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微博与现实:互联网时代中国影像的三个侧面

2012-12-30 16:13付玉辉
互联网天地 2012年11期
关键词:莫言现实文学

文 付玉辉

只有在真实的基础上真正理顺现实中国与文学中国、微博中国的内在逻辑关系,才能在国际社会“他塑”中国形象的复杂环境中,掌握主动权,掌握话语权,形成主导影响力,做好中国形象的“自塑”工作。

在中国文学传播之路上,人们会相遇屈原、陶渊明,也会相逢李白、杜甫、白居易;会相逢汤显祖、孔尚任和曹雪芹,也会相遇冰心、朱湘、老舍、曹禺。如今,在2012年,人们又如此频繁地在公共空间遇到了莫言——一个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文学是人学,因此可以和每个人的心灵都相处切近。而文学的传播则可以构造一个独特的中国影像。其实,我们所处的中国,首先是一个政治意义的中国。此外,我们身处的中国还是地理意义的中国和文化意义的中国。对于中国和世界的人们而言,中国是一个庞大、丰富、广泛而复杂的客观存在。生命即传播,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非凡生命力的国家而言,不管内、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其对外部进行连绵不断、深远传播的能力都是非常强劲的,因此,源自现实世界和历史世界的中国身影,将通过各种传播主体和传播媒介泛在地投射在传播的世界之中。

而中国影响力所回旋的传播世界,既可以是实在的现实世界,也可以是文学的虚拟世界,或者是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除了每个人对现实中国的切身体会之外,人们还可以通过文学的虚拟世界,感受和认知不断变化的中国社会,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虚拟世界来感受认知丰富多彩的中国社会。不管是从文学世界出发,还是从互联网世界出发,虽然人们认知中国形象所走的路径有所不同,但是他们所看到的中国影像都会同样丰富精彩,因为这种中国影像都和现实中国的客观存在密不可分。

莫言的文学中国:饥饿、贫穷、压抑、抗争

人是复杂的,人性是复杂的,人类社会是复杂的,因而,文学的世界也是一个复杂的虚拟世界。有的历史阶段,现实世界对于文学世界极为关注,文学世界对于现实世界的影响也极为重要。但是也有些时代,文学世界又相对边缘化,处于和现实世界较为疏离的位置。在如今文学和现实距离较为疏离的情境下,莫言的文学世界仍然具有足够的张力,在中国文化传播领域具有充分的影响力,并在莫言的现实故乡世界之外构成一个独具特色的虚拟故乡——他在文学意义上的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故乡。

莫言的文学传播之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已经走过了30年的漫长历程。从《透明的红萝卜》到《红高粱》,从《生死疲劳》到《蛙》,莫言的文学之路贯穿了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叶的中国文坛,也回应了中国社会这30年所发生的许多深刻变化,从历史到现实,从土地到生命,从饥饿到尊严。这种变化以细密跳动的文学语言呈现出来,令人刻骨铭心,又怅然若失。文学传播世界可以使人“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因此,历史的回响,现实的足音,都或隐约或清晰地回荡在莫言文学世界的天空之中。这使人在阅读莫言小说的时候,总有一种历史的灰色和沉重感挥之不去。

饥饿令人痛彻,贫穷令人酸涩。莫言对饥饿和贫穷的感受穿越了历史时空,沉甸甸地渲染在《透明的红萝卜》的文字之中。他写道:“孩子不说话,只是把两只又黑又亮的眼睛直盯着队长看。他的头很大,脖子细长,挑着这样一个大脑袋显得随时都有压折的危险。”这是一个饥饿年代的饥饿、贫困、压抑的典型。在这个孩子的眼中,红萝卜成为一种充满光明的意象:“光滑的铁砧子,泛着青幽幽的光。泛着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像一个大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像金色的羊毛。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莫言在《透明的红萝卜》中,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孱弱的形象,仿佛通过一个孩子为那个特殊年代勾勒了一幅沉重的画像。

故乡令人回想,亲人令人牵念。莫言在《红高粱》中对亲人和故乡倾尽了浓烈而复杂的真实情愫。他写道:“我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度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现实故乡的真实感受如此清晰强烈地传递到文学故乡的每一角落,或弥散,或沉淀。

母亲充满光辉,母性承受苦难。在《丰乳肥臀》中,莫言刻画了上官金童出生前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凝重气氛。他写道:马洛亚牧师提着一只黑色的瓦罐上了教堂后边的大街,一眼便看到,铁匠上官福禄的妻子上官吕氏弯着腰,手执一把扫炕笤帚,正在大街上扫土。他的心急剧地跳起来,嘴唇哆嗦着,低语道:“上帝,万能的主上帝……”从这些文字里,可以看得出莫言文学世界里所关注的主要是中国的农民、农村和土地问题,是中国的民族命运、家族命运和个人命运问题。这就是莫言的文学世界。在文学的世界里,在茂密的文字背后,莫言通过中国人的故事来向世界对话,来探讨人性与命运的主题,并获得了诺贝尔奖的认可。

互联网的微博中国:敏感、理性、开放、多元

互联网世界是自由、开放、协作、共享的世界。在移动互联网的世界中,微博传播领域已经成为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世界,成为现实中国的一个重要侧面。依托移动互联网而形成的微博传播平台已经成为一个汇聚信息、分享观点、公开讨论、付诸行动、塑造社会的自媒体传播平台。

