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见表达看网络新闻跟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12-29 00:00:00任丽
新闻世界 2012年1期


  【摘 要】网络新闻和公民权利的发展使得网络新闻跟帖这个特殊的公民意见表达方式越来越得到应用和重视。本文以网络新闻跟帖为研究对象,列举网络新闻跟帖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研究依据,深入研究网络新闻跟帖存在问题的根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解决、完善和发展公关新闻报道,提出与之对应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网络新闻 网络新闻跟帖 意见表达
  一、网络新闻跟帖及意见表达的基本理论
  (一)网络新闻跟帖
  1、网络新闻跟帖的定义
  网络新闻跟帖是指依附于网络新闻的出现而存在的一种新兴事物,是网民受众在了解和接受新闻后的心理反应的一种外在表现,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依附于网络新闻这个载体。如果脱离了网络新闻这个载体,那就是一般意义的跟帖,而不能叫做“网络新闻跟帖”。而如果单从新闻体裁方面来定义,它也可以说是网络新闻评论的一种。
  2、网络新闻跟帖的特征
  首先是自发性,网络新闻跟帖是受众在看完一条新闻后所内心感想的自然表达,是受众在接收到新闻后直观的自我反应和主观观点表达。其次是表面性,因为多数跟帖都是语言简短,基本上是一句话或几句话,讨论的内容一般都不够深入具体。跟帖是根据主帖内容的直接反应,很少能表现出对事件内涵的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再次是舆论性,虽然受篇幅和意见表达浅显的影响,但跟帖是网民对于发帖事件的直接观点表达,当观点集合后会成为舆论的集合
  (二)意见表达的方式
  对于意见表达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可以说意见表达是公众对于自身参与感的追求,是个人意见、观点、主张、情感、信息、知识等内容的传递和表述。所谓表达自由是指言论、出版、发表、著作等自由的总称,指的是公民拥有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而这种自由依附于大众媒介而产生,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受到法律的保护。
  目前我国网络上公众意见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电子邮件、新闻评论、网络聊天、新闻跟帖、以及各种新媒体(如博客、播客等)。所谓跟帖一般是指网民在了解网络新闻主帖内容后表达支持还是反对,或是其他的态度,跟帖人的态度和看法通过跟帖语言内容直接反应,更能反映出跟帖人的心理。
  二、网络新闻跟帖在意见表达上的现状概述
  (一)网络新闻跟帖的兴起与发展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网络新闻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根据CNNIC在京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伴随着互联网事业的迅猛发展,新闻广播领域正发生着一场巨大的变革,尤其是公众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拥有了更多的意见表达机会。而传统的新闻传播的发展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和改变。
  (二)网络新闻跟帖在公众意见表达上的意义与作用
  首先,网络新闻跟帖符合公众意见表达的客观要求。网络为民意表达提供了最方便直接的交流表达平台。公众通过意见表达实现对社会事务的参与。其次,网络新闻跟帖推动公众意见表达的合理实现。网络给公众意见表达提供一个合理的平台,通过网络新闻跟帖,公众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参与意愿和意见,推动自身权利和社会参与的实现。最后,通过网络新闻跟帖聚集起的民意舆情可以准确直观的反应给决策制定者,影响政府决策。
4iuf6MGcUPUyJMQaWmAaFA3wfko3dyFR6jxqALiTYZc=  三、网络新闻跟帖在意见表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负面影响
  (一)网络新闻跟帖存在的虚假民意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1、网络新闻跟帖出现虚假民意的原因
  首先,跟帖是网民的观点表达也是意见反馈,而跟帖本身也是一种传播内容的表达。网络新闻跟帖会反应民意,不过跟帖的内容会受多方面影响,例如,新闻跟帖的内容受新闻主帖网站性质的影响。
