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生活、工作、发展给予适当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真正做到以政策引导人,以事业挽留人,以真情感动人,从而有利于师资队伍的稳定。
  “培养拔尖人才,要靠一流的大学、一流的教师、一流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流的教师”。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是独立学院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周泓,叶通贤.论多元文化视野下独立学院的师资建设.西南大学教育学院,2009.5.
  [2]冀满祥.明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6(3).
  [3]张继龙,蔡晓群.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J].高教研究,2008,(4).
  
  基金项目:非省会城市独立学院人才引进的思考及对策(2008B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