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区管理督导评估模式的构建

2012-12-31 00:00:00杨媛媛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11期


  【摘要】大学区管理是共享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任务指向,推动大学区建设是教育督导一项新的工作目标。在对大学区管理督导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与大学区管理相适应的督导评估模式,是进一步促进大学区管理督导工作高效开展,进而推动大学区管理工作深化落实的内在需求和有效保障。
  【关键词】大学区 教育督导 评估 模式
  实行大学区管理督导的背景与意义
  大学区,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打破学校间的“围墙”,实现学校硬件共享,软件互补,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近年来,沈阳、长春等城市进行了大学区管理的思考和探索,通过以优质资源校为中心,吸纳周边学校参加,逐步实现学校间办学条件、设施设备、师资队伍等资源共享共用,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1.实行大学区管理是地方政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创新实践
  西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教育资源相对丰富,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西安市的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的问题日渐突出,择校热、奥数班、乱收费等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不满,分析西安市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体制机制以及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义务教育资源分布不够均衡,少数名校优质资源富集,并且呈现不断强化态势,其他学校优质资源严重缺乏,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针对上述问题,西安市教育局从体制创新入手,以统筹义务教育资源,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促进教育公平为目标,从2012年3月起在全市四个城区开展了“大学区管理制”试点实践。西安市的“大学区”是以区域内优质学校为学区长学校,吸纳3~5所成员学校,相对就近组建一个大学区。大学区实施“一体化管理、捆绑式发展”,逐步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共享。
  2.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是落实大学区管理创新的重要保障
  大学区管理作为一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重要创新,架设在这项创新的制度决策和有效贯彻执行之间的桥梁便是教育督导。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既有利于为整个大学区管理制度的各项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和建议方案,又有利于对大学区管理工作的执行单位实行监督指导,运用教育评估等科学方法促进其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任务,既可以促进大学区管理创新的动态平衡,又是落实大学区管理创新的重要保障。
  3.强化督导评估是提高大学区管理督导水平的重要途径
  通过强化对督导对象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履行职责等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尤其是依照大学区本质的要求,在督导目标体系上,突出学区发展的自主性、有效性和持续性;在督导方法上,强调与督导对象互动的多元评估模式;在督导过程中,强化发展性服务和合作意识;在督导评价上,追求对大学区内资源均衡共享和对学区内学校未来发展的激励性。
  大学区管理督导评估模式的构建
  1.大学区管理督导评估的内涵
  大学区管理督导评估工作的内容为:根据教育督导的一般原则,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宗旨,按照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要求,从地方实际出发,运用教育督导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参照市、区政府制定的大学区建设目标,对学区学校以及成员学校的发展现状及其绩效进行测量与评价;在此基础上,与督导对象一起制定促进大学区建设的方案,完善保障大学区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2.大学区管理督导评估的基本模式
  大学区管理督导评估强调学区自主发展的有效性,因此在常规督导组织模式的基础上构建统分结合和分工协作的教育督导部门、大学区、成员学校三级教育督导组织模式,是提高大学区教育督导工作效率和效果的组织保证。
  按照工作对象的不同,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负责开展对本区县大学区管理制组织机构运行效能的督导工作,制定大学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指导各大学区组建教育督导机构,选聘大学区教育督导员。大学区教育督导机构统一制定本学区督导工作制度、选聘成员学校教育督导员、实施督导工作内容。
  在具体督导内容上,政府教育督导部门以定期对大学区运行状况进行统筹安排和质量监测为主;大学区督导机构以对学区各成员学校发展水平进行过程控制为主;学校教育督导员以对责任校园相应观测点进行常规督导为主。教育教学管理、办学资源共享、教师培训考核、质量检测评价等专项检查,由三级督导协作完成。
  大学区管理督导评估的实施要点
  1.整体推进、专项督查的工作模式
  大学区管理督导评估按照整体推进工作模式对区县大学区管理组织机构、大学区、学区长学校、成员学校、校长、教师等被督导对象全方位展开督管、督学、督教;教育督导工作贯穿教学管理、共享设施、安排教师、课程资源、教学活动、组织备课、教师培训、质量检测、评价激励等大学区管理组织全过程,全方位展开。在整体推进的同时,根据督导目的的特点,对学区组织管理、学区资源共享、学区均衡发展水平、优质教育团体培养等重点环节进行专项督查工作模式。
  2.以点带面,均衡推进的工作模式
  进一步开发大学区管理督导评估观测点,推行以点带面的督导工作模式,在大学区管理实践推行的不同阶段,各级督导员根据督导评估观测点,通过随堂听课、专题督查教学巡视、座谈会、问卷调查等途径获取信息,逐步建立大学区管理督导评估信息数据库,并通过多种形式将加工处理后的信息进行多渠道反馈;定期发布全市、全区县大学区管理督导报告。
  大学区管理督导评估的保障机制
  1.制度保障
  构建大学区管理督导评估制度体系,从制度上保障督导工作的有序进行。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制定专业性督导制度和规范性操作制度,规定督导评估归口与周期,进行督导分工。大学区教育督导机构要建立起自身建设基本制度,制定执行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部门制度的执行制度,包括工作流程、操作细则等。建立各级督导对象的自查制度和督导主体的复查制度,使督导对象通过自查自评,形成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督导主体也通过复查评估,诊断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促使督导主客体之间形成协商改进的服务合作关系。
  2.队伍建设保障
  大学区管理督导评估应当按照优化组合、发挥最佳效能的组织结构方式进行督导评估人员的选配和建设,这是大学区管理督导评估高效运行的基础,也是一种组织保障机制。大学区管理督导人员分为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大学区教育督导机构和学校教育督导员三个层面,还应当争取有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各职能部门等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教育视导组织。要建立督导人员的资格准入制度和聘任制度,确保大学区管理督导队伍建设的规范性。根据大学区管理实践不同阶段督导评估的特点,结合教育督导的基本原理,对督导人员进行分级培训、全员培训和定期培训。根据教育督导人员的具体工作任务,优化组合,形成队伍网络,定岗定则,形成督导合力。
  3.指标体系保障
  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是教育督导工作运行的目标导向,是督导评估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大学区管理督导评估要从大学区和学区成员学校两个层面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中应当体现规范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两个模块,规范性指标模块包括党和国家提出的教育方针、法律法规等规范性要求和我省“双高双普”指标体系中规定的基础性指标,要求每个学区、每所学校都必须达到。发展性指标包括各学区、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挖掘潜能,对未来发展进行前瞻性思考,形成的促进各自特色发展的指标,具有激励性和开放性。指标体系中还应纳入督导客体的自评指标和督导主体对自评结果的复评和验证,充分调动督导评估各方的主动性。
  西安市大学区管理制是一次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和公4ab9e903aa8d806d0ee9615f2a1c83e518912797c54a324c5f4e25bec81756e8平教育的大胆的改革创新和实践探索,大学区管理督导评估高质量科学运转,对大学区管理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制约作用。未来,在如何构建完善的大学区管理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开发评估观测点,对各学区、学校的办学效益进行高效评估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和有成效的实践。
  参考文献:
  [1]翟博.教育均衡论-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郑翠飞.中等发达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08):6-9.
  [3]张旭,梁秀清.中英教育督导制度之比较[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02):63-66.
  [4]苏尚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视角和政策工具的比较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09):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