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性比赛

2012-12-29 00:00:00彭广军
做人与处世 2012年3期


  前几天,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少年迪纳摩足球队踢了一场友谊赛,结果以0比15惨败。
  地坛小学杨校长介绍,俄罗斯的小球员均为“00后”,地坛小学队员则是三、四年级和五、六年级的混编球队,在身高上有明显优势。比赛中,身材高大的中国学生跑了20分钟就气喘吁吁,踢得既无战术配合,也无基本拼抢动作。赛前俄方还曾想将比赛时间定长一些,但中方表示孩子体能无法坚持。所以全场定时40分钟。可也只踢了半场20分钟比赛就草草收场。
  0比15的比分,仿佛一下子被人踩到了痛脚,很多人立即跳了起来,主持人、记者、前国脚、社会学家似乎找到了天大话题。从踢球、上学、养孩子、教育体制、民族未来一股脑儿讨论起来。好不热闹。还有专家坐在直播室痛心疾首说是悲剧云云。
  的确,球踢成了这个样子是够没面子的。然而我觉得并不是中国足球丢了面子,因为现在的中国足球已经没有面子可言,丢与不丢基本上就这个样子了。倒是足球甚或体育之外的因素发人深思。赛场上竞技体育我们所得到的金牌越来越多,可与之相反的是,国民体质却越来越差。平常时候大家心知肚明,倒也能接受,一旦被打出原形立刻恼羞成怒。很多年前,中国孩子与日本孩子在大冬天野营,日本孩子光着脊梁抵御寒风,中国少爷们裹得严严实实且将垃圾扔得满营地都是……那回也让大家伙痛心了一番,于是大谈素质,领导、学者、群众都拿这事儿来举例,似乎真有所触动了。现在过了好多年,估计那一代孩子现在也生娃儿了,情形非但不见好转,反而更不乐观。这回踢足球又折在了俄罗斯孩子身上,大家又嚷嚷议论开了,因为又触动了人们心里头那根脆弱的筋儿。
  会有多大作用呢?真说不准。希望就此改变中国孩子接受教育的方式基本上没有可能,更大的可能是,若干年后我们被另外一次什么事情触痛了神经。大概叉得重新震惊一下。反过采说,即使选一帮孩子卧薪尝胆拼命把足球水平练上去,然后找俄罗斯孩子再比一场。把人家打得稀里哗啦丢盔卸甲又能怎样?根本不改。仅在细枝束节上下工夫是没用的。人家中小学生在八年级以前主要精力就是锻炼身体、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因为人家相信孩子在八年级以后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文化知识。我们的孩子大概从幼儿园阶段就得开始与外语、奥数之类的东西打交道。美其名曰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把宝贵精力“浪费”在体育锻炼上,学校要“确保”安全怕惹麻烦时体育锻炼干脆应付应付就得了,据说现在不少学校把本就不多的体育器械也当做废品处理了。
  既如此,我们为什么要跟别人比赛呢?要比也得换个方式,譬如人家比体育,我们就比学习;人家比素质。我们就跟人家比奥数……记得做“睡狮”那阵子,被外国人压得透不过气了,就开始幻想:有个厉害的洋人采了,我们就有武林高手横空出世,在比武时将对手打得满地找牙,于是大长国威,最终一扫“病夫”的晦气。当然,现在还有没有那时的英雄气概谁也不敢保证了。那么,洋人谈技击,我们不妨谈气功:人家谈气功,我们就谈武学理论:人家一旦谈理论,我们就谈GDP。只要不对称比起来我们就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只要不真刀真枪打仗老子一定战无不胜。
  言归正传,一所小学的孩子们跟外国孩子踢场足球赛。比分不好看真不必要太当回事。孩子过家家呢,大人在一旁谈得唾沫星子乱飞就太小家子气了。若能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研究一些内在的东西才是紧要的。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