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博是目前受众普遍欢迎的新媒体。本文通过对中美军队使用微博传播军事新闻的部分案例进行研究,试分析微博在军事新闻领域的传播特点和所能发挥的功能。
【关键词】微博 军事 新闻传播
微博是目前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包括我军在内的多国军队在利用微博平台方面,或多或少都有所尝试。本文通过研究中美军队使用微博传播军事新闻的部分案例,试得出一些启示。
一、微博具备强大的军事新闻传播力
当前的传播环境下,军事新闻传播面临诸多挑战,微博如果能够得到恰当的运用,将能够帮助军方显著提升军事新闻的传播能力。
1、实时更新信息,掌握报道主动权
微博在多样的新闻发布情境中占据时间优势,它的及时性,是目前其他媒体所不能相比的。信息的实时更新,能够使信息更快到达受众,帮助使用微博的传播者掌握舆论先机,占据主动权。
本·拉登被击毙的新闻最早出现在“推特”上。①大约20分钟后,电视和其他网络媒体才开始播报该信息;而一小时后,奥巴马总统才正式公布本·拉登死讯。在这次事件的报道中,美国电视新闻网(CNN)、英国广播公司(BBC)等著名传统媒体都在时效性上落后于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
信息接收过程中存在边际效应,受众从微博获取了本·拉登的死讯,会更乐于继续从中获取信息,微博因此成为受众讨论本·拉登死讯的首选平台:在2011年5月1日,从美国东部时间22时45分到次日0时30分,“推特”的发帖速度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平均每秒达到3440条②。
微博凭借传播门槛低,传播平台快捷的优势,未来仍将在很多突发军事新闻事件中发挥速度优势,抢先影响受众对事件的解读,领跑报道的主动权。
2、领先设定议程,把握话语权
有效的军事新闻传播需要不断设定新议程的能力,该项能力愈大,就愈能有的放矢,为受众正面理解军队创造有利条件。不仅如此,当负面事件发生时,通过及时引导议程,也能够将受众的兴趣点转移,削弱事件的负面影响,为正面回应事件争取时间和舆论空间。
微博具备影响公众议程的强大能力。在《新周刊》评选的2011年十大网络事件中,郭美美事件,解救拐卖儿童和乔布斯去世等三个事件都是直接由微博发布的。
不仅是内容,传播者在微博上的行为也能助力议程设置。美军就曾利用微博将阿富汗战场重新引入国内焦点。2011年9月14日,美国驻阿富汗使馆区遭武装人员袭击后,美国军方便授意北约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ISAF)在微博上与塔利班进行网上论战。《华盛顿邮报》就此专门撰文评论。③阿富汗战场已经逐渐被公众遗忘,但通过微博,美军又成功将公众的关注焦点引向阿富汗的美军行动。
利用微博对公众议题进行把握,能够帮助军队主动影响公众议程,确立军队擅长的议题,从而更有效地传播军队正面形象,赢得受众支持。
3、即时汇集受众,提升媒体影响力
扩大军事新闻的影响,必须依靠有广大、稳定受众群的媒体。微博在当下备受追捧,如果能够将军事新闻传播融入微博,将能在短期内固定和增加军事新闻的受众。
军队媒体掌握了大量的独家军事新闻信息,配合微博的使用,军方能够快速便捷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从而走在其他媒体前面。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如果受众能够定期从军方微博上获取到所需的信息,就会产生依赖。军方因而能够借此快速拓展军事新闻的稳定受众。
以利比亚战争为例,《环球时报》的战地记者邱永峥在2011年3月18日发布微博,首次对外公开利比亚政府军的行动意图:“利比亚政府军加强了攻势,准备在未来48小时内拿下班加西”。此后的20天里,他与同事郝洲通过微博共发布了1000余条前线动态和图片,其微博订阅量超过80万。他们的微博成为“中文世界了解利比亚战局的首选渠道”④。
微博的便捷传播加上军事新闻的独家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汇聚庞大的受众群,从而产生重大影响。
二、微博增强受众的军事新闻使用体验
受众对军事新闻的喜好与媒体的使用体验密切相关,微博的传播模式比以往的媒体更贴近受众,因而能够显著提升军事新闻受众的使用体验。
1、传播碎片信息,发掘潜在受众群
2011年3月11日,云南盈江地震发生后,成都军区开设“盈江救援微博”,短时间内,微博访问量就超10万人次,有近万人持续关注微博内容。⑤
“盈江救援微博”随时随地发布救灾中的零散信息,将部队抗震救灾的情况进行了包含各种事件细节在内的全景式的展现。传统媒体受到版面、时间的限制,新闻事件的诸多细节,往往由于被编辑删节而失去了接触受众的机会,这削弱了新闻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信息传播的效果打了折扣。而微博提供的发布平台摆脱了传统媒体受到的各种限制,更能满足受众需求。
传统媒体往往只能侧重大众需求,而依据长尾理论,被删去的信息其实也拥有诸多小众读者,他们的需求总量并不输于大众需求。微博为碎片信息提供了接触这些受众的渠道,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这进一步拓展了微博的受众数量。
军事新闻与其他类型的新闻相比,更具专业性和敏感性,军事新闻媒体的数量制约了其传播内容的数量。微博的出现能够满足军事新闻传播中被忽略的细分受众需求。
2、互动积极流畅,提升用户存在感
2011年4月13日,由《解放军报》等机构联合主办的“红色足迹万里行”大型报道启动了官方微博。借助微博,记者和编辑了解了受众的真实想法,及时对采访路线或策略做出调整,以适应受众需要。