  其次,网络新闻跟帖的民意呈现方式会受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网络新闻跟帖的主客体的文化背景差异也会导致网络新闻跟帖的民意呈现模式存在差异,也就导致了伪民意的存在。例如精英人群与普通大众由于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的不同,其对待问题事件的角度和意见也不同,以偏盖全的现象就会出现。同理,不同地域文化下的人群其意见表达上也存在差异,所以伪民意现象的出现有其背景原因,要准确全面的分析了解。
  2、网络新闻跟帖出现虚假民意的危害
  (1)公众无法感知真实的意见环境。
  如果网络新闻跟帖人的环境不是普遍代表,则会造成公众无法感知到真实的意见环境,而个人的行动和思想也会近一步被影响和误导。根据沉默的螺旋理论,同样一则新闻,十个人持反对意见,四个人持赞成意见,持反对意见的人会误以为大多数人的意见与自己不一致,很多时候人们会选择沉默而避免被孤立的情况。
  (2)有关部门无法引导舆论。网络新闻跟帖实现了网民意见的公开化,而这种公开化为政府部门了解公众舆论情况以重要依据。而如果网络跟帖中的言论不具有普遍性那么舆论就会被错误估计,无法了解真实的意见环境。
  (二)网络新闻跟帖中存在的恶搞与跟风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1、网络新闻跟帖中的恶搞和跟风的定义
  “恶搞指的是对相对严肃主题进行改变重新演绎诠释。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质和草根性,经常表现为颠覆一些经典和张扬个体个性网络新闻跟帖的恶搞多为文字恶搞。网络新闻跟帖中的跟风是指跟帖中意见表达的从众心理。网友受众在同一事物的观点上很容易向和自己有相同情况的思想者靠近,这其中很大程度只是盲目跟随的一种表现。
  2、网络新闻跟帖中恶搞和跟风的负面影响
  (1)恶搞与跟风模糊了网络新闻的真实意义。在网络新闻跟帖中,新闻跟帖的受众有两种身份,既是公共事务的参与者又是网络媒介的消费者。公民有承担公共事务的社会责任,而消费者则意味着更多的是享受个人权利,网络媒体的特性使大众具有匿名性,而普通大众在匿名的环境下对权力的追求会大大超过对责任的履行。恶搞与跟风让网民沉浸在娱乐最大化的追求之中,往往忘记了自己的公民身份,忽略自己的责任。
  (2)恶搞与跟风让网络新闻变成了娱乐的附属。网络新闻跟帖中的恶搞和跟风让参与者盲目沉浸娱乐之中,严肃的态度和理性的思考被娱乐所取代。既违反了新闻主帖的初衷也模糊了焦点。网络新闻可以给社会一种粘性,让公众思想意见得到整合和疏通。所以网络新闻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更是一种共同的经验分享和信息整合,尤其在时政新闻中。但网络新闻一旦成为了娱乐的载体,任其发展会有很多不良后果,例如会导致原本严肃的政治生活变成闹剧失去其责任和作用。而国家的政策制度、调查的统计数据、公共事务建议等在网民恶搞与跟风式的跟帖中会变得无意义,公民的社会意识会逐渐淡薄,对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后果。
  四、完善网络新闻跟帖的对策
  (一)提高网络新闻主体的报道质量
  网络新闻的主体即网络媒体的报道质量直接影响网络新闻主帖的内容,会影响网络新闻受众的跟帖。所以网络媒体应坚持新闻真实性,加强自身新闻思想的培养和报道质量。进一步增强新闻报道的价值,提高新闻工作者素质,提高网络新闻报道水平,以全面准确呈现新闻的真实性。
  (二)提高网络受众的道德素质
  网络受众意见表达的方式和内容很大程度受到其自身道德素质的影响。道德素质的缺失有时直接导致网络受众在接触网络新闻信息后出现盲目跟风,消极极端,恶搞狂欢等,不但使信息的传递出现偏失,也使得意见表达失去其作用和价值。因此,提高网络受众的道德素质势在必行。
  (三)构建意见表达规范透明的渠道
  建立网络新闻跟帖的对话机制和行之有效的互动方式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公民意见表达渠道。理想的表达渠道不应该是简单的信息传达和反馈,而是将对话变成一种长久发展的机制,让公众有更大的知情权。
  结语
  网络时代的到来,在改变传统传播信息模式的同时,更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尤其是在对社会大众意见表达的意义上。充分认识网络新闻的重要性,研究网络新闻跟帖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进一步规范网络新闻跟帖有重要意义,而规范跟帖首先要在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在保证公民言论自由,意见表达权利的同时,提高公民素质和公民意识,尤其是明确责任和义务。相信在研究网络新闻跟帖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会使我国网络新闻跟帖在意见表达上更合理,新闻事业发展更加健康有序。□
  
  (作者:渤海大学新闻学院09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