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放弃量化宽松说明了什么?

2012-12-29 00:00:00吴佳
股市动态分析 2012年25期


  本周三,美联储在始于去年9月的扭曲操作(OT)将要结束时,推了2.0版的扭曲操作,但时间显著缩短,数量也大大缩水。至于多方热盼的QE3却只字不提,市场非常失落,而之前如高盛等还言之凿凿称第三轮量宽QE3必出。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落差说明了什么呢?
  首先,全球大放水的前景可能因此黯淡。量宽是直接向市场投放流动性,未必能帮助实体经济,但在推高商品价格、制造全球性通胀上倒是功勋卓著。联储不推,或不敢推QE3,想来是怕再担天大的骂名。骂声不单来自海外,其国内的批评、甚至谴责声音也颇多,伯老确实有点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当然,由于联储看淡今、明、后三年美国的经济,如果真出现了不测或极端的情况,QE3重出江湖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但暂时不表。
  其次,在几经波折之后,必须承认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刺激经济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它更多是对金融市场的刺激。脱离了实体经济本身,只是在货币政策上玩花样,就与魔术师的手法差不多了:看上去眼花缭乱,但其实都是空的,是假的。
  08年的危机就是变魔术变过了头引发的灾难,结果为了拯救这个危机只好再继续玩花样、继续制造危机。大家都看到这样玩不下去,但当政者在其位又必须干起魔术师的营生,都生怕魔术砸在自己手里,于是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在08年救市之后,发达国家首先挺不住了,美国、欧洲都先后陷入困境,现在又轮到了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谁又能逃得掉呢?
  表面上看,欧洲最痛苦,经济的衰退伴以货币危机。但反过来看,欧洲虽面临经济的重构,但其竞争力水平依然较强,社会制度的调整并非不可解决,货币危机不管以哪种方式解决,都只能算是短痛。其实,最大的考验在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
  在外需不再的情况下,金砖国家如何靠本国的内需市场,越过中等收入陷阱,才是最大的难题。
  在近几十年的发展史上,亚洲国家小龙小虎的崛起已非一次两次,也不是一个两个,但最终能摆脱繁荣、衰退的大轮回,跻身发达国家的恐怕只有日韩。拉美国家也是如此,大都摆脱不了中等收入陷阱。这次金砖国家的繁荣和发展持续的时间恐怕是比较长的了,金砖国家能打破附于新兴市场国家的魔咒吗?如其不能,则回头总结时会看到,新兴市场国家将是危机中最大的输家,金砖国家只是概念。
  如果不切实进行国内改革,不借此完善相关制度,不依靠法律作为社会顺畅运行的保障,我们可能会看到金砖国家繁荣不再的案例,表明简单的技术模仿不足以实现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跨越。
  在美联储不出声的认错中,国内的反思也在进行。虽然今年依然指望靠启动重大项目拉动国内经济,指望货币政策推波助澜,但上一次的教训太过深刻了,再沿老路走下去,不单是通胀恶化的问题(通胀始终没有正式告别),还有社会问题激化的可能,所以,我们看到,在政策的取向以及力度上,决策层还是表现出了犹豫,因为也知道靠单纯铁公基和货币刺激的方式玩不下去了。
  有媒体列了上半年澄清的八大财经新闻,其实仔细研读一下,消息的可靠度并不低,澄清是不想媒体用这种文字来表达。言外之意,是希望低调处理,希望做得多、说得少一点。这样,不会引来太多的评论,也不会触动大家太敏感的神经。
  但不靠原有的手法又靠什么呢?我们的软肋在于收入分配制度不公、内需难以实质性启动,体制障碍让技术进步难以突破,通胀又让恩格尔系数抬头(老百姓花在食品上的钱的比例在增加),更有甚者,大小企业在陷入了超过08年的困境时、税务部门还在收过头税……
  国内股市的羸弱说明什么?基本面的支撑非常薄弱。如果我们尊重自然规律,就需要忍受经济增速的下滑、寻求有质量的增长,如果我们承认改革的必要性,就需要进一步为企业减负、进一步释放社会生产力,如果我们想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就需要建立制度上的保障。否则,我们今后面临的挑战,会超过现时的发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