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院长”王建煊

2012-12-29 00:00:00
廉政瞭望 2012年7期


  “用时下流行语汇来说,我是只肥猫,对不起纳税义务人……将薪水都捐出来,6年干白工方才比较快乐。”2012年5月23日,台湾“监察院长”王建煊的新书《公平正义何处寻》出版,这是他在任内写的第6本书。
  王建煊在台湾,因为高尚的道德和清廉的作风,素有“王圣人”称号。他这次表示,在台湾财政困窘的情况下,“监察院长”月薪30万元(新台币,下同,约7万人民币),有车有秘书,虽有付出,但付出的与领到的薪水不等值,对不起纳税人及社会,为减少内心亏欠,决定捐出6年的薪水约2000万元,反思己身之余,也希望能影响一些公务员。
  做慈善使他人生得到满足
  他是台湾政坛有名的道德先生,他清廉笃正、六亲不认,人称“王圣人”;他刚正不阿、敢作敢为,是无欲则刚的“小钢炮”。这是凤凰卫视的专题节目对王建煊的高度评价,但他却说自己肚子里有一堆鬼气的东西,毒蛇猛兽只是关在里面,还没有出笼子,他笃信“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国家就太平”。
  王建煊1996年离开台湾“立委”的职位后,在大陆成立了“爱心第二春文教基金会”,走访大江南北。如今他的爱心学校已遍布大陆每一个省和自治区。
  说到这些学校,王建煊再三强调,自己不是“台商”,不是“投资兴学”,而是“捐资兴学”,“我们不是以投资盈利为目的的民办学校,我们没有股东,没有校董,只有理事会,我是理事长,这里的理事都是一毛钱不赚的。我在这里也没有薪水,来回台湾都是自己出的飞机票”。
  尽管身份不是“台商”,但王建煊在台商圈中却有着不一般的知名度,大陆的许多台商对王建煊捐资助学的举动非常支持,“台商朋友也对我们很爱护,常来聊聊,谈谈爱心啊,捐资啊这些话题。”
  观察家则指出,王建煊做慈善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不光说,还自己带头做。“他爱小孩,他自己没有小孩,但是他把所有的小孩当成自己的孩子,两岸的小孩那都是自己的孩子,所以他在大陆的慈善事业做得非常红火,给他人生带来一个非常大的满足”。
  “王圣人”也有“愤怒”
  台湾政治圈,除了“不粘锅”马英九之外,能在品性上与其相媲美的,就是王建煊了。2008年6月,时年70岁、已在四川参与汶川地震救灾一个月的王建煊返回台湾,此时距他被马英九提名为“监察院长”已经一周。
  上世纪70年代,留学归台后的王建煊开始担任台“财政部赋税署处长”,此后摸爬滚打十几年,1990年升任“财政部长”。“财政部长”平常都是与钱打交道,而王建煊任内最为人称道的是,特别费一毛钱都不花,全部缴返;拒收任何礼物,妻子苏法昭连一盒冰淇淋都不肯收。
  不过,王建煊更多被人提起的绰号则是“小钢炮”。1990年至1992年,王建煊任“财政部长”时,以“一文不取,拒绝收任何礼品”而闻名,他甚至批评送礼、接机的全是“马屁精”。台湾各界也都闻风王建煊行事六亲不认,凡是想走后门的人都会碰一鼻子的灰。但在“财长”任上,这位口无遮拦的政客,屡屡得罪富商,最终却在市民掌声中下台。
  不当官,王建煊的利嘴依然不清闲,不管对方曾经权倾一时,还是一起奋斗的昔日同志,只要认为对方理亏做错了事,就不依不饶。
  2001年9月,王建煊在媒体上猛批李登辉“红杏出墙”,因为“他身为国民党前任党主席,现在也没有退党,居然去为台联党站台”。
  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个性,王建煊毫不隐藏,尤其碰到新党同志变节时,火气更是藏不住,当年的冯定国出走,就被骂到连狗都不如。2002年8月,身为新党大佬的他就批评道:“有很多朋友离开我们新党,找到奶更多的娘去了。如果我们不做一个有格调的人,不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投机取巧,虽然获得一时利益,又怎么样呢?”
