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伦理失范与对策

2012-12-29 00:00:00孟庆富
新闻世界 2012年5期


  【摘 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介,它满足了民众的信息需求,提供了自由表达的平台,加强了社会联系。然而,微博发展中暴露诸多的伦理失范问题也不容忽视。微博实名制的实施,是以“他律”手段促进“自律”,只有每个微博用户严格自律,才能使微博走向繁荣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
  【关键词】微博 伦理 实名制
  
  保罗·莱文森在其《新新媒介》一书中将“博客、优视网、维基网、掘客网、聚友网、脸谱网、推特网、第二人生和播客网”这些媒介归类为新新媒介。①在这些新近崛起的媒介中,推特这类的微博网站的兴起无疑最为引人注目。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年2月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成长状况统计述说》显示,我国微博用户数量已经从6331增长到了2.5亿,全年增幅达到了296%。
  每一种新生的媒介都会带来伦理问题,因为新生事物影响了既存的伦理秩序。微博在其日益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伦理问题。2011年8月3日,央视的《朝闻天下》栏目曾以“微博的伦理底线在哪里”为题,报道了微博上的造假现象。
  一、微博伦理失范的表现
  “ethics”(伦理)是源自希腊文“eth-
  os”一词,“ethos”的本意是“本质”、“人格”;也与“风俗”、“习惯”的意思相联系。
  何怀宏在《伦理学是什么》一书中,将伦理学视为“有关人与人关系的学问”。②人与人的关系看似是符号与符号的关系,实质却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关系。以伦理和伦理学应用于传播媒介,那也就是在传播活动中传者和受者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原则和规定。
  1、侵犯隐私
  微博门槛低,使用方便,拍张照片就可以上传,即网络世界中所谓的“有图有真相”。微博中对他人秘密侵入、生活信息曝光等情形屡见不鲜。如曾在网络中引起轩然大波的“郭美美事件”,当事人被网友人肉搜索其相关信息。她坐飞机从深圳到北京的过程也被微博全程直播,有些网友还在微博中发出了她的身份证和登机牌以及在北京的住址等信息。毋庸讳言,对“郭美美”的追踪是有缘由的,但这种人肉和跟踪暴露他人隐私的行为也极大的违背了伦理,值得我们反思。
  2、虚假信息泛滥
  微博传播信息快速、范围广,它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央视质疑微博的伦理底线问题,起因即是动车事故后,微博实名认证用户郭瑶发微博称:“我的一百天大的孩子在此次事故中不在了(微博中上传了多张孩子的照片),我儿子生前手上戴的小手镯不见了,银色的,上面有波浪花纹,有看见的请通知我一下,希望你们能体会一个母亲的心,做做好事。”
  这条微博几天内被转发数十万次,包括众多媒体从业人员在内的数百位微博认证用户,也对这条微博进行了转发。但经过调查,这名自称郭瑶的用户,是假冒遇难者家属,借用他人照片发布了微博。照片中婴儿,实际已有6个多月大,并未遇难。诸如此类的微博虚假信息泛滥,屡禁不绝。
  3、语言暴力
  微博的典型特征是“微”——微言微语,140个字的表达很难做到全面客观理性,这就使得微博上的论争往往不可避免的流变为一场双方粉丝的骂战。“方韩大战”即是典型的例子,一场质疑最后成为站队双方的骂战,各种污言秽语充斥其中。
  微博上的人多数是没有耐心的,一言不合便“粗口相向”,甚至带有人身攻击和诽谤,简直成为了语言的“垃圾场”。周立波曾在微博上抛出了最早的“网络公厕说",直言:“网络就是泄‘私粪’地方”。这种说法一出即遭来网友的谩骂,而这场骂战最后以周立波单方面宣布退出微博而宣告结束。
  4、广告伦理问题
  微博的火爆催生了大批的微博营销公司,他们将粉丝卖给企业微博,企业又将粉丝数量作为与广告商议价的筹码。微博如今成为众多企业营销的主战场,赤裸裸的广告和变相植入的广告在微博中随处可见。微博用户经常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免费应当作营销对象,面临风险。
  二、微博伦理失范原因分析
  1、微博的自媒体特征
  自媒体,是0ufDaXMPSaMzhGos/iXsDQ==指为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的独立空间,可以从事面向多数人的、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方式的总称。③喻国明教授将这种特征概括为“全民DIY”,即自己动手制作,没有专业资质的限制,想做就做,每个人都可以利用DIY做出一份表达自我的‘产品’来。”④
  传统的信息传播机制中,通过“把关人”对信息进行着严格的把关,是一种自上而下、从媒体到大众的过程。如今,技术的革新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的壁垒。微博让“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能自主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他人的观点,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微博140字的微传播,本身很难做到全面客观,加上匿名传播,有些人为了吸引眼球而炮制一些耸人听闻的信息。微博转发和评论的方便,使得短时间内信息快速扩散,极易感染情绪,造成不良影响。由于缺乏把关或把关的难度大大增大,虚假信息得以大行其道。
  2、虚拟世界伦理约束的弱化
