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个性风格 提高写作能力

2012-12-31 00:00:00娄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11期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都面临着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高考成绩。很多时候,我们会身不由己地围着高考指挥棒转,毕竟学生要靠分数升入大学,学校要靠分数检验教学,这一切现实问题,让我们一线教师不可能置身分数之外。高考、应试、分数,我们当然要重视,但如果一味追求分数,急功近利,我们的视野就会越来越窄,我们的思路就会越来越单一,而这一点对作文教学是非常可怕的。如果我们淡化功利思想,变为两条腿走路:一条腿迈好高考应试的步伐,一条腿迈好文学素养的步伐。我相信两条腿走路的结果就会是双赢:近期的高考分数,远期的综合素养。二者是可以同时实现的教育目标。
  培养真善美,在写作中育人
  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我理解作文中的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会欣赏、懂写作,能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的假恶丑,愿意并能够用笔记录下生活中的每次感受,每份情感。写作的过程就是培养真善美的过程。当学生觉得生活枯燥,缺少真善美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从学生最熟悉的课文出发,他们会觉得亲切,易于理解。如《荷塘月色》中的景色美;《老人与海》中的精神美;《荷花淀》中的景色美、情感美、精神美;《归园田居》中所体现回归自然之真等。从课本到生活,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发现、感悟,从小事中领悟生活的真谛,理解生命的价值。渐渐地,学生会感悟到清晨的林荫路、正午的麦浪、傍晚的夕阳都蕴含着一种美;原来母亲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甚至一个背影都蕴含着一种深深的感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小事的关注,对平凡人的关注,并学会从凡人小事中体味人间的真善美。写作也是一种做人的教育。
  鼓励个性风格,主张异彩纷呈
  写作能力更强调空间的开阔、个性的张扬,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得有开阔的思路,能欣赏并指导不同风格的作品。2007年我所教的高三毕业班中,就有几位写作有个性的学生,对于他们的风格,我充分肯定,有的以文采见长,有的以笔锋犀利见长,但他们又存在各自的问题。笔锋犀利的学生,因为思路混乱及从不举例子而常被阅卷教师否定。我指导该生注意用喻证的方式让文章更易理解,至于文章思路,无论写多少字,多少内容,最终是为了告诉读者一句话,即一个观点。对于有文采而作文内容散乱的学生,我引导她试着抓一个人写。由此可见,应试与文学并不矛盾,文学性强,有个性的作文都会被人称道,只是个性也需要指导,纠正写作中存在的不足。教师的作文指导不是为了千篇一律,而是在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发展学生个性。在我看来,发展个性的指导才是最有意义的指导。鼓励学生写作上的个性,就是在肯定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特点,符合不拘一格的人才培养观念。
  做智慧型教师,想实效性方法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作文水平是综合能力的考查,更依赖长期的阅读积累,所以作文水平的提升绝非一日之功。因此,老师们总觉得作文方面的指导实效性不大,慢慢地就忽略了对作文的指导,走进了轻视指导的误区。另一种误区是多多益善,认为作文水平的提高是靠写练就的,于是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指导?我主张少写,少而精致。每写一篇就迈出改变的重要一步,让每一篇作文都成为超越前一次的实践,这样的写作实践不需要很多,重在每一次的有所作为。
  我在作文课上给学生提出要求,每个学生要找到自己作文的突破方向,有意识地朝着那个方向努力,然后学生根据彼此的兴趣爱好、突破方向,自愿结成作文协作小组,每组有共同研究、突破的方向,并根据自己小组的研究侧重点给自己小组冠名。突破的方向也是异彩纷呈,有语言文采飞扬组、立意另辟蹊径组、结构创新组等。在写作前,我先安排各组充分讨论,让各组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借鉴,从而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编辑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