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营山县小桥镇拱背村被称为“川北草帽第一村”。村里的草帽加工大户一年要外运草帽四五车,年销售收入达百万元。目前,全村有加工大户30多户。据小桥镇党委书记白秀华介绍,小桥镇盛产小麦,而小麦收割后的麦秆是编织草辫的最好原料,由于编织技术简单、老少皆宜,编织草辫就成了当地人农闲之余赚钱的最好途径。
目前当地农民销售一条草辫有1元左右的收入。他们把编织好的草辫直接卖给经纪人,经纪人再转手卖给加工大户,加工大户们通过漂洗染色、加工制成草帽,再批发给客商销到省内外,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如今拱背村的草帽加工户们不仅仅局限于普通草帽的加工,而且还开发出了做工特别精细的工艺草帽、工艺饰品等十多个系列产品,主要销往云南、贵州、重庆、湖北等省市,一些高档产品还通过中介机构实现了出口创汇。
目前,小桥镇常年有3500余名农民成为草帽及麦秆制品的初端加工者,仅草帽一项,全镇年产即达500万顶,销售收入达2000多万元。 (四川 杨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