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发现一部分孩子上课总是处于被动的、消极的状态,甚至还有抵触情绪,跟不上课堂教学进度,在课堂上表现为胆怯,不敢主动举手、不敢发言、不敢回答问题。就是老师请他们回答问题时,也常常不敢回答,表现得很害羞。这些孩子往往被同学取笑为“小笨蛋”,是老师心目中的“学困生”。其实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并不笨,也不差,只是他们思维较其他孩子迟钝一些,更主要的是他们自信心不足。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帮助这部分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真诚的师爱,让“思维迟钝”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所谓小学数学课堂中“思维迟钝”学生,思维受阻是多方面的,其中由自身的智力因素引起的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思维迟钝”学生并不是天生脑子笨,其实他们并不笨,也不差,而是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或是上课未能集中精神,或是学习重点没把握好。在上课时则表现为胆怯,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等,缺乏信心。有这样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就是现在炒得比较热的“情商”问题。就因为这样一个“行”字,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找回自信;找到了对学习的快乐感觉,真正品尝到师爱的甜头。在课堂中千万别用鄙视的目光看待他们。在课堂交流中注意给他们心理暗示,让他们觉得老师喜欢他,认为他行,有潜力。在课堂教学中,多关注他们的学习欲望,鼓励他们多举手,尽量提简单一点的问题,同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鼓励发言,若说得不完整就引导加鼓励,只要有点滴进步就进行表扬,尽量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予“偏爱”的方式。鼓励“思维迟钝”学生多做课堂的实验与操作。同时给予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鼓励,使他们在成功的欢乐中获取奋发向上的力量,得到愉快的心理体验。让每一个“思维迟钝”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从而激发其自信心。在数学课堂题型讲解中,尽量讲慢一点,讲清楚一点,先让优等生在黑板上将题目做一次,并通过讲解分析让全班同学明白解题的道理后,再让“思维迟钝”学生在黑板做一遍,在其做对的情况下给予表扬。这样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同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
二、培养学生课堂学习兴趣,让“思维迟钝”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思维迟钝”学生有了课堂学习兴趣,学习信心自然就有了。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成功的奠基石。“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若对老师有亲近感,就会爱上这个老师的课,对老师教的这门学科也就能产生兴趣。“思维迟钝”学生往往对学习没多大兴趣,一般对老师有一种胆怯心理,在课堂上生怕老师看见他,提问他,存有恐惧感。因此对他们要倍加爱护,用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感化学生,使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同时注意讲课的艺术性,使学生对知识感到有趣。还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话敢说,有问敢提,不感到紧张和压抑。再有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学习的方法,传授知识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学原则,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富有启发性地生动地讲清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特别要在学生不懂不会的地方下工夫。同时还要善于督促学生自己找出问题,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使学生消除厌烦情绪,领悟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就会产生“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要充分发挥语言功能,用语言的力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量做到:结合教材讲幽默故事或使用幽默语言,让学生多笑一笑,活跃课堂气氛;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引起共鸣。
三、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让“思维迟钝”学生有成就感。
成就感是一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动力源泉。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思维迟钝”学生也是如此,多看他们的长处,多鼓励,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更多地体验成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对他们要“偏爱”,不能把他们冷落在一边。如课堂提问,一是设问要讲究层次性,让“思维迟钝”学生也能跟随老师的提问而积极思维。二是优先让“思维迟钝”学生应答或板演,做到他们思考后能回答的问题绝不让优生代劳,让“差生”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后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答对了及时肯定,答错了切勿指责,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应利用提问所得到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把握教学进度与节奏。又如在课堂练习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上,课堂练习设计采取弹性设计,让“差生”做专项性、模仿性作业,且作业量宜少不宜多,同时弹性安排时间,尽可能做到“思维迟钝”学生的作业当堂批改,当面批改,随到批改,优先批改,且实行弹性评价,择其正确处打“√”,给予鼓励,激其思考。即使打“×”,也勿过多、过大,以免使其丧失自信心,一蹶而不振。又如课堂上学生开展实验操作时,教师要首先考虑让他们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的兴趣特长在活动中得以发挥,进而认识到自身价值,实现自我肯定,扬起前进的风帆。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只要有点滴进步,就进行表扬,及时肯定,给予”偏爱”。对“思维迟钝”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要求,要经过慎重周密的考虑,循序渐进地一步步提出,使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能产生成功的体验,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使他们更加满怀信心地去实现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