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6月16日成功赴太空“约会”,神舟九号6月18日与天宫一号顺利“拥吻”,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随后航天员如约入住天宫。这一切标志着中国向空间站时代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向世界昭示:中国航天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道路上不断缔造“中国高度”。
6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神舟”奇迹离我们有多远》的评论,文章指出,航天技术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差错,唯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能创造出一系列“神舟”奇迹。“扪心自问:这样的精神品质和职责坚守,难道不正是我们社会的‘稀缺品’,不正为人们呼唤和渴求吗?”因此,也应当让“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渗透进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岗位,融入社会肌体的运行。笔者深以为然,我们要努力升起精神上的“神舟九号”,不妨从以下方面着手。
让奉献和无私付出成为精神主旋律。辉煌背后有超常的付出,据报道,这一次的“神九”有107份详尽的应急预案、500多种故障预案,其中仅涉及手控交会对接的就有100多种,“执行任务前,男女航天员都要完成有针对性的训练上千小时”。据报道,当时俄罗斯教练怕中国航天员呕吐不能承受,刚开始提出训练的次数少一些,但我国航天员提出要按标准次数训练。我们一向倡导无私奉献,但光说是没有用的,只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活行动和工作行为,才能凸显出巨大的精神效能。这让我们认识到,“神九”升空更是奉献和无私精神在升空。
让精益求精和精确主义常驻心间。航天技术更是一种精确技术,据报道,“神九”对接时,要求轴向误差不能大于18厘米,相对速度约每秒0.2米。航天器飞行速度极快,稍有不慎就容易产生追尾,还要边绕地球边追赶,经过多次精确变轨才能追赶上。正是有了精益求精和精确主义,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才一直非常顺畅,赢得了国人和世界人民的赞叹。
在日常工作中,这种精确主义也应该得到延伸拓展。比如,企业生产领域的“差不多”的思维如果多了,废品率就会提高。领导决策中的“差不多主义”有了市场,就容易造成决策效率低下、决策科学性降低等。还有食品药品领域的生产和监督,煤矿等企业安全领域的监管等,“差不多”的思想更会埋下安全隐患,造成健康和生命损耗等。所以,我们应该努力避免和摒弃这种“差不多主义”和麻痹大意思维,让精确主义成为精神常态。
我们也应该更加重视创新,提倡敢于冒险的精神。中国航天精神更是一种胆大心细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没有一次又一次的“冒险”,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恐怕就不会这么快,从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新冒险和胆大心细联在一起,就能创造出诸多奇迹。
在探索未知世界的征程上,中国航天正稳步走来。而时下我们的改革事业进入了“深水区”,敏感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因此,各种改革和发展,也应该学学航天精神,胆大心细,不怕失败,敢于尝试。做好充分的稳定预案,做好扎实的前期准备,将发展格局和改革事业推向新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