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衡阳市非物质文化景观规划策略

2012-12-31 00:00:00方明胡领彭英
群文天地 2012年24期

摘要:非物质文化景观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和智慧结晶,是城市发展得以延续的文化命脉。文章从非物质文化景观入手,阐述了衡阳市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保存现状,概括了其在衡阳市景观规划建设中的保护,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期促进衡阳市非物质文化景观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景观;景观设计;保护;传承

一、衡阳市非物质景观保护规划

1、民俗文化的保护

衡阳人爱热闹,从初一开始,直至十五元宵节,各个单位、每家每户都以请到龙狮队,在单位或家中闹一闹为开年吉祥的象征。龙狮闹新春是衡阳春节的重要习俗,也是需要重视与保护传承的。衡阳民间的龙的主要有:稻草龙、布龙、板凳龙、纸龙、滚地龙等。布龙最是普遍,各地因制作、耍法不同,名称亦有别异。“狮灯”贺年也是一种形式。一般狮灯队,两条单狮四人舞,走街串巷,到每家每户去舞狮贺年,深受城乡大众喜爱。在元宵节表现得特别突出,这一天,鞭炮声不绝于耳,民间有“龙灯不走,鞭炮不停”、“锣鼓不息,鞭炮不止”的说法。

另外保护耒阳公祭大禹活动、南岳朝圣、敖山庙会各种庙会等民俗,首要的是保护其物质载体,为这些民俗活动提供场所。保护禹王宫、南岳大庙和敖山庙Pt1O3WTjh+mYCs1p/H250A==,不能仅仅局限于建筑等物质性要素的保护,还应恢复其原有的宗教信仰、祭祀等功能,将这些古迹的物质躯壳和精神内核统一起来,发挥其文化、教育、安抚精神的作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文物古迹的活力,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2、民间传说保护

雨母山的传说是衡阳市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景观。传说有两姐妺,姐姐在南岳修道,妹妹在雨母山(当时还叫云雾山)学佛。闭门修炼几年过后,姐妺俩都学有所成,并相约比一比各自的法力,看谁所在的山头哪个长得快、长得高。本来妹妹的技艺略高一筹,姐姐看妹妹的雨母山长势要超过了自己,便心生一计,用南岳的一块巨石变成一只大雁向雨母山飞来,想要用巨石压住雨母山的长势。妹妹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就势用雨母山的一块大石不加变化地向南岳飞去,飞行之快呼呼作响,大有后发先至之势。当年正值大旱,民众到处祈祷求雨。妹妹跟着飞石一路看去,稻田干涸、民不聊生,行至雁峰寺的时候,却发现龙王正在那里偷懒睡大觉。气愤之余,就用大石砸向了龙王。龙王惊醒,发觉自己耽误了正事,来不及回南海施雨,只好就地取材,在旁边的小池(也就是现在的烟雨池)布云施雨。久旱遇甘露,人们欢天喜地。自然妹妹的飞来石落在了雁峰寺,南岳首峰迴雁峰也就只有海拔96.8米。姐姐的飞来石落在了雨母山顶,雨母山被飞来石所压,长到海拔238米后就再也没有上长了。而姐姐修道的南岳祝融峰却长到了海拔1290米。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妹妹的功德,把原来的云雾山改名叫雨母山了。所以人们见到“天将下雨,池中水气袅袅升腾,如烟似雾,萦绕峰顶”的雁峰烟雨奇观便成了衡阳八景之冠。

故事已深深扎根于民间,几千年来历经千锤百炼而流传下来,具有较大的民间文学的价值。这个传说虽然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时间的流逝,能完整讲述的人越来越少,急需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而保护的首要任务是传承人的培养。可在当地中小学的课程中加入相关内容,让青少年成为传承这一文化的后备力量。另外,该传说的传承应该与雨母山景区的保护结合起来,实物与传说相互印证,才能更好地将传说世代传承下去。

3、传统技艺的保护

衡阳石市竹木雕、酃酒传统酿造工艺、雁峰酒酿造工艺、蔡伦古法造纸工艺、界牌釉下五彩瓷、衡山席草龙、衡山豆腐等传统制作工艺的保护同样需要培养传承人,但根本上应从挖掘这类工艺的商业价值入手,实现传统工艺的传承。对于雁峰酒酿造工艺特色以及自身知名的酒类品牌,可以将“酃酒”、“雁峰王”的名气做大做强,如此既能传承传统工艺又能利于传统工艺的发展创新。对于石市竹木雕、衡山席草龙、衡山豆腐一类的工艺,则需要政府的扶持,挖掘其商业价值,开拓市场,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学习这一工艺,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也可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

