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双翼 促进就业

2012-12-31 00:00:00荣银合
职业 2012年8期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曾就“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尹部长说:“中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也是一个劳动力大国,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是党和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尹部长还强调,中国在就业方面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最主要的矛盾是总量的压力和结构性的矛盾并存。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些矛盾在我国将会长期存在,并对经济建设和社会长治久安产生重大影响。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这些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并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是中国政府采取的方法之一。笔者在此围绕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对促进就业的重要性,谈点粗浅认识。
  一、促进就业是各级人民政府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
  当今的西方世界正陷入经济危机之中,在世界经济变幻莫测的形势下,失业率成了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它既是经济变化的风向标,也是执政者民意测试天平另一端的砝码,直接影响着本党执政或者未来竞选。所以,各国政府不断采取措施刺激经济,期望以经济的增长缓解社会矛盾,降低失业率,获取支持率。
  虽然我国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壮大综合国力,有效抵御了这场危机,但是,如前所述,中国政府面临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只有对外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降低西方经济危机对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对内不断进行各方面的政策调控,缓解各种矛盾,尤其是以民生为核心的就业矛盾,才能实现政治求平稳、经济求发展、社会求和谐,人民求安定的目标。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安国之策。我国政府一贯重视促进就业这个重大问题,近几年来,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促进就业的政策,并在实践中发挥了作用。国家为了解决就业方面存在的总量矛盾、结构性短缺矛盾以及人力资源市场不规范、职业培训相对滞后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难等问题,于2007年制定和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其立法目的是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就业促进法施行以来,引起全社会对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视,各级地方政府采取积极的措施,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地位,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并制订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将其制度化。各地建立了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使得促进就业成为考核地方政府工作的主要项目之一。根据法律规定,国务院建立全国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协调推动全国的促进就业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建立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从此,促进就业工作从政策、法律、制度、组织机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补充和完善,成为各级政府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
  二、发挥职业培训的重要作用,为促进就业培养技能型人才
  在诸多促进就业的措施中,开发人力资源是关键措施之一,而开发人力资源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职业培训。职业培训立足在对人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和培养,它是直接面向最广大的劳动者,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职业培训具有持续开发人力资源的功能,是开发人才资源的手段,是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经济理论定义的生产力三要素中,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但必须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掌握了劳动技能的人。对没有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新增劳动者来说,要通过职业培训尽快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力,才具备了准入就业的资格。
  但是,在全国范围内职业培训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发挥得并不理想。2010年10月,国家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以下简称为《意见》)】,这是国务院专门针对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发布的文件。《意见》指出,职业培训工作在促进就业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职业培训工作仍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需要,职业培训的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工作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增强”。各地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这一要求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指导各级培训机构围绕促进就业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制定了相关细则,把国务院的精神落到实处。基本做法是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新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制度,完善职业培训体系,调动社会各种办学力量参与到职业培训中来。坚持城乡统筹,对广大的农村富余劳动积极开展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在发挥社会力量大力开展职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