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日坛中学转变教育方式,以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为目标,以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实施为途径,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或主动朝自己认同的预设目标,或努力完成自我设计的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多种教育方式,在奠基阳光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行探索。
用科学精神转变教育方式
教育方式的转变,首先是从教到育的转变。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有所发展,或在启发下产生思想和行为的转变,以接受为媒介的阶梯搭建,才是我们教育艺术的体现。
1.班主任不只是班级的管理者
我校的班主任队伍是一支具备专业精神、高素质的队伍,其间有很多拥有智慧、富有魅力、勇于担当的教育者。学校班主任培训以班主任思想交流的方式进行,或交流带班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或分享对某篇教育故事的心得体会,或品味教育大家的深刻理念……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培训,让更多的教育智慧闪现,有更多的温煦情怀交融。巫宇霞老师推荐的教育故事让我们发现家庭对孩子的认知已经发生理性偏转,对于大部分家长而言,身心健康比学业成绩更为重要,学会学习的范畴更多地涵盖了学会生活的内容,意识到帮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我们这些长者的要务;刘学军老师面对满眼都是问题生的班级,没有变成“问题老师”,而是循着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进行换位思考,让理解成为沟通情感、顺势教育的必要前提。学生需要智者协助自己自我剖析、走出困境,进而实现自主发展。因此,班主任永远不只是班级的管理者,还应该是理性思考者、科学施教者、专业导航者。
2.让集体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集体教育思想,在当今个性张扬的时代,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让个性在共性中发挥更大的正效应,同时也为其他的团队成员服务。作为小组“PK”制的发起者,张威老师带领学生不断更新、完善小组积分制度,本着责任到人的原则,让每个孩子都承担合作小组的工作。所以,他的班在上个学期的十项评比中荣登榜首。张胜平、苗琛、孔艳菊等众多班主任的实验参与,让合作学习小组的模式有了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班级的实验效应,强烈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全校几十个教学班,没有出现一个乱班,这固然体现了班主任的辛苦付出,更体现了班主任的智慧。
学校主题班会展示周,是班级自我教育、自我发现的又一平台,也是班级成员更加团结、融合、奋进的纽带。高二(6)班“如果没有你”主题班会,让浓浓的师生情谊成为新集体的粘合剂;高二(1)班“弘扬一班精神”主题班会,在即将进入高三的时刻,成为每个成员奋发向上的源动力……集体在感染也在教育包括教师在内的每个人。
让丰富的校园活动承载教育内涵
让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一直是学校追求的目标。在一年的尝试中,我们着力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包容个性,鼓励创新,搭建平台,全面育人。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力求让丰富的活动承载教育内涵。
1.专题活动落实教育目标
法制教育活动是学校每个学期都要开展的。为避免这一教育流于形式,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邀请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青少年案件公诉科的同志为全校师生开展了以“尊重生命,放飞梦想”为主题的法制讲座,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入手,结合视频材料,为学生讲述交往不当和采取过激行为处理纠纷导致的严重后果,警醒孩子们——“生命不只属于自己”,“尊重他人的生命就是尊重自己的生命”,“放飞梦想,要摆脱生命的枷锁”。
2.传统节日彰显教育意义
我校传统的三大节日——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在这一学年不但出新,而且凸显了多重教育意义。
体育节在体育组的精心策划下如期进行,与往年不同的是,为了促进大课间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在常规赛事基础上,以祖保全老师为代表的体育组又别出心裁,开展了日坛中学首届校园吉尼斯挑战赛。丰富的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赛热情。初高中春游也在体育节期间进行,为了让同学们“行走在春风里”,达到锻炼身体、热爱生活、了解北京、服务北京的目的,德育处联合生物组,为初中设计了一套植物知识问卷,让孩子们发现“花卉大世界”里的有趣知识。
艺术节期间,第二届“五月飞声,红歌嘹亮”歌咏比赛再度将爱党、爱国、爱校、爱集体的感情融为一体,学生的智慧、师生的和谐、集体的团结在活动中尽显;与此配合的艺术作品比赛,要求学生用书法、绘画、摄影作品歌颂党、歌颂祖国,体现时代精神、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描绘丰富多彩校园生活或美好的校园环境,既表现学生的艺术特长,又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科技节紧密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突破,组织学生观看“神八”、“神九”发射,利用板报、多媒体进行科普知识宣传,让学生为祖国骄傲,以国人为荣。分校还特别组织学生用废弃物制作“天宫一号”模型,让创新成为学生践行北京精神的重要内容。
3.社团活动满足个性发展
今年是我校社团活动蓬勃开展的第四个年头,在各位指导教师的悉心指教下,学校的社团制度不断完善,管理趋于成熟,激励机制逐渐建立,活动质量日益提高。特别成立了学长指导团,邀请毕业生中社团活动的优秀参与者作为社团指导者,满足学生多种需要和个性差异的同时,也传达贴近学生思想的感悟。
经过一年的努力,7个社团代表学校参加了区第二届社团嘉年华展示活动,其中于晶老师带领的服装设计社团被评为朝阳区十大精品社团之一,李婧老师带领的青春话剧社、赵云老师带领的模拟联合国、刘国英老师带领的DV社被评为区百个优秀社团。其中,青春话剧社团首次参加北京市中小学生艺术节,荣获三等奖,合唱社团获得北京市一等奖。DV社团采编的《社团活动一瞥》荣获2012年朝阳区第五届校园视频节目暨“我眼中的北京精神”DV摄影大赛一等奖……社团活动让孩子们发现了自我的更大价值和发展空间。
让社会活动成为自主发展的舞台
1.开展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真知来自于实践。我们利用多种社会资源,开展了大量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换位体验、自我实现。
职业体验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社会角色担当的不同责任,承受的不同压力,不同的职业形象经受的不同锻造。学生们深入社区与居委会成员一起面对社区问题,组织调研,分析原因,商讨方案。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妥协或坚持,忍让或力争,这种体验让孩子们更加切实地感受生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志愿服务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对于他人的价值,在帮助别人的劳动和付出中,体味幸福。校内学雷锋基地、秀水社区英语口语普及基地、永安里地区交通安全宣传基地、永安里社区电脑知识普及基地等四个志愿服务基地的建立,让孩子们的“公民品格”和“好人性格”有了更多的培养天地。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们初尝了各种工作的艰辛,感受到不同人群的酸甜苦辣,也体验了自己可以对他人有所帮助带来的快乐。
2.建立学生自己的心理协会
于2011年11月2日成立的日坛中学心理协会,完全由学生组成。在“5·25”心理关爱日,他们自主设计了以“悦纳自我,关爱他人;和谐师生,理想校园”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知识宣传、心理关爱倡议、教授手语操《让爱传出去》等一系列活动方案制定详实,十大心理游戏的设置既有序又有趣,为学校未来发展画出蓝图等环节,充分展现了协会成员的组织才能和活动策划能力。
我校的核心价值观是弘扬人文思想,坚持科学精神,奠基阳光人生。我们将用心做教育,不断转变教育方式,搭建更加广阔的学生成长舞台,引导学生拥有乐观、积极的阳光心态,铸就自强、奉献的阳光品格,创造健康、高雅的阳光生活,为学生未来的阳光人生奠基。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