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探讨了3P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适合其班级类型,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重点探讨了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个问题。
关键词:高职;英语写作;3P教学法;适用性
3P教学法起源于交际教学法。3P教学法的教学环节包括教师呈现(presentation),学生操练(practice)和成果展示(production)。在具体的每一环节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在呈现阶段,教师讲授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然后在教师设定好的框架内学生进行练习,最后学生用自由的方式把自己准备的成果展示出来。
一、3P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写作课中的适用性
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在部分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作文的最后形成应该是从语言到思维这样一个过程,而不是单独的一个作品,因此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来达到语言输出的最大化是写作课的目标。3P教学模式在以下方面适合高职英语写作教学。
1.班级类型
就我国目前高校的班级人数来看,实行小班化教学并不是每个高校都能实现的目标。在大班教学中,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参与性,又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这种尺度很难把握。3P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活动形式,适合大班教学这种形式。
2. 学生特点
一般来说,高职专业学习基础薄弱。而3P教学模式对于高职英语写作课堂的这种教学目标是适合的。
3. 课程特点
英语写作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应注意语言结构,语言表达模式,更要注重要表达的内容。3P教学法中,教师控制整个课堂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向,防止出现任务型教学法中以交际为目的,在交际中学英语的现象。
二、3P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教师呈现阶段
在高职英语写作中,3P教学法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写作理论,能在写作中运用这些理论与自己Efx22NOMowJy4JqiWnaRKpS7+UJ5gtwN+eMGXixCU14=的写作实践相结合。在第一阶段,教师要“促进参与者之间,参与者与活动之间,参与者与课文内容之间的交流过程”(Breen & Candlin, qtd in Richards & Rodgers)。教师作为指导者应该寻求一条能最大化融合说话者意图和听者反应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听话者的知识水平和情感特征,说话者的语言表达等方面。
2. 学生练习阶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是知识的传授者外,还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3P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在于设计一系列的任务来使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意义和作用的前提下用目标语进行交流。根据交际教学法中关于任务设置的原则,具有交际目的的活动应该具有信息差(information gap), 选择性(choice), 和信息反馈(feedback)这三个特征(Johnson & Morrow,1981)。信息差指的是交流的双方在互换信息时要确保一方掌握的信息是对方所不了解的信息,只有这样双方才能在交流中获得未知的信息。信息的选择性指的是在交流中,说话者可以选择交流的内容和交流的方式。如果任务的设置要求说话者不能选择地只能按照一种方式来交流,那么这个任务就达不到交流的目的。信息的反馈性指的是说话者通过与对方的交流所获取的信息来判断这种信息是否达到了他交流的目的。3P教学法在应用于高职英语写作课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设置可以遵循这三个原则并且要辅助与真实的语料。通过在任务中的交流和真实语料的帮助,说话者来真正实践语言的真正使用。
3. 成果展示阶段
成果展示阶段,学生按照老师设定好的任务框架自由地表达要交流的信息。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一个旁观者。如果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无法应付当前发生的情景时,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语言帮助;如果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教师可以帮助协调。老师的帮助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鼓励和支持。在整个活动中,学习者之间会倾听,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任务设置中,学生明确了新知识要掌握的重点,同时把以前学过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比如角度描写与连贯性,主题句,中心思想等相关内容的联系。在活动展示后,教师会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做一个总结,解决学生们在实际应用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再次强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布置巩固练习作业:一幅银行抢劫案的图片,要求从银行职员,抢劫者,旁观者和警察的角度来叙述这件事,注意词,人称等变化。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弥补在英语表达时“无话可说”的情况,因为有真实的语料可供模仿, 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变主动,由厌烦到感兴趣,这既符合了教学目标也符合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育目标。但3P教学法作为交际教学法的一个分支,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足,如它不能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地让学生参与到更多的活动中去等不足。
参考文献:
[1] Diane Larsen-Freeman.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128-135.
[2] 隋晓辉.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与 PPP 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对比研究[J]. 海外英语, 2010(10).
(作者简介:刘 丽(1977.07-),女,硕士,现为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