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刊: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袁天鹏:我满意并感恩我所拥有的,但是并不满意自己的现状,罗伯特议事规则的操作和理念还没有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我还没有找到更有效的传播机制。
人物周刊:你今天取得的成就,有什么样的心得可以与他人分享?
袁天鹏:坚持,并准备为自己的坚持付出代价;相信,并对自己的相信保持怀疑;真心与人合作。
人物周刊:对你父母和他们成长的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们吗?
袁天鹏:他们成长的年代是个荒谬的时代,但我们的时代也只是略少荒谬而已。我理解作为个体的父母,也可以理解那一代人整体都无法对抗那种荒谬,但不理解为什么我们总是不能突破那种荒谬。
人物周刊:你对这个时代有什么话不吐不快?
袁天鹏:不要满足于假象的繁荣之中,忘记历史的循环,沉醉于驭人权谋的短期快感之中,直到一个不幸的长期效果出现后才发现,原来所谓落后就要挨打,指的并不是技术的落后,而是观念的落后——对权利的漠视、对规则的破坏、对真实的背离、对多元的禁锢。也不要等待别人改变,不要绕开自己对于改变的责任。
人物周刊:你对你所从事领域的前景怎么看?
袁天鹏:罗伯特议事规则的中国化推广和民主法治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事业,但它是必然的趋势,我们要做的,是找到结合点去切实满足人们的需求。
人物周刊:你觉得你的同龄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袁天鹏:这一点我并没有评判的资格,我们这一拨人已经进入对上对下都要承担责任的时期,压力很大,但我的很多合作者都是同龄人,他们都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做着尽可能的推动,都很了不起。
人物周刊: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有领袖气质?在当下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你的同龄人中够得上青年领袖的还有谁?
袁天鹏:领袖气质有很多种,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是一种,不可或缺但一定要加以提防,我们比较稀缺的领袖气质是一种引领公众理性思辨的气质,洗脑和打鸡血是相对容易的,难的是以同样振奋人心的方式引导人们学会不被洗脑和打鸡血。对我影响巨大的老师很多,不过我想表达对韩寒的钦佩,他以个性的思辨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对广泛的公众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人物周刊:责任和个人自由,你最看重哪一个?
袁天鹏:自由和权利是最重要的。但绝不应该把二者对立起来看,责任往往是自由选择的结果,所以,你选择了这种自由,就要为这种自由承担责任;反过来你去承担一种责任,往往是为了追求它所带来的某种自由。
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
袁天鹏: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作品对我影响很大。书,除了《罗伯特议事规则》,受益最深的是林达的一套《近距离看美国》,这是迄今解读民主法治与每个人的生活关系的最细致深刻的作品。电影的话就太多,有一部《Nothing But the Truth(真相至上)》解读言论自由与国家安全的纠结,给我很多感动。
人物周刊:你幸福吗? 有没有什么不安? 你现在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袁天鹏:因为有很美满的家庭,所以很幸福。不安在于担心自己不能拿出足够的时间陪伴家人,承担女儿的教育责任。最大的担忧是,人性是不稳定的,包括我自己;希望自己能坚持实践自己所倡导的理念,言行一致。
(相关报道见本刊2012年5月21日第16期《可操作的民主 学开会的农民》)
他是一个农民,一个从大洋彼岸留学归来的农民。他带回一部《罗伯特议事规则》,并身体力行地推行民主生活的训练模式。他不断播种,在古老而广袤的中国土地上播下一粒粒民主的种子。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合作社到政府部门,许多人因他而学会开会,学会博弈,学会相互尊重和妥协的民主游戏。秋天的收获令人欣慰,但在春天播种的人不应该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