  许多学者和媒体称微博为社会的“排压阀”,因为微博负面信息居多,也多是一些负面的评论。现实社会里的人,受到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影响,比如个人的年龄、性别、名誉和地位等,表达处处受限。来到虚拟的网络世界后,匿名性、隐蔽性使得人没有道义的羁绊,在现实社会被压抑的个性被释放出来。现实社会中所遵守的传统的伦理规范,在网络世界则被漠视。
  3、自我表现意识
  自我表现源于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指人们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并不是被动的对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做出反应,总是试图影响周围的环境,以便建立起有利于自己的形象,实现自己的目标。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沉溺于微博的人大多是在现实社会缺乏面对面与他人沟通的。他们往往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和欲望,他们也更容易从众以求获得他人的认同。这种自我表现意识强烈的微博常常在这种自我个性表达之中潜意识的或者非意识的违背了伦理规范。
  三、如何应对微博的伦理失范
  1、自律——“微博人”的自我约束
  微博的伦理建设,需要三方面的自律:一是传统媒体的自律。微博时代,许多传统媒体也顺势开通了自己的微博账号。传统媒体过去在信息报道方面一直占据主导,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速度优势不再,但其与新媒体结合后,其信息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同样威力巨大。金庸“被死亡”事件影响巨大,很大程度上因为《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的转发。传统媒体必须首先自律,保持其新闻的真实性和公信力;二是加V用户的自律。微博上有许多明星、作家和知识分子,他们的微博粉丝都超百万。比如新浪微博姚晨的粉丝现在已经达到了1800多万,其微博就相当于拥有一个1800多万受众的媒体,影响力不可小觑;三是网民的自律。微博上每一个账号,都是一个小小的媒体,发帖、转发、评论,都是力量。普通网民一般粉丝少,影响力弱,但汇集起来同样产生巨大的能量。微博伦理,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多一些独立思考、少一点轻信盲从,多一点理性判断、少一点冲动偏激。
  2、他律——微博的“把关”
  微博虽然是一个自由言论的空间,但自由的概念就像太极,一面是为所欲为的阳,一面是自律和他律的阴,相互转化和制约才是真正的自由。自由的背后是自律,除了自律之外,还要接受他律。
  现在国内各大微博都有自己官方的辟谣账号。新浪微博去年还成立了民间的“辟谣联盟”,及时公布发现谣言,再由新浪官方删除造谣的微博,停封造谣的账号,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作为“第一把关人”的互联网企业,还需要多一些社会责任感和有效的管理,不能为了商业的利益而践踏道德。互联网管理部门也要完善相关法规,加强监管。
  3、微博实名制实施
  根据尼尔森在线研究最新发布的《中美社会化媒体研究——新浪微博vs Twitter》的报告,twitter使用真实姓名的比例为42%,而新浪微博使用真实姓名的比例仅为19%。⑤美国的微博用户使用实名的账号比例远高于中国用户。
  北京市于去年12月推出了《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提出了“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微博用户注册时需要使用真实身份信息,昵称则可自愿选择。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四大门户网站的微博也都在今年3月16日起全部实行实名制,采取都是“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方式。
  微博实名制不一定就能治“百病”,其效果还有待观察。但实名制的实施让用户为自己的言论负责,能起到净化微博的环境的作用。实名制的最终目的不是限制言论自由,而是以“他律”的手段来促进网民的“自律”。
  结语
  从根本上讲,人是时代的产品,一个讲道德的时代环境必然会产生更多的既讲道德,又讲自由的人,这样的时代社会必然是和谐的社会;反之,一个不讲道德的时代环境,必然会产生更多的讲自由,而不讲道德的人,这样的社会必然是不和谐的社会。
  微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诉求、抨击时弊、建言献策、沟通交流的自由平台。然而时下微博暴露出了诸多伦理问题,如果只讲自由,而不讲道德,这必然会危害微博的健康长久发展。只有我们每个微博人秉承真实诚信的原则,加强自律,对自己发布和传播的言论负责;只有我们每个人微博人担当责任、恪守道德,才能使微博走向繁荣发展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①[美]保罗·莱文森 著,河道宽 译:《新新媒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②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③董建伟,《自媒体的文化缺失及其传播环境重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5)
  ④喻国明,《直面数字化:媒介市场新趋势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6(6)
  ⑤http://www.cr-nielsen.com/ma-
  rketing/201202/06-1969.html
  (作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所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