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

2012-12-31 00:00:00牟新梅
考试周刊 2012年8期


  人类历史长河中先祖智慧镶嵌的宝石是数不胜数的,他们熠熠生辉的光芒照亮了后续者前行的路途,使后续者在人类智慧的引导下续写历史,并有所进步和创新。
  以初一历史中的《辽、西夏、金的并立》一课为例,我们谈谈在这一课中如何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里,在中国大地上先后出现五代十国等多个割据政权,我国因此又沦为分裂局面。这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凡立志要为人上人的幻想家,大多凭借自身的实力,跃升为一国之君。其中有许多少数民族首领都建立起自己的政权,称霸一方或为一代枭雄。真可谓乱世出英雄。这些英雄们为了打败对手,成就自己的英雄霸业和国君美梦,互相算计,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挖空心思地把对方变成自己的垫脚石,为了自己的私心把人民的利益置于脑后于不顾,最后上演了一场人间戏剧。
  在这出戏中,扮演主角的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历史,他们一方面要忍受着被权贵拖入争锋战争漩涡的疾苦的折磨,为统治者效力,战乱带来巨大的破坏,又磨砺着百姓的意志,使更多的人在不断交锋中深思,即如何平衡各方关系,避免战乱,创建和谐社会,以求共同发展和更大的进步。另一方面又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避开战乱发展生产,发展经济,使我国的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对祖国经济和历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以说《辽、宋、夏、金的并立》这一课很好地解答了人们有关如何处理复杂关系,以历史先知的身份为我们诠释了应像他们那样解决复杂的历史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纠结矛盾。那么当时这几个政权是如何处理相互间的纠结和矛盾的呢?我们先说说契丹族建立的辽在这场矛盾中所扮演的角色。
  契丹族原是游牧民族,首领耶律阿保机足智多谋、勇于创新,心胸宽阔,勇于也善于吸纳先进文化的影响。他在很短的时间内统一了契丹,并建立了契丹国。他心胸坦荡地接受了先进汉文化的影响,仿建了汉族的政治制度,发展农耕,仿制汉币,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继承者耶律德光不费吹灰之力,就从石敬瑭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掌控了进入中原大门的主动权,对先进的中原地区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使契丹国演变成为敢于与中原地区公开对抗的实力雄厚的强大的辽国,成为后来牵制宋朝的一大枭雄,同时也制约着西夏。使辽、西夏、宋三方彼此有所顾忌地共生、互存、发展。
  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可以说是先进的中原文化熏陶下衍生的一个野心家和阴谋家。既野心勃勃又想逃避后人的病诟,所以挖空心思,乔装打扮,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幕黄袍加身的闹剧,最终如愿以偿当上皇帝。赵匡胤有许多幻想,想要在几个少数民族与他旗鼓相当的情况下统一中国,结果处处碰壁,处处讨打,被西夏和辽打得体无完肤,落花流水。来自少数民族政权的痛打使赵匡胤的感觉从漂浮的空中落到地面实处,也使他清醒地意识到只有发展经济改革政权强大自身才能战胜对手。虽然他的政治改革未必成功,但发展经济却起到了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积极作用,给经济中心南移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尽管他发展经济特别是海外贸易的初衷是为了应付每年要交给辽西夏的庞大岁币和支付臃肿的政府官僚机构与庞大的军费开支,但是客观上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北宋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也使北宋变得富裕和繁荣。另外,北宋频繁的海外贸易虽然有为了避开辽和西夏陆路控制而不得已而为之的因素,但是起到了有利于改善北宋人民的生存环境,方便民众,有利于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的积极作用。社会在进步,如果统治者和人民任何一方不能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就只有遭淘汰,对于有危机意识的人来说,谁都不愿遭此噩运。因此,无论是统治者还是广大民众都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你追我赶地搭乘赶超历史的班车,随历史进步而进步,随历史飞跃而跃进,这也是人类图生存的本能,无可厚非。只是大难当头,首推别人作挡箭牌来救赎自己的人,往往最终会使自己沦为无为的牺牲品。
  而另一与之共存的西夏政权,是由党项族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政权。西夏的首领李元昊狡猾精明,他利用辽和北宋打得不可交的矛盾寻机发展。等辽和北宋停息下来喘息之时,才猛然发现西夏已经强大到不可遏制的地步,两者这时才醒悟过来,原来只顾自己闹矛盾,却给了西夏以可乘之机,真可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有多少个觊觎者为此获利多多。后悔也无济于事,只有打起精神全力以赴地应付西夏。可是西夏也不是好惹的,谁惹了谁倒霉。北宋惹了他,不许李元昊称帝,结果招致李元昊一阵暴打,打得北宋落花流水满地找牙,最后只得花钱买和平。当然和平是有好处的,也是最受欢迎的,从此两地人民开始频繁的边贸和交流,互惠互利天下太平。
  当时这三个政权都经历了战与和的过程。到最后互签盟约,进行边贸和交往使三方在彼此制约中共同发展,直到最后被来势凶猛的强大的蒙古军队所灭,实现了元的统一。
  在这段复杂的历史中最能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就是:这段历史对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启示?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些什么?学生往往会说:我们要尊重少数民族;要注重改善民族关系,要妥善处理民族矛盾;尊重少数民族的选择,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要进行有益的互动,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发展……
  还有的学生会说:这课也教会我们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要优化共有的生存环境,积极妥善处理人际矛盾,平等待人,尊重他人,接纳他人,悦纳他人的一切,改善人际关系,和谐相处,共建和谐社会,少些算计和倾轧,多些真诚理解和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