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官受到民众的斥责、受到制度的约束理所当然。
从金融学来解释,祼官是风险对冲。深入了解国内政治经济情况的人率先看到政治经济风险,因此安排家人出国,如果将来风险上升,就可以坐收境外经济发展的红利,如果判断失误,中国经济发展不错,官员可继续利用自身占据的有利地形,攫取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就像普通投资者同时持有黄金和美元一样,黄金价格下降美元价格就上升,而美元指数下降黄金价格就上升,以此对冲风险。
正常的人员流动是资源配置的有效工具,无可厚非;但一个国家,官员成为“祼泳”急先锋,则是国家之不幸。
因为这些官员对未来信心不足,预作狡兔三窟的布置,可进可退,这些官员可以称之为理性经济人,却不可能成为带领国人冲过改革险滩的领头人,他们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气、缺乏改革的决心。官员为官,首先想到的是获得对冲之后的差价,还把官位期权在当期兑现,把职位当成套利的砝码,当家属到达国外之后,利用一切办法获取资金、获取教育资源。笔者几年前偶遇一个在美国常青藤大学执教的朋友,他忧心忡忡地说,10年前美国常青藤大学的中国学生大多是考试选拔而来,而目前官员子女成为了常青藤大学的一景。
中国的祼官到底有多少?今年3月28日,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兼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有多少裸官?恐怕这个统计数字现在还拿不出来”。
最高检披露,自2000年底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公安部组织开展追逃专项行动以来,至2011年,检察机关共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8487名,仅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开的其中5年的缴获赃款赃物金额,就达到541.9亿元。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教授披露,据研究中心的估算,自2000年来外逃官员保守估计有近万名,携带金额约1万亿元。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惩治和预防腐败重大对策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显示,金融系统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携款潜逃的重灾区。在他们的调查中,外逃贪官中,金融系统、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约占87.5%,其他部门约占12.5%。
庙堂之上,尽是“对冲将军”;庙堂之远,也就充斥了投机人士。
个人的对冲与套利,有可能成为集体的最大命门。别的不说,只要西方国家“圈”住了中国的官二代与富二代,中国的未来落于谁手,也就可想而知了。
认识到了这一命门,相关的规定已经出台。2010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和《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规定领导干部必须报告本人婚姻变化及配偶和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状况、本人有关收入,本人及配偶和共同生活的子女房产、投资等事项,这是目前我国监管“裸官”的主要规定。
但一些官员显然并不认同。今年2月20日,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发布我国第一份《裸官监管调研报告》,法治国情调研组分别在北京、四川、贵州等23个省市,面向公职人员和公众,开展了“公职人员廉洁从政法律机制”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公职人员对“裸官”的认同度相对较高,有38.9%的公职人员认为配偶可以拥有外国国籍。
祼官并非无路可去,他们可以下海到金融领域去当对冲基金经理,他们可以炒作权证,进行期权套现,但就是不能成为社会的精英领导中国改革。一个不相信公司的人不可能成为好的CEO,同理,一个不相信本国未来发展的人,绝不可能成为一个明智而坚定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