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态是教师压力的缓释剂

2012-12-31 00:00:00法理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11期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教师的心理压力源于社会、学校、个体等多方面。我们不能改变社会大环境,但改变自己、为学校提出建设性意见则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作为普通教师,与其被繁杂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困生辅导、考试、试卷分析、教研活动、论文、会议、培训、家访、计划、总结、被心得、被检查”等工作累得“死去活来”,倒不如理性对待、乐观接受、积极工作。
  课前全方位思考,课后及时总结、反思、提炼,不断积累,久而久之,教学必会得心应手;面对安全工作的压力,整天诚惶诚恐,倒不如认真排查隐患,思考应对措施,把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把读书笔记、学习记录、家访记录、个别辅导记录、听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等当作负担,这本身就是负面心态,作为教师,不读书、不学习、不反思、不研究,何以引领学生?以听课为例,学校要求普通教师一学期听课20节,也就是一周听1节课,这是压力么?不愿听课,其实就是固步自封,即使他人上课不及你,也会或多或少有受启发的地方。听课是交流、学习教学方法的最直接方式,与本校教师交换听课则是最经济实惠的教学研究方式。把听课当作不得不接受的负担,心中肯定不悦,即使只听1节课,呆在教室那短短的40分钟,也会显得特别漫长。而怀着学习心态听课,随手记录自己需要的精华部分,到期末检查听课笔记时,就不需要临时抄写应付。
  以阳光心态面对每项工作,积极主动思考最佳办法,可事半功倍;萎缩不前,举眉抬头皆压力,会一事无成!改变自己力所能及能改变的,适应不能改变的,以阳光心态坦然面对,各种压力自然会冰消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