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音学习是任何一个学生学习任何一门语音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阿拉伯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他们在汉语辅音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为对阿拉伯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汉阿辅音对比;汉语辅音偏误分析;教学对策
语音是学习汉语的基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外国留学生在语音上会产生一些偏误现象。文章将重点谈阿拉伯学生在辅音学习上面的偏误,并对此加以分析,从而更好地指导对外汉语教学。
一、汉阿辅音对比概况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即普通话。它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而阿语,即人们对“阿拉伯语”的简称。它也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阿语明显的特点就是辅音型语言。下面来看看什么是辅音。辅音是指气流在声道内受到阻碍形成摩擦或闭塞后发出的音。汉语有22个辅音,阿拉伯语有28个辅音。
汉语的22个辅音:b[p]、p[p‘]、m[m]、f[f]、d[t]、t[t‘]、n[n]、l[l]、g[k]、k[k‘]、h[x]、j[tʨ]、q[tʨ‘]、x[ɕ]、zh[tᶊ]、ch[tᶊ ‘]、sh[ᶊ]、r[ʐ]、z[ts]、c[ts‘]、s[s]、ng]。
考虑到这些50个汉语和阿拉伯语辅音,我们总结了这些辅音的发音部位有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中面、舌根、咽壁、喉壁。不过有的发音部位在有的语言上是没有的。比如咽壁音和喉壁音汉语中没有此部位的辅音。而舌尖后这个发音部位阿语中是没有这个地方的辅音。另外根据发音方法,汉阿两种语言都有塞音、擦音、塞擦音、边音和鼻音。根据气流强弱与否,汉语辅音的送气不送气这个特征具有辨义功能,而阿语中只有少数几个,而且辨义功能不明显。另外两种语言的辅音在发音时汉语仅有5个辅音在发音时伴随声带振动,而阿语多达十五个声带振动的辅音。所以汉语是清辅音为主,浊辅音为辅,阿语是28个辅音,清辅音浊辅音参半。但它总体上浊辅音要比汉语的浊辅音多得多
二、阿拉伯学生汉语辅音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它的教学对象是来自各国各地区的人们。每个国家地区的人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当中,肯定会遇到程度不同的困难。“但语音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排除学生的个人因素及其他因素,就会发现母语干扰和影响是学生产生困难的主要根源。如果我们把汉语语音与其他一些语言的语音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汉语的语音有一些突出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往往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
同样阿拉伯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当中,肯定受母语阿拉伯语的影响,从而导致汉语辅音学习上出现的一些情况和问题。
下面笔者就把汉语22个辅音分成几个方阵逐一讲解。至于为什么这么分,下文在分析的过程中,这种分法的优势会清晰的体现出来的。
方阵1: 方阵2: 方阵3:
先看方阵1:
把b、p,d、t,g、k这三组音,放在方阵1,主要是这三组音都是塞音。而且这三组音都是成对出现的。b、d、g这三个辅音都是不送气音。而p、t、k这三个音都是送气音。阿拉伯学生在发这几个音的时候常常出现两个大的问题:第一,送气不送气混淆。第二,清音发成浊音。送气不送气界限不清晰。在阿语中,送气音只有少数的几个,
再看方阵2:
先说z、c、s这三个音。z这个音,往往被发成了舌尖后擦音
最后,看方阵3:
方阵3的第一行m、n、l,学生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发音问题的。这主要是得益于母语的正迁移。阿语中有
三、教学对策
文章讨论的阿拉伯学生汉语辅音学习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这些辅音发音问题,笔者提供了以下一些教学对策。(1)模仿法。先教师发音,学生模仿。如果教师凭第一感觉觉得学生发的辅音(适合所有语音教学)是正确的,那么模仿法就是有效的。(2)对比法如果第一步学生跟老师后面模仿的结果不太令人满意。这个时候老师就需要采取对比的方法,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去对比,让学生更快的模仿发出所要求的辅音。如果学生这个时候还是没什么反应,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再师范发这个音。让学生去分辨。这就是第三点要说的分辨法。(3)分辨法。学生模仿不成功,教师就把要发的音和学生负迁移的那个音比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受。(4)夸张法在这些发音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夸张的方法。放大被比较的几个音的区别。(5)展示法。很多学生的抽象思维或者说空间想象能力不足,这就需要教师采用一些较为直观的东西帮助学生去理解。比如可以用手势,用图片,用模具等去教学。
参考文献:
[1]周文巨,陈杰.阿拉伯语汉语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赵金铭.语音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商务印书馆,2005.
(作者简介:范金梅,女,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