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假想观众”

2012-12-31 00:00:00吴海婧
知识窗 2012年11期


  在第28个教师节,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慧慧送给我的一块图案精美的小镜子,令我高兴而感动。一年来,陪伴慧慧的一幕幕像过电影般回顾在我的眼前。
  慧慧,是一个活泼开朗、体态微胖的10岁女孩儿,刚刚升入小学四年级。
  一段时间以来,妈妈发现她见人总爱用手臂遮挡住眼睛,惧怕数学老师,厌恶数学。上数学课要么不认真听讲,与同桌或前后桌男生说话;要么遮挡着眼睛、躲闪老师的眼神,不看数学老师。后来,慧慧发展到见到同学也会用手臂遮挡住眼睛。万般无奈之下,慧慧的妈妈带她来到我的办公室。
  慧慧说她不喜欢数学,不喜欢数学老师。她说:“数学老师的眼睛像两把刀子扎我的心,让我害怕。”
  “你怎么有这种感受的?”
  “每节课数学老师都瞪我,她的眼睛像两把刀子扎我的心。我不想看见她,也不想让她看我。我没扰乱课堂,就是有时跟同学小声说话。”
  “所以,你就用手臂挡住自己的眼睛了?”
  “嗯,不想看她。”
  “我曾在数学课上给班上两个男生写信,可他们交给了数学老师,还骂我不要脸、下流无耻……老师你说我是自作多情、不要脸吗?”
  慧慧身高、体态、感受性都明显超过同龄孩子。她的表现是心理发展中对异性产生好感与爱慕的“异性吸引期”的典型表现,是发育过程中青春期正常的性生理、心理现象,不是自作多情,更不是下流无耻,不必紧张、烦恼和自责。
  一般女孩发生在12~13岁,男孩13~14岁以后,这时他们内心有许多“假想观众”,以为周围人都在注视自己,于是好表现自己,吸引异性。男孩乐于在女孩面前显示自己的能力与勇气,以赢得女孩的好感与赞许;女孩注重衣着修饰、打扮,以吸引男孩的兴趣。但由于心智发展尚不成熟,情感不稳定,他们容易产生某些幼稚的举动,遭到异性的反感,在同学中引起了议论,被嘲笑、起哄,而导致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老师的理解和及时的疏导,在认知、情绪、行为上他们易产生困惑、自责与烦恼,继而出现焦虑、回避、厌学等情绪与行为。
  慧慧的很多看似扰乱课堂的表现,其内心深处是渴望数学老师的关注和喜欢,却不知道如何表达。“数学老师要能喜欢我该多好啊”,这是她不止一次说过的话。她还羡慕数学老师长得漂亮、衣服好看,“要是我长得像数学老师那样,有那么漂亮的衣服穿就好了”。这时,家长要积极主动寻求数学老师的接纳与帮助。同时,数学老师要用宽阔的胸怀、无私的大爱理解、接纳慧慧的情绪与表现,耐心地呵护、引导、等待她慢慢地成长。由于班主任教师的耐心帮助,慧慧语文学得非常棒,听课极其认真,从不违纪。慧慧曾自豪而感恩地说:“语文老师特别喜欢我,我长大挣钱了,一定要报答她。”
  在我的建议下,慧慧的父母带她到知名的医院心理科做了专业检查与心理测评,并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药。每周,我也给予她一次心理辅导,让慧慧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关爱和无私帮助。
  这样的引导与陪伴,使她重现愉快而舒展的生命状态,我的内心也充满感动和幸福。新学期伊始,慧慧已快乐地融入学校,融入到同伴中,舒展而阳光地学习成长。而陪伴慧慧走过的心路历程,让我真正体会到孩子幼小心灵的脆弱,他们在成长中多么需要理解、宽容、呵护与疏导。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愿我们的老师在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与教育中,唤醒、呵护每一个心灵,感受师生生命互动的快乐、和谐与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