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股份:董事长上市前夕挤走创业元老

2012-12-29 00:00:00李雪峰
股市动态分析 2012年15期


  在《龙泉管道:董事长“零成本”吞国企》一文中,本刊曾详细报道了龙泉股份(002671)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刘长杰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零成本侵吞国企淄博水泥厂、逃避债务的整个过程。事实上,刘长杰的侵占对象远不止于淄博水泥厂及相关债权人,对于龙泉股份前身龙泉有限的创业元老,刘长杰亦不手软,最终将程红及马骋等原始股东“赶”出股东席位。
  资料显示,刘长杰先后7次通过增资或受让股权的方式达到了一股独大的目的,而蹊跷的是,刘长杰在历次股权变更过程中,罔顾龙泉股份规模的提升及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自始至终以零溢价获得股权,在刘长杰看来,龙泉股份只不过是刘氏家族的私人财产,其他股东的权益无足轻重。
  2000年,时任淄博水泥厂高管的刘长杰为了达到廉价侵吞水泥产的目的而毫不作为,以致淄博水泥厂负债累累,但另一方面,刘长杰却联合程红等25人出资72万元共同设立了龙泉有限进军水利管道业务,其中刘长杰出资比例为20.83%。
  次年,刘长杰首次受让股东杨光2.5万元的出资额,支付对价为2.5万元。3年之后,龙泉有限增加注册资本503万元,其中刘长杰认购488万元的注册资本,但仅为此支付488万元,而此次出资之后,刘长杰的出资比例从22.92%大幅提升至41.41%。
  此后的2005-2007年,刘长杰连续三次共计对龙泉管道增资1000万元并受让股东候宝年等三人共计57万元的原始出资额,由此获得龙泉管道1057万元的出资额。此时的刘长杰出资比例已高达62.22%,其他股东的股权则被继续稀释。
  值得注意的是,龙泉有限经过数年的发展,资产规模及盈利能力均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到2009三季度末的时候,龙泉有限每1元出资额所对应的净资产已经达到2.08元的水平,并且龙泉有限当时已经萌生了上市的意愿并接受了太平洋证券的辅导。然而就在此时,龙泉有限的原始股东程红却突然放弃潜在回报,而以零溢价的对价转让全部股份,此举颇令业内生疑。
  当年12月份,龙泉有限以三季度末的净资产为依据引入刘长汉等26人为新增股东,刘长汉等共出资4075万元,认购龙泉有限1630万元的新增注册资本,比价为2.5:1,超过前述2.08元的标准,属正常的溢价认购。程红亦于同一时间转让股份,一股独大的刘长杰自然是毫无悬念的受让人。按照刘长汉等人的认购标准,程红转让21万元的注册资本应该获得52.5万元的对价,并且程红应该非常清楚的是,若龙泉有限日后成功上市,则程红必然获益不菲。刘长汉作为刘长杰兄长,溢价认购龙泉有限即是基于此理,为的是博取巨额回报。但事实上,程红既未留恋上市之后的潜在收益,也未在股份转让对价上斤斤计较,最终以21万元的价格将股份悉数转让给刘长杰,相对于净资产而言,属折价转让。
  我们无从得知程红何以在上市已见曙光之时折价转让股份,但可以猜想的是,程红此举与刘长杰不无关系。就这样,以程红为代表的部分原始股东先后被清理出局,但对于如此明显的大股东利益侵占现象,龙泉股份在招股资料中极尽粉饰,保荐人太平洋证券更是只字不提。
  被掩饰的不仅是上述真相,为了营造虚假繁荣的表象以便于实现上市,刘长杰控制之下的龙泉股份罔顾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的事实而贸然抛出产能翻倍计划,无疑为后续的经营埋下了地雷。
  数据显示,龙泉股份的产能约为230km,2008-2010年及2011年上半年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9.08%、77.05%、71.65%与28.88%,募投项目未及推出,产能已经出现过剩。另一组数据则更能说明问题,龙泉股份同期的产销率分别是82.25%、90.84%、103.53%、92.07%,基本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然而龙泉股份依然在现有基础上抛出180km的产能计划,近乎翻倍,并且固定资产增幅将高达207.01%。以龙泉股份目前的产能利用率来看,要消化翻倍的产能并非易事,公司陷入产能困局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