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督导——推进教育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

2012-12-31 00:00:00黄晓羽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11期


  过程性督导是指在被督导方的工作过程中进行的督导,目的是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商讨解决办法,确定下步工作重点。相对于终结性督导,过程性督导侧重帮助被督导方更好地开展工作,实现了督导与被督导双方的角色转换,收到终结性督导无法达到的效果。日前,焦作市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中长期专题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一次过程性督导,有效推动了该项工作的开展。
  不做“钦差”做“良师”,发挥教育督导的纠偏功能
  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不会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在终结性督导中,呈现给督导人员的往往是物化的工作结果,被督导者对工作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态度往往被忽略了,这就很容易导致弄虚作假,用欺骗手段应付督导检查。
  在对《中小学幼儿园中长期专题规划》编制工作的督导中,由于是过程性督导,不作定性评价,督导人员不被看作“钦差大臣”,被督导者对工作的认识自然流露出来。而督导人员的任务是了解进展情况,推动工作开展,扮演“良师”角色,整个督导的氛围便具有了民主性和建设性。
  《中小学幼儿园中长期专题规划》是《焦作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在学校建设方面的中长期规划。在督导中发现,不少县(市、区)对此项工作认识存在偏差,把学校布局调整的十二五规划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作为《中小学幼儿园中长期专题规划》,因为这两项工作早已做过,在6个县市中有4个县市认为不需要再继续做专题规划,这种认识直接导致《中小学幼儿园中长期专题规划》编制工作几乎没有进展。
  在发现这个问题后,督导组成员没有批评和指责,而是从该项工作的重大意义、重要作用与各县市进行讨论、交流,着重强调,学校建设是教育发展的物质性前提,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的专题规划是学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中小学幼儿园中长期专题规划》编制工作是我市全面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推动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有效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是全市教育系统本年度三项中心工作之一的学校建设工作的中心工作。它和学校布局调整的“十二五规划”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交叉,但决不能等同。
  坦诚的讨论、交流,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重申了工作的基本要求,各县市区对此项工作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为下一步的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不做“警察”做“医生”,发挥教育督导的诊断功能
  过程性督导的价值取向直指工作目标的达成,与终结性督导的甄别、鉴定、分类、奖惩等功用相比有着鲜明的不同。在督导中,督导人员由“警察”的角色转变为“医生”:诊断对方在工作目标达成上还存在什么问题。由于不进行定性评价,被督导者很放松,不再遮掩和矫饰问题,愿意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和盘托出,有的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梳理,在督导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两大类。
  第一,《中小学幼儿园中长期专题规划》编制的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如时间跨度为多长,工作措施是什么,如何保障经费投入,需不需要独立的文本,需不需要当地政府行文等。
  第二,对编制工作六项具体要求不理解或是理解不准确。《中小学幼儿园中长期专题规划》编制工作是市教育局在年初布置下去,在5月份以焦政教督〔2011〕2号文件安排对此项工作进行专项督导。在文件中,对该项工作提出六个具体检查内容:机构成立、人员到位、经费落实情况;专业绘制区域学校布点及校级总平面现状图情况;区域统筹、预测办学需求及规模等情况;统筹规划,科学布点,确定办学选址、层次及规模情况;学校用地规划控制、专业设计学校总体规划情况;整合资金、成熟项目集中实施情况等。但督导中发现有些地方对这六项要求没有完全理解,甚至是曲解。如有两个县将第一条中要求编制工作“机构成立、人员到位、经费落实”中“人员到位”一项汇报成教师招录情况,根本就是文不对题。
  通过讨论和交流,被督导单位进一步明白了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工作要求和努力方向;同时也激发了督导组对该项工作更深入的思考,发现一些单位在布置此项工作时,工作内容要求不够具体,工作标准不够明确,督导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细化,等等,这是影响各地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做“裁判”做“益友”,发挥教育督导的完善决策功能
  在终结性督导中,督导人员往往是在担任“裁判”角色,对被督导单位的工作进行裁量、判定;过程性督导的重点就是发现影响工作进展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终极目的是推动各单位工作有效开展和工作目标的顺利达成。有些个性问题,在督导中已由督导人员指导帮助解决;对于共性问题,还需要督导组向相关职能部门建议,进一步完善决策,全面解决。这时,督导组又变成了主动为被督导单位着想、热情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益友”。
  在督导中,沁阳市编制工作做得最为规范,体现在:一是政府重视,相关文件以政府名义出台。二是编制工作规范科学。规划编制的指导精神、编制原则、总体规划目标、城区和各乡镇办事处的规划目标都详尽列出,一目了然。并制作了一个规划说明的课件,可以直观形象展示出规划的每一个环节。
  规划的可操作性强。中站区教育园区的构想气魄宏大,在教育预留用地等问题上教育局多次给区委政府领导汇报,争取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目前,各项工作因党委政府换届无法快速推进。在投入资金保障上,教育园区概算需要约6亿元,但教育局表示,通过多渠道融资,只需政府投入1亿元即可。
  因此,督导组向相关领导建议,在编制工作做得好的地区召开现场会,用典型引路的办法,来提高各县级政府对此项工作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工作重点和工作标准,有效推进《中小学幼儿园中长期专题规划》编制工作,为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奠定扎实基础。
  由于问题找得准,建议提得好,相关领导当即表态采纳建议,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中长期专题规划》编制得到有力推进。
  通过这次《中小学幼儿园中长期专题规划》督导,我们得出以下启示。
  第一,做好终结性督导是发挥过程性督导功效的重要前提。
  没有终结性督导,或是不重视终结性督导的结果使用,过程性督导就不会得到被督导单位的重视。焦作市的教育督导工作,由于领导重视,措施扎实,各项督导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被《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在结果使用上,不仅要在新闻媒体上发布督导公告,更重要的是,把各项督导结果作为焦作市每年千万元教育质量奖的重要依据,这使得焦作市的教育工作督而有力,督而有威,为过程性督导奠定了良好基础。不然,过程性督导很容易流于形式,得不到被督导单位重视,起不到应有功效。
  第二,角色转换是发挥过程性督导功效的重要方式。
  过程性督导本身所具有的民主性、建设性特点,还需要督导人员主动进行角色转换,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由“钦差”、“警察”、“裁判”到“良师”、“医生”、“益友”转变的实现,是督导人员督导观念的转变,督导方式方法的转变,是服务意识的具体体现。督导人员若是缺乏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对被督导单位没有指导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督导中只是对被督导单位工作进行评判、点评,恐怕很难被对方认可和接纳,无法形成良好的交流和讨论氛围,过程性督导的功效便不能充分发挥。
  第三,解决问题是发挥过程性督导功效的重要途径。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是过程性督导的最终目标。特别是共性问题,被督导单位自身不容易解决的问题,督导组一定要事先考虑好解决的办法和途径,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向相关部门或是相关领导反映,以期引起相关部门或是相关领导的重视,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
  □栏目编辑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