4、传统街巷名保护

衡阳的城市历史比较悠久,也保存了不少老地名,其中很多都有历史典故或民间传说。但是由于缺乏整理和宣传,很多老地名逐渐被人遗忘,市中心的老地名越来越少,郊区的老地名因为没有经历所谓的老城改造,多少还保存了一些。 显著特点为:城北多“街”,城南多“巷”。现存的传统的街巷不多,且多集中在老城区。街巷是一个城市最基本的骨架,没有街巷也就谈不上城市。原衡州府衙门前的街道司前街,来源于古人物的相关传说如演武坪(小西门外,相传是黄巢起义军抑或是曾国藩湘军练兵之处)、打线坪(相传此地有很多人会纺纱织网,是古衡阳纺织手工业聚集之处)等。其他如陕西巷,在石鼓区中山北路地段,因历史上此地设有陕西会馆而得名。文运街名称与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有关,取“文化昌运”之义,是为诸多考生图个吉利。潇湘街,因在古代位于衡阳城的潇湘门,故取名潇湘街。象这类还又很多很多。这些传统街巷名承载的已不仅仅是地名,而是整个老城的发展轨迹和历史文脉。保护这些街巷名可以在每个街巷口通过路牌标识名称,对于现已不存的巷子也可在原处立牌或碑予以说明,不应随意变更老城区内的街巷名。

5、传统商业保护

衡阳市的仙姬巷、天马山等主要街道上保存着大量 50至80年代的商业形态,如五金店、日用百货、粮油店、衡阳市供销合作总社、楠楠便利店、友源寄卖行等多种类型的商业店铺、门市。这些商业门市不但延续了以前的名称,很多招牌也仍然延续旧有形式,十分难得。保护这些传统商业形态,对于保持老城的历史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二、保护历史名城的非物质文化景观

衡阳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风景宜人,资源丰富,在历史名城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综合运用上述的景观保护的理论,将其与衡阳市具体条件相结合,通过保护山水格局、控制自然景观的天际线、保护性规划绿地系统、保护节点景观、延续传统肌理、传承非物质文化等措施可实现衡阳景观的保护,对同类型历史名城的保护也具有借鉴意义。

非物质文化是城市景观的灵魂,是历史名城活力的体现。历史名城的非物质文化景观包括老字号、民俗节庆、民间工艺、口头文化、民间信仰及其活动、民间文学、传统地名等。保护非物质文化景观应保护其原生态的特性、物质载体、传承人和文化空间,还应通过宣传、教育及合理的开发促进其保护。另外,将非物质文化景观通过空间转化“物化”为物质性景观,如雕塑、小品等;例如:在衡阳市城区改建与湘江风光带的规划过程中,可将雨母山传说中的元素通过浮雕、壁画等形式,直观地转化为硬质景观融入其中。常宁板桥剪纸、衡东大桥剪纸的图案、颜色等元素可以用铺地、建筑立面装饰等不同方式体现于城区改建的景观设计中;同样还可以建设文化主题公园,集中展示衡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雕塑、植被、景观装饰小品等不同形式将无形变有形,生动直观地表现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三、营造良好的传承人与保护环境和氛围

创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将其引入校园、步入课堂、娱乐休闲;与其他的民间艺术形式结合,衡山影子戏、衡阳湘剧、衡州渔鼓等就是很好的例子,并参加文艺节目;利用数字化媒体的宣传,展示衡阳市各个非物质文化景观;注意在对非物质文化景观进行生产性保护时,既要尊重其的文化精髓,又要避免过度开发和商业化,使这些文化景观及其资源在合理开发和利用中,既能保持原汁原味的文化内核,又能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景观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保护不是个人或某个地区的事情,它需要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共识,社会各个单位、各阶层人士共同努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基金项hZmsKuHhwJ+/HiwR0OO3vGhzdNBgnhlRzAVneB2+fD8=目:2011年衡阳市科技局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11KJ17),2010年衡阳市社科联基金项目(编号:2010D019)

参考文献:

[1]http://www.liketrip.cn/hengyang/minsu-7961.html爱程旅游网.2012.07.20

[2] http://www.rednet.cn/ 红网.2009.05.18

[3]邓洋.历史城镇景观保护规划研究——以陕西武功镇为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06).

[4]何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05).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