当然,微博中的中国,也的确是一个五味杂陈的中国。因为微博传播平台的主要特点一是真实真切,二是开放多元。微博传播过程中多元传播主体相互生发观念流动和观念碰撞所构成公共空间,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开放社会所具有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当人们身处微博传播环境之中时,微博中国和现实中国、微博中国和理想中国之间的差异性使人陷入思索。这是因为微博中的中国既让人们亲切,又让人疑惑,对照理想中国和现实中国的参照系参看,并不确定这是否就是真实的中国。即使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即使存在简单化或者具有倾向性地为微博贴标签的方式,我们还是不能忽略一个事实:微博中的中国是不应该被忽视的,不管是中国政府、中国公民,还是外国政府、外国公民。因为具有海量信息和亿万声音的微博中国和现实中国有着极为密切、极为重要的关联,这种关联使得微博也同样体现着现实中国的复杂、丰富、真实和困惑。

微博中国是敏感的。这种敏感来自具有移动性、泛在化、互动化、即时性等传播特征的移动互联网传播环境。互联网的自媒体群落对于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对于公共危机、贪污腐败、异常变动,总是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做出反应,积极投入精力予以高度关注,并形成关注的力量、参与的力量和协商的力量。这一点在广东乌坎、四川什邡、江苏启东、浙江宁波、陕西表哥、福建表哥等事件中都表现得非常明显。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属于政府序列的大批的政府新闻办公室、公安系统等机构,都已经将微博问题处置流程和现实问题处理流程结合起来,这种变迁将为敏感的微博世界带来安全感和希望。微博中国是理性的。这种理性来自具有辨析力、质疑力和批判力的微博传播平台。2012年9月,当中国政府和公民在对钓鱼岛事件进行主权立场宣示的时候,在反对日本政府将钓鱼岛进行“国有化”的游行示威中出现的一定的打砸烧行为。对此,很多互联网公民在微博上表现出冷静、客观和批判的态度。这一现象使得那些曾经对微博传播平台是否可以理性探讨问题充满疑问的人们看到了新的变化的可能性。

同时,微博中国是开放的。微博传播平台上所呈现的开放性,一方面源自于互联网传播世界的开放特征,另外一方面则源自于中国知识层和草根层对于现实中国变革的期待。微博中国也是多元的。微博传播平台上的传播主体既有新闻媒体、记者、编辑,也有很多以公民个人身份进行传播的自媒体;既有我国的政府机构和国内媒体组织,也有外国的外交机构和媒体组织以及国际性组织。这种多元的传播主体使得公共问题在公共空间的探讨变得更为开放和快捷,也更加富有成效和影响力。

和平崛起的现实中国:沉重、艰辛、独立、崛起

不管是文学中国的影像,还是微博中国的影像,都可以看作是现实中国在虚拟世界的投射。不管中国的未来影像如何美好、如何伟大,都无法和曾经的历史及当前的现实的中国图景绝对切割开来。因此,不管是文学中国还是微博中国,都是现实中国的一种反映或一个侧面体现。如果人们对于文学中国和微博中国感到真切的陌生和诧异,那一方面说明可能是文学传播和微博传播所构成的虚拟图景偏离了现实中国的真实性,另外一方面也可能说明文学传播和微博传播所构成的虚拟图景偏离了人们心目中的理想中国。

从时间维度来看,中国影像由现实中国、历史中国、未来中国构成。中国的历史是漫长的,中国的现实是沉重的,中国未来是值得期待的。因此,中国的影像本身也是非常复杂的,在核心真实之外,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侧面。因此,不管是对内传播还是对外传播,中国影像都应该基于多元侧面、基于真实基础而塑造。在自塑中国形象的过程中,如果偏离了真实中国的基础,不管是出于善意目的而刻意拔高中国形象,还是出于恶意目的刻意污化中国形象,都偏离了塑造中国形象的基本路线。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塑造可信、可亲、可敬的中国形象,一要正视历史伤痛和苦难,二要正视现实症结和挑战,只有不回避历史的衰落和沉重,也不回避现实的压力和艰难,投射在虚拟传播世界的中国形象才能够真正深入人心,获得国内和国际公众的理解、认可和尊重。只有在真实的基础上真正理顺现实中国与文学中国、微博中国的内在逻辑关系,才能在国际社会“他塑”中国形象的复杂环境中,掌握主动权,掌握话语权,形成主导影响力,做好中国形象的“自塑”工作。

总而言之,中国形象在虚拟传播世界中由多个侧面构成。在互联网时代,现实中国、文学中国、微博中国等三个侧面的中国影像及其相关关联尤其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文学中国比现实中国的空间更为辽阔、细腻。微博中国比现实中国更为敏感、多元。但是文学中国和微博中国的基础都是现实中国的真实性,而若要使文学中国和微博中国的传播图景有利于现实中国形象的塑造,则需要在战略维度下予以标本兼治,在处理好现实中国所面临的改革发展关键问题的基础上塑造饱含人性和富有真实性的中国形象。

猜你喜欢
莫言现实文学
过去的年
我们需要文学
爱如莫言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漫画:现实背后(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莫言:虚伪的文学
我与文学三十年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
莫言的职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