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赤字严重,看起来竞争力样样都输人,“但别忘了,美国高等教育是一枝独秀的顺差部门,全球最优秀的脑袋都为美国所用。”加州柏克莱大学公共政策系教授莱许(Robert Reich)一针见血指出。莱许曾任克林顿政府的劳工部长。
全球精英的脑袋,有两大落脚处。若非美国西岸的硅谷,便是东岸的华尔街,两者分掌科技与金融的制高点。这既是现实,也是很难在短期内改变的趋势。
挑战职涯天花板的
极限竞技
软件业是印度工程师的长项。印度籍女工程师帕特尔(Poonam Patel)在一家知名软件大厂工作,被丈夫接到美国念书,毕业后就待在硅谷工作。
有小孩的她,坦言不习惯“美国生活方式”,诸如接送小孩、必须采购一整个星期的食物等。
虽然夫妻俩不时兴起返乡回印度的念头,但帕特尔边耸肩边说,她最终还是决定把父母接来,帮忙照顾小孩。
移民到这里的工程师,几乎都说没有非留美国不可,但终究很难挥挥衣袖,说走就走。
“你看看,台湾软件厂那么小,我回去的待遇match(相当)现在的几成?”Jolin是台湾的留美工程师,话说起来像是无奈,但她随后补充,“我不是不想回去,但只有这边才提供这样的舞台,而且加州的生活环境很好,你在台湾有钱也买不到这里的新鲜空气。”
在东岸纽约,现于全球前五大投行,从事公债相关业务工作的“小叶”,也对美国身处“时代中心”的地位难以忘情。
经历美债违约危机洗礼的他,始终忘不了那种紧张感。“长假刚开始,准备搭机回台,机场已经在登机广播了,一通短信,马上打道回办公室,”小叶苦笑,“你能想象吗?这样的事情还重复过好几次。”
美国之所以是全球人才库,正因为它是一个挑战职涯天花板的极限竞技场。
“总公司也探询过让我转调亚洲的意愿,但对我而言,还年轻,经验胜于一切。我总告诉自己,也许明天就会被裁,但多待一天,就多学一天,在世界金融中心的舞台,验证自己能力的极限。”小叶说。
全球科技人 到圣地朝觐
硅谷,仍旧是全球科技人的圣地麦加,朝觐队伍络绎于途。
13岁就来美国的小留学生李明勋,现在已经新创了第二家软件研发企业Splashtop。热衷于新创事业的他,当被问到下回会选哪里时,李明勋毫不犹豫地说:“我还是会选这里。市场方向,硅谷最清楚。Google、Facebook都在这里。硅谷是美国的梦中心,因为成功例子太多了。”
硅谷世代交替迅速,几乎每十年就换一个风云人物。这里的赢者圈没有边界,但却有它的潜规则。
“在美国和在台湾创业很不一样。美国要走高附加价值、高毛利。若是低毛利,就算你营收冲很高,市值也不会高,这是做制造的局限。”陈澧分析。
陈澧已经有20年的硅谷创业经验,7年前又创立了A10网络设备公司,“我的产品在美国和日本卖最好,那里不是价格市场,所以我一点也不担心对手。”
许多国家与城市都想复制硅谷,但从来没有真正取代过硅谷的独特地位。秘密在哪里?
来自大陆的刘诚,在美国取得分子医学博士学位后,现在是新创生技公司优瑞科(Eureka)的CEO,研发如何让抗癌标靶药物发挥更强的效果。
在公司大楼前,他指着街尾距离不到500米的左右两栋大楼,左边是罗氏药厂,右边是辉瑞。整个湾区有上千家生技公司,是全世界密度最高的地方,“湾区是‘生技诞生地’。大家出去吃饭时,很容易碰到面。”
硅谷与湾区接壤,全世界找不到一个地方同时拥有两个完整的新创产业。彼此可以就近相互渗透,进而扩散成一个全球难以匹敌的创新网络。
过去,我们所熟悉的科技业分工,是研发保留在硅谷,制造往台湾、大陆丢。
但硅谷的生态系统正在质变,开始向生技业的研发委托外派、彼此以伙伴关系共享IP(智能财产)利润的模式学习。
在景气低迷之际,某家即将上市的科技公司,便因这种独特的商业营运模式,而成为话题。
能创新 就不怕坏景气
“生意从来没有这么好过。”大东山珠宝董事长吕明鉴,气色红润的脸颊上满是笑意,气若洪钟地说。大东山以“奥巴马夫人御用珍珠项链”出名,实际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已是全球最大珍珠及珊瑚供货商。
吕明鉴出身台湾澎湖,早年家族以珊瑚销售起家,随后转经营珍珠销售。1984年,吕明鉴代表家族,来到纽约开拓市场,一待就是27年。
即使历经美国多次景气起伏,和来自日本、中国大陆的强势竞争,吕明鉴在美国的事业版图,仍然持续成长。
吕明鉴索性秀出一叠来自里根、小布什、奥巴马,甚至梵蒂冈教皇的感谢函,“大家都花大钱请当红电影明星、歌手代言产品,这太过时了,”他得意地说,“我用慈善捐献的方式,让这些令人尊敬的时代领袖,替我代言,更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
原来,吕明鉴早观察到, 9·11恐怖攻击、加上接踵而来的金融风暴,美国社会需要的,就是宗教和解、种族平等和扶助弱势等价值。
因此,他花费大量心力和资本,投入教会、少数民族和穷困地区的慈善活动,提升品牌形象的同时,更与看似遥不可及的宗教、政治领袖建立连结。
“在美国,无法创新、无法建立区隔的人,才要担心景气好坏。”吕明鉴乐观地说,“逆势中,反而会激发企业的创意,成为美国下一波跃进式成长的推手。”(编辑/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