  对于当年一起竞选台北市长的陈水扁炒作省籍议题,王建煊也以不道德来回批陈水扁。他当时就曾指出,“他(陈水扁)去挑起过去这些事情来唤起大家省籍的意识,对他来有利,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不道德的事情”。
  2008年,王建煊曾经亲自参与调查“3·19枪击案”以及“陈水扁家族弊案”,在监委去台北看守所约询陈水扁的时候,王建煊还特别写信,以圣经故事规劝陈水扁认罪。
  这封信到底有没有效果?“没有用,他后来写书啊,还把我骂一顿。”王建煊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为“监察院”装上“虎牙”
  1993年,原属于国民党内的次级团体新国民党连线自立门户成立新党。王建煊与赵少康、郁慕明等7人集体退出国民党。此后,王代表新党两次参加选举:1998年台北市长选举,马陈之战,王只能算陪跑;2001年的台北县长选举,虽然得票率高达48.16%,却还是惜败于民进党现任党主席苏贞昌。
  2004年底,陈水扁提名的“监察院”正副院长以及监察委员人选,遭到蓝营“立委”以提名具党派偏向为由否决。最终导致“监察院”院长、副院长及众委员于2005年卸任以后,一直悬空,“监察院”自此陷入瘫痪3年。
  更尴尬的是,依照孙中山的五权宪法而设、身为“最高监察机关”、行使弹劾权、纠举权及审计权的“监察院”职权悬空3年,整个台湾社会并未察觉异样。
  国民党统治时期,监察工作由两个系统分头进行,一个是“监察院”,另一个是国民党各级党部的监察委员会,而后者才真正起作用。
  从1930年至1964年,“监察院”院长一职一直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担任。于虽颇有刚正之誉,“监察院”亦始终独立于执政党之外,但实际上始终没有真正的权力,更多的是承接台湾民众对公务人员的各种投诉和举报。其弹劾、纠正的更多只是失职官员,对涉嫌重大贪腐案件的官员,“监察院”可谓雷声大雨点小,被岛内民众戏称为“没牙老虎”。
  因此,在2008年马英九提名王建煊为“监察院长”后,王建煊也深知自己任务艰巨,不过他认为:就算“监察院”是没牙老虎,也要装上牙齿吼几声!于是,上任后,王建煊就立即把“3·19枪击案”调查以及“陈水扁家族弊案”调查搞得风生水起。
  但是,王建煊的努力并无太大成效,甚至自己被控出借监察机构礼堂为朋友证婚,创下史上“院长”被移送“纪律委员会”首例。加上由于其职能有限,“监察院”无权进行司法调查,靠约谈做出的弹劾或纠正的结论常常很难让当事人与公众信服,依然给人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的印象。
  更为外界诟病的是,虽然业绩不佳,“监察院”每年的预算仍有7.2亿元新台币,平均每天就要花掉近200万元新台币——也难怪王建煊会有“肥猫”之感。
  “王院长真正应该做的,是多办几个肥猫、多打几只老虎,他自己则少出几本书、少说一些话,这些都远比他捐出薪水更能提升‘监察院’形象。”岛内媒体如是评论道。(综合自凤凰卫视、《看天下》)
  链接:“王建煊五大语录”
  1“马英九太老实了,现在这个社会专门欺负好人。(马英九)不要害怕被骂,如果怕被骂就不要干!”
  2“现在公务员里有一大堆笨蛋,只会讲问题,不能解决问题。”
  3“坏的官员,要狠狠地打,好的官员,要保护他。要‘大公无私、六亲不认、不伤无辜’,不管蓝的绿的,老子不管,但绝对不能站在公务员的尸体上荣耀自己。”
  4“‘廉政署’将来若无绩效,就要有日本人切腹自杀的气概,负起责任。”
  5“百善孝为先,孝亲是做人最基本的品德;若没孝行,说‘爱台湾’都是放屁。”<E:\\2012年\\7期上半月版\\pz\\Image\\印章四色.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