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绊”现象 :日本消费新暖流

2012-12-29 00:00:00陶允芳
海外星云 2012年4期


   日本震后经济亟待重建,人们也重新体会到家人与朋友的重要性。这种意识上的改变,不仅引领日本新消费趋势,甚至扩及戏剧节目、青年行动意识。人与人之间的牵“绊”,已成为日本社会的新主流与新常态。
  
   日本选出了年度汉字“绊”(意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结),为总结2011年的代表字。“绊”字所反映出来的,是日本东北大地震之后,人们不再冷漠,开始重视维系亲人朋友之间的情感。
   震灾发生之后,“绊”即成为日本的普世价值,所衍生的商机大大发酵,并将延续到2012年。诉求情感归属、家庭关系紧密的企划大行其道,成为消费新主流。
  “绊”的精神,
  也成为戏剧里的主旋律。
   去年12月造成收视热潮、由松岛菜菜子主演的连续剧《家政妇女王》,完结篇播出当天,收视率高达40%,是继2000年木村拓哉与常盘贵子合演的《美丽人生》之后,11年来仅见,号称21世纪以来的最高纪录。
  
   这部戏中,菜菜子饰演一位因经历创伤、掩饰情绪而面无表情,如同机器人般,有求必应的家事帮佣,到一个濒临崩解的家庭工作。经由相处,而与雇主家人产生了信任和情感,菜菜子让这个家庭成员间的关系重建,连带让自己,也获得救赎重生的故事。
   最后一集,菜菜子因应业务命令的要求,终于露出笑容,满足了观众的期待,收视一举冲上新高。《家政妇女王》的情节,或许过于夸张,但主题符合主流价值,成功塑造出一种社会现象与话题。
  “绊”消费挟带可观商机
   而在消费趋势上,“绊”更成为一种无可取代的方向。
   灾难过后,亲人之间彼此相依的情感寄托,更显重要。震灾后1个月,结婚的人暴增,婚戒等相关商品的业绩,比上年激增25%;就连同学会、忘年会等,各种名目的联谊活动,都比往年增加3成。
   原本强调自律、自肃的民众,为了协助灾区重建、振兴经济,同时也开始珍惜家人亲友相聚的机会,减少外出应酬。从协助灾区重建的支持采购、食品宅配,到府外烩、节庆用的鲜花、蛋糕贺礼,到新春家庭旅行等,都持续热销。
   而从去年11月开打的百货超市年终商战,客户预订送礼用的货品,业绩较前年增加两成。日本百货龙头三越伊势丹,位于东京都心的旗舰店,去年11月的营收即增加6.4%,已连续3个月业绩成长。
   便利超商的年菜销售,也大发利市,7-Eleven及Lawson业绩分别较上年成长4成及6成。
   此外,《日经TRENDY》及日经产业地域研究所的调查显示,日本2012年的热销商品预测,关键词之一就是“日本加油”。代表性的商品,首推电波塔“东京天空树”(Tokyo Sky Tree)及伦敦奥运会。
   634米、世界第一高的电波塔东京天空树,将于5月中旬开放营业。搭配周边300多家商店的集客力,预估全年,可吸引2500万人参观,将成为新的热门景点。而为了给首次参赛奥运的日本女足代表队加油打气,日本人已经开始抢购伦敦的奥运门票。
   强调以最低预算,达到最高效益的聪明旅游方式,与家人朋友共度难忘时光,是“低价航空”业者的宣传重点。
   全日空、日航分别与外资合作,成立“peach”、“Jetstar”2家低价航空,加上原有的“AirAsia”,3家业者均推出国际及国内航线应战,预料削价竞争,将在所难免。
   如果不出门旅游,还是有办法与亲友同乐。例如DeNA的“机动战士”网络游戏,和可用于任天堂3DS、PlayStation Vita等游戏机的虚拟实境游戏卡,大受欢迎,预料也将成为今年的热门商品。
  青年人更热衷参与社会事务
   另一方面,许多年轻人因震灾而激发出参与奉献的热情。据日本内阁府调查,20几岁年轻人参与志工活动的意愿,2007年为4成,到2011年已提高到6成。青年投身社会贡献,不仅仅担任无酬的义工,同时也身体力行诉诸道德环保的绿色消费,化身兼顾社会贡献和利益的社会企业家等。
   OECD调查,指日本人“不和家人以外的人来往”的比例为15.3%,远高于各国平均的6.7%。可预见的是,在高龄、少子化的日本,因灾难而苏醒的绊意识及绊消费,仍将是拓展内需市场的重要主题。(编辑/草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