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与及时性的互动

2012-12-29 00:00:00丁孟醒罗忆
新闻世界 2012年11期


  【摘 要】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工具,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应把握真实性原则,及时向受众告知信息、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本文从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出发,浅析媒体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真实性 突发事件 应对策略
  一、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1、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
  真实性包括三个方面的真实:客观真实、法律真实和新闻真实。客观真实是指客观事实本身是真实无误的;法律真实是通过司法机关、运用司法手段可以被证明的事实;新闻真实却是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因为新闻真实要按照法律真实来判定,然而记者却不是司法人员,不具备使用司法手段的权利,这也是容易出现新闻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闻无法实现其真实性的原因,我们可以从新闻报道过程的三个要素来思考,即:人、事、工具。首先是人,人是指从事新闻报道的新闻工作者,我们每个人都处于社会当中,有一定的社会化过程,新闻工作者本身就是这样被社会化的一群人。其次是新闻事件本身,我们无法完全再现事件本身。第三,就是媒体这一报道工具,许多国家都把媒体作为本国的舆论工具,要求新闻报道要有一定的导向性。当然这些原因绝对不能成为新闻失实的借口,相反,正因如此,无限接近真实这一要求,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在这里所提到的“真实性”,指的是报道所包含的被证实的信息量的多少,与我们一般指的信息真假有所不同。
  2、真诚是新闻报道的落脚点
  “新闻不是冰冷的事实,而是由人在事实基础上创造出的另外一种文本。新闻信息必将留下人的印迹,因为新闻是人的创造物,在记者的描述当中,其情感、心态、语气都会渗入其中,如果能够带着真诚的态度去做新闻,那么这新闻里也必将留下关于真诚的印迹。”①
  真诚表明的是一种关于人文关怀的态度。它向新闻植入了感情的因素,但它不仅不是在干扰新闻的真实性,而且让新闻拥有一种人性的力量。新闻的传达本身不是冷冰冰的,当突发事件出现时,我们必然会产生一种感怀的心境,新闻是人所描述出来的,必然带有主观的感情色彩,这就与上文提到的新闻真实性一样,也正因为新闻的这种微妙的主观色彩,让新闻报道具有了“人性”色彩。
  有些新闻为了最大程度的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阐释,掩盖了传播者自己的态度和情绪,这是新闻客观报道的要求,但并不能说明这样的新闻就没有任何感情的渗透,真诚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报道姿态,新闻要求客观和理性,但也应将真诚贯穿其中。
  二、突发事件的特点
  我国在2007 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指出: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当汶川地震发生时,我们既看到了地震给当地居民带来的灾难,也看到了国家派遣的救援队伍的救援进展;既看到了在地震中受伤的人们的悲伤,也看到了他们在地震中的坚强;既看到了当时的一片废墟也看到日后的重建规划,种种让外界了解了一个突发事件的整体情况;既有现在也有未来,既有悲伤也有坚强,这在新闻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录。
  突发事件之所以受人关注,究其原因,是由其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一方面突发事件都是突如其来,另一方面,突发事件往往也都影响重大。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无论是它的猝不及防还是人类面对它的无能为力,都让这些重大灾难事件的发生成为不可抗拒的现实存在。新闻工作者要具备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在让人们看到灾难的巨大破坏性的同时,给人以积极向上的一面,让其了解灾难、走出困苦,学会应对突发事件,弘扬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撑的情感。
  三、突发事件报道中真实与及时的互动
  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及时性和真实性是一组互相矛盾又互相统一的。
  1、时效为先,增强现场性
  在网络十分发达的今天,很大一部分人都成为“自媒体”,突发事件很难被包裹起来,不被外界知晓。突发事件的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是由其自身性质决定的,加之许多突发事件敏感而复杂,在真相大白之前,易引起猜测、受到曲解。哈佛大学教授奥尔波特曾给出过一个谣言产生的公式:R=i×a。根据这个公式,谣言的强度(R)等于消息的重要程度(i)和环境不稳定程度(a)的乘积。大环境越不稳定,消息越重要,谣言的传播效果也就越强。但是,如果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接近零,谣言就不可能产生。这就要求媒体及时报道,澄清事实、表明态度,积极主动地引导舆论,达到“先入为主”的效果。
  广播和电视可以运用插播的手段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报道,同时滚动播出,对突发事件进行广泛报道。②突发事件由于其特殊性,要求争分夺秒的进行报道,在还没有任何定性信息时,又要达到快和准的要求,那么可以只出现场画面和同期声。这在近几年央视的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已经得到了运用。云贵交界发生5.4级地震,出镜记者就站在事发地报道,快被震倒,恍了恍,后退了几步,摄像更是差点被砸到,颠簸着跑了几步,就又对准自己身后的坍塌建筑,继续拍摄画面,即使后面没有记者现场语言报道,只出突发事件画面,对受众来说却有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追踪报道,跟进突发事件
  随着突发事件的发展,多方位,多角度地跟进报道。目前,参与微博的公众人数在不短增多,同时,他们运用微博的熟练程度也在提升,微博在介入突发事件和推动公共事件方面越来越娴熟,其对突发事件的介入和行动快速透明。微博的自组织能力,实际上已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所以,新闻媒介应该主动出击,在报道突发事件上面做到不缺席,跟进报道。在这一报道阶段,加入更多的新闻信息,最重要的是事件的发展变化情况。因此,突发事件报道的及时性和真实性要求基本达到平衡。
  在汶川地震报道中,24小时跟进报道,将触角深入到事件的现场,不断被救援出来的孩子让人们看到希望,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加入到救援和善后的队伍当中。许多受众都是守着电视了解现场的最新情况。当然,由于突发事件的特殊性,政府出于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一般都会对信息加强控制,但并非要求媒体刻意回避灾难,在基本的事实表述上应当充分保障受众的知情权。但信息发布与媒体传播要做到最大程度的有序化,避免出现危机传播失误而引发新的社会风险。
  3、深度报道,真实性为重
  待事件有了明确定性后,客观、公正、准确地对突发事件进行深度报道。这个时候突发事件的发生已经有了一个过程,因此,对此类事件的报道重点就不在它的及时性上,而是更深层次的真实性上,即本质真实,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深入调查报道,以揭示事件的本质。在这一阶段,新闻的及时性要求就退居其次,真实性就首当其冲了,这就给足了我们时间去对事件进行全面深入的报道,也就是更讲求新闻的深度了。例如钓鱼岛事件,中央电视台首先及时报道日本“购岛”闹剧,然后再对钓鱼岛的历史以及对中日的影响进行全面客观的报道。突发事件的报道最重要是揭示事物发生发展的本质,不回避问题,不夸大情绪,以事实为依据,对事件进行全面客观的报道,准确预测事件的发展趋势以及所受的影响。这点也是符合我国的突发事件报道原则,同时也符合新闻真实性的另一个要求——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突发事件的报道是及时性和真实性的博弈,其中真实性指的是被证实的信息量的多少,在整个报道过程中,二者处于变化之中,随着事件的发展,对及时性的要求会相对变低,相反,对真实性,即信息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对待突发事件不能简单以“点”的形式进行报道,而是视其为一个过程,不同阶段不同对待。
  参考文献
  ①高飞,《新闻的真实与人性的真诚》,《记者摇篮》,2010(10)
  ②廖金英、谢太平,《优势与困境:广播与危机传播》,《新闻世界》,2009(4)
  (作者:丁孟醒,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级研究生;罗忆,新疆职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责编: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