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司徒丙鹤同志长期从事教育、侨务和新闻工作,先后担任了香港、广州、北京等地报刊媒体的记者编辑,笔耕不辍,用新闻记者独特的视角记录、宣传了我党各个历史时期的统战工作,是统战工作社会化实践的代表,回顾司徒丙鹤同志的统战思想,对新时期加强统战工作具有特别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司徒丙鹤 统战工作 社会化
司徒丙鹤(笔名周简段、谢同健),1916年生,广东开平人。青年时期,司徒丙鹤求学于上海、武汉。20世纪30年代,参加蔡廷锴等发动的十九路军“福建事变”,失败后避居海外。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一直在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北京、山东等地,从事教育、侨务和新闻工作。先后任职于香港星岛日报、华侨日报、华商报、文汇报、广州前锋日报、新商晚报。其中,1949年初进入《华商报》任新闻编辑,在华南分局的领导下,联络同乡司徒美堂先生,团结美洲华侨,支持解放战争,同年9月,司徒美堂奉毛主席电召,自美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司徒丙鹤陪同北上,担任政协“联络秘书”职务。1979年10月,被任为中国新闻社特派记者,1980年离休,重返香港报界,任职于《华侨日报》和《文汇报》,撰写社论、时评及杂文,致力于两岸三通和开放改革的报道工作。
司徒丙鹤同志为我国统战工作、侨务工作做出了许多贡献,本文将按解放前、解放初期和改革开放后三个历史阶段进行阐述。
解放前:争夺《星岛日报》,宣传解放战争
全国解放前两三年(1947-1949年),进步人士张问强、潘朗、司徒丙鹤等十余人,在中共华南分局饶彰风同志的领导下,得到时任《星岛日报》社长林霭民的支持,进入该报当主笔、编辑和记者,掌管报纸各个版面,按照党的方针政策,极力宣传报道解放战争,司徒丙鹤从广州《前锋日报》调入星岛,任编辑,主编华南新闻版。当时,星岛日报社是国民党特务盘踞之地,司徒丙鹤等进步爱国人士与国民党反动特务展开了宣传阵地争夺战,这条第二战线的斗争虽然非常激烈,但还是取得很好的成绩,《星岛日报》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在白色恐怖下,国民党封锁消息,干扰新华社广播,禁止进步报刊,在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大中城市,不仅广大市民想从《星岛日报》了解消息,就连国民党的官僚也想看看《星岛日报》报道的新闻,一旦形势不妙,好准备逃跑。
《星岛日报》的成绩也得到了当时中共上级部门的肯定,解放后一名广州中共地下党的同志曾回忆:当时上级通知“了解时局,可参看‘星岛’,那里有我们的朋友在编报。”
OiU3sIqdIuHBNIZ8AG7Ca8M9LRsqckAAZFE9VWiCEso= 除了《星岛日报》,司徒丙鹤还与友人创办了《好消息晚报》抨击国民党开办的《香港时报》,兼任《四邑侨报》主编,向美洲华侨宣传以及帮忙主持《星期报》工作等,极力宣传解放战争工作。
解放初期:追随司徒美堂,做好秘书工作
1947年7月,由美洲回国准备报效祖国的“洪门大哥”司徒美堂因不满蒋介石及国民党四大家族的所作所为,拒不参加国民党伪国民大会,登报脱离民治党,从上海坐船赴香港。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号召召开新的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问题。这个号召得到全国人民的响应,南洋的华侨团体和香港的民革、民盟、民进、农工、致公、救国会、民促、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等民主党派和其他民主人士纷纷通电拥护。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共香港分局连贯同志派司徒丙鹤与司徒美堂接触,他和另外两位乡亲以宗侄的身份与司徒美堂交谈,为了防避蒋介石安插在司徒美堂身边的张我军、谭子源等特务分子,他们以家乡话“四邑话”拉家常、谈乡情,有时也到茶楼喝茶、闲聊,骗过蒋匪特务的盯梢,抓住机会与司徒美堂深入交谈,逐渐摸清其对时局的态度:是偏向进步的方面。经过努力争取,在司徒美堂返美前夕,中共香港分局连贯同志设宴饯行,席间司徒美堂亲书由司徒丙鹤起草的《上毛主席致敬书》,表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并承诺“新政协何时开幕,接到电召,当即回国参加”。随后,司徒美堂委托司徒丙鹤起草了《司徒美堂拥护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协的声明》,在其平安到达纽约的当天,司徒丙鹤将这篇声明在香港各大报刊公开发表,引起很大的轰动。
1949年初,毛泽东分别致电海外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和司徒美堂,邀请他们回祖国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司徒丙鹤到机场迎接、保护,并担任政协“联络秘书”的工作。1949年9月26日上午,周恩来同志主持辛亥老人议论国号会议,司徒美堂在会上用四邑话发言:反对仍然使用“中华民国”的国号,坚决主张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称,发言经过司徒丙鹤的翻译后,听者都报以热烈掌声。1949年10月1日,司徒丙鹤陪同司徒美堂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6月,司徒丙鹤根据司徒美堂的口述写成的政协会议提案《关于处理华侨土地房屋问题的建议书》,提交给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总之,司徒丙鹤担任司徒美堂的秘书工作,很好地协助司徒美堂顺利开展政协工作。