例如,有网友指出:“你们应该多发布点信息,比如活动花絮什么的,至少也得介绍一些活动的情况。”⑥该条评论于4月28日发布后,前方记者立刻提高了微博的更新速度,图片等相关内容也迅速增多,得到了受众的肯定。(如左下图)
微博的高互动性使受众意识到自身得到了传播者的重视,改善了受众体验的同时,增强了受众的忠诚度。
在信息爆炸时代,受众的使用时间成为媒体争夺的资源,它与用户的使用体验密不可分。微博的互动方式积极平等,受众喜闻乐见,便于受众的积累。对于军事新闻传播而言,只有在平时积累受众,才能在关键时刻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巧用微博助力军事新闻传播
微博的使用行为多种多样。英国首相卡梅伦曾经在微博上直接公布政府年度展望,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也利用微博公开自己的实时动态。利用微博进行军事新闻传播,必须多方考虑,巧妙布局。
1、培养军方背景的舆论领袖,打造军事新闻传播品牌
微博中存在“沉默的螺旋”效应。不同的他人评价,会直接影响受众的参与兴趣和取向。由于微博通过信息分享的形式进行扩散式传播,“沉默的螺旋”效应会非常明显。多个议题同时存在时,一些议题会被忽视。微博的这种使用情况造成了舆论领袖引导微博议题的局面。以新浪微博为例,姚晨的评论会比数千名普通微博博主的信息获得更多的点击量。
军事新闻传播非常具有针对性,要想在诸多声音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有自己的微博舆论领袖。他们应当具有以下特征:与军队有紧密联系;具备广泛的军内社交网络;与受众保持良好互动;对军事新闻长期关注并传播。公布本·拉登死讯的博主是美国前国防部长发言人,正是由于以上特征,才保证了他发布信息在受众中的可信度和关注度。
2、提升基层官兵的媒介素养,培养微博传播潜在力量
无论基层官兵能否使用微博,他们的媒介素养都因微博时代的来临而急需提升。
在日常生活中,基层官兵是外界民众接触最多的军人,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能够规范他们的行为,帮助他们在军事新传播闻中更好地展示形象。如果军队微博的使用能够放开,广大基层官兵还能成为军事行动现场的第一传播者,抢先向受众传播行动内容,现场动态,领先其他媒体。
基层官兵能否使用微博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美军经过长期考虑,最终还是决定从提升官兵自身媒体素养出发,从信息起点开始控制。
在利用微博传播军事新闻方面,美军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英国《卫报》报道称,美国军方正在秘密研发一种软件,利用伪造的用户身份在网络上发表有利于美国的舆论宣传。⑦具备媒介素养的基层官兵如果能够接触到这类软件,将能更好地发挥微博的军事新闻传播功能。
3、加强军队人员的保密意识,完善军队泄密防范与应对
保密性是利用微博传播军事新闻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军事新闻非常敏感,单条新闻容易管控,但是微博的海量信息将更容易透露军队的整体动向,这也是部分军队避免微博使用的原因之一。
为了避免微博泄密,必须强化军人的保密习惯和意识。而微博的使用偏向于实践,因此,相关规定必须细化到实际行动中p37VvWgER+zD2js8MgETKQdNg7Y+eC1zR4AuonqZWA0=。美军的细则制定走在了各国军队前列,值得借鉴。2011年出版的“美国陆军社交网络指导手册”就对地理标注、隐私设置、视频发布等具体内容进行了详尽的使用规范。⑧
仅仅靠“堵”可能不够,还必须靠“疏”,一定数量的微博传播实践,能够更有效地提升部队人员在微博上的保密意识,总结保密规律。除此之外,针对微博的保密预案,也能降低微博泄密带来的影响。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虽然在部分军队还处于禁用阶段,但我们不能忽略微博已经给军事新闻传播带来的影响。军队可以不主动使用微博,但是不能无视其存在。事实上,微博已经吹响了军事新闻传播变革的前奏,只有对它做足准备,才能更好地传播军事新闻,更好地打造军队形象。
参考文献
①《拉登死讯“推特”先报》,《新闻晚报》,2011-5-8
②黄震,《微博的军事运用》,《中国青年报》,2011-8-12
③《美军与塔利班利用“推特”对阵》,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
/asia_pacific/us-military-taliban-use-twitter-to-wage-war/2011/12/16/gIQAKnJ32O_story_1.html
④《微博首次现场直播战争 记者通过微博报道利比亚》,http://finance.chinanews.com/it/2011/03-21/2919836.
shtml
⑤《微博助力成都军区部队盈江大救援》,http://military.people.com.cn/
GB/14126948.html
⑥http://weibo.com/u/2083824933
?page=54⪯_page=1&end_id=34622216
80201087&max_msign=-1#1341281619182
⑦《曝光:美国间谍软件操纵社会媒体》,http://www.guardian.co.uk/tec-
hnology/2011/mar/17/us-spy-operation-social-networks?INTCMP=SRCH
⑧《美国陆军社交网络使用手册2011年》,http://www.doc88.com/p-787
395446425.html
(作者:南京政治学院2011级研究生)
责编: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