改革开放后:传达海外侨声、侨情,宣传改革开放成就
司徒丙鹤在文革期间虽然受到了打击,但没有改变他爱国、爱乡之心,重返香港报界,任职于《华侨日报》和《文汇报》撰写社论、时评,继续为我国统一战线工作,传达海外侨声、侨情,宣传两岸三通和改革开放成就。
1981年至1982年期间,司徒丙鹤在香港《文汇报》发表其回广东佛山、台山、开平、南海、恩平、鹤山等侨乡进行调研的系列文章,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侨乡发生的巨大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华侨同胞回乡投资办厂及热心捐建公益事业的事迹;侨务部门认真落实侨务政策,调动了侨户的积极性和华侨支援祖国及家乡建设的积极性。这一系列文章,使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了解祖国大陆发生的新变化、新气象,为我国外宣、侨务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982年5月7日,司徒丙鹤在香港《文汇报》发表《统一祖国之志必能实现》的文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颁布摇旗呐喊,尤其是对宪法修改草案序言中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他坚信这段话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庄严意志,号召凡是炎黄子孙,都应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作出贡献。
1989年4月至7月,司徒丙鹤前往美国、加拿大探访亲友及了解当地华文报纸情况,先后游历了洛杉矶、纽约、温哥华等22个城市,行程六万余里,以记者特有的视角记录了海外华侨的生活情况,在香港《镜报》进行连载,向港澳同胞及内地党政人士、群众百姓传达海外侨声、侨情。这些游历文章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赞扬海外侨胞与国内同胞血肉相通。他在美加游历期间得到了众多华侨团体及个人、亲朋好友的帮助,他感叹:“侨胞乡情亲切,使我沐浴春风,如痴如醉,炎黄子孙的血是相通的,不论相隔得多远,分别得多久。”经过考察,司徒丙鹤总结海外华侨“各有建树,各有成就,虽然彼此政见有所不同,但都以友谊为重,渴望炎黄子孙有所振作,扬威於世界民族之林”。
其次,批判各种污蔑中国的海外反动言论。司徒丙鹤在美加期间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其中也有一些污蔑中国的反动分子。旅途中有一位旅行社向导是台湾国民党军的退役炮兵少尉,“对于北京六四事件,倒是有意利用各种机会,对旅客尽量渲染、挑拨、或歪曲真相”。司徒丙鹤批判其“穷极无聊”、“唯恐天下不乱”,并提醒大陆侨务工作和对外宣传方面,将受到这些方面的挑战。
最后,司徒丙鹤呼吁华人后裔为国争光、海外留学生学成回国参加“四化”建设。在美加司徒丙鹤参观了华侨参与开发美国西部建设、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建设的纪念馆,有感于老一辈华侨的丰功伟绩,他勉励华人后裔“应该继承和发扬先侨优良传统,作出顶天立地的事业,戒绝陋习,为炎黄子孙在海外争光”。同时,勉励中国留学生不要“廉价的自由和摇尾乞怜的自由”,“做堂堂正正的人,学成归国,参加建设”。
进入20世纪90年代,年近八旬的司徒丙鹤仍然没有放下为我国统一战线鼓与呼的笔,欣然接受兰州大学、兰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的邀请,偕同香港银行界、摄影大师张文澜先生,参加《西部十省区经济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并调研了1200多公里的河西走廊,写下了《开发西部,发展历史——游甘肃青海追踪丝绸之路》的文章,大力宣传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
1997年1月,香港回归祖国前夕,司徒丙鹤将自己在香港媒体发表的通讯特稿文章编辑出版《司徒丙鹤通讯特稿选集》一书,作为庆祝“九七香港回归”的纪念,他在编后记中写到:“我在香港工作,先后达25年之久。目睹世界风云激荡,留下血与火的炽热感情。至今香港回归,百年国耻,一旦湔雪,中华振兴,四海腾欢,老怀兴奋,实难形容。”表达了司徒丙鹤老人对香港回归的期盼及欢欣。
结语
司徒丙鹤作为一名著名的记者和作家,他笔耕不辍,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以其记者独特的视角,占据香港主流媒体,大力宣传祖国的统战工作和侨务工作,曾担任过北京中国新闻社特派记者、香港作家联会永久会员、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名誉会长、兰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青海大学名誉教授、世界凤伦联谊会秘书长、中国侨联联络委员等社会工作,是统战工作社会化的典型代表。
参考文献
①司徒丙鹤:《司徒丙鹤通讯特稿选集》,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1997
②司徒丙鹤:《美加纪行》(香港),上海书局有限公司,1991
③司徒丙鹤,《陪同司徒美堂参加开国大典》,《广东党史》,1999(5):4
④司徒丙鹤,《50年前在香港〈星岛日报〉的一场战斗》,《炎黄春秋》,1997(3):70
⑤司徒丙鹤,《开发西部,发展历史——游甘肃青海追踪丝绸之路》,《兰州学刊》,1996(2):42
⑥司徒丙鹤,《新中国建立前夕关于“国号”的一次讨论》,《文史精华》,1994(1):63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五邑大学宣传部)
责编: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