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台如何办好舆论监督栏目

2012-12-29 00:00:00白雪
新闻世界 2012年1期


  【摘 要】本文以笔者所在电视台开办的《百姓说话》栏目为例,谈谈县电视台如何开展舆论监督,如何办好舆论监督栏目。
  【关键词】县电视台 舆论监督 《百姓说话》
  目前,一些电台电视台的民生类、舆论监督类栏目收视率居高不下,因为这类栏目所报道的内容大都与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百姓关注度高。但是,这类栏目大都在省市级广播电视台开办,县台很少涉及。原因有三:一是县级城市人口较少,栏目的题材有限,限制了栏目的生命力,一般来说开办一个栏目最少要两年左右时间。二是县级台的人力有限,因为这类栏目需要的人员较多,需要有人接听观众电话,处理群众来信,接待百姓现场投诉,到相关部门了解情况,策划节目话题,联系上镜嘉宾,调试演播室设备,还要拍摄短片,准备主持人上镜的脚本等等,一般县级台不愿投入这么多的人力。三是由于县城较小,人际关系较为复杂。开办这类栏目会遭遇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一般县级台的领导甚至县领导不大愿意开办这类栏目。但笔者所在的电视台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办了一档谈话栏目——《百姓对话》。通过六年的努力,《百姓对话》成为收视率较高的栏目。
  《百姓对话》栏目是我台和县纪委联合开办的节目。依托电视直观、覆盖面广的优势,通过百姓参与和将政府部门负责人请到演播室,围绕热点难点问题接受主持人采访的形式,解答咨询,接受投诉,解疑释惑,化解矛盾。节目以其权威性和公信力赢得了观众的好评。自1996年开播以来,播出240多期。共接待受理群众咨询、投诉3000多件次。百姓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面对面与有关部门领导对话得到了及时的沟通和解决,问题处理回复率达90%以上,栏目在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搭建了一座连心桥,为政府部门开通了倾听群众呼声的新渠道,为普通百姓排忧解难构筑了一个服务平台,也为政府部门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树起了一道监督哨。
  目前,《百姓对话》栏目以它独有的魅力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关注,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百姓有事就找《百姓对话》,街头巷尾,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百姓对话》播出的内容。栏目组的热线电话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下班时间都会收到观众的咨询。有的观众问,大雨过后自家房子漏水能不能申请临时低保;想办养老保险找不到档案了该怎么办;家中的电表走得不准怎么办;还有诸如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就业、医疗纠纷、环境保护、教育收费、下岗职工独生子女费等各种问题。这些既是政府重点解决的问题,也同样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针对观众提出的问题,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上栏目之前都要针对本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召开会议,制定预案。在节目录制期间各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面对百姓提出的问题都一一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能解决的现场答复解决,现场不能答复解决的,留下通讯地址,节目后派专人调查解决。
  2008年6月的一天,居民李某来到栏目组,反映他家的屋顶上方两米多高的地方,有一条通往气象台的高压线路。由于孩子已经长大,现有房屋不够住,想加盖一层,手续已经办好。但由于房屋上方有高压线不能施工。他两年前就找供电公司反映,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在录制供电话题的节目时,我们把老李请到了演播室,面对面和供电公司领导交流。节目后半个月时间,供电公司投资十万元将线路进行了改道,压在老李心头多年的烦恼最终得到了解决。
  2010年8月,栏目组接到了村民张某打来的电话,反映他在集镇上购买了一处房子,可土地证、产权证两年了还办不下来,要求栏目组帮助解决。我们立即向县建委通报了情况,县建委领导迅速和镇政府取得联系,帮助村民把土地证、产权证办了下来,张清远感到万分感激,打来电话向栏目组表示感谢。
  对于在《百姓对话》节目中现场答复不了需要节目后核实答复或现场答复解决的问题,栏目组都认真进行记录,并将问题提交纪检委督办组。节目播出后,栏目组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进行跟踪调查,拍摄采访职能部门的整改情况,了解群众对整改的反馈意见。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在一件件信访案件的有效解决中得到充分体现,政风行风建设走向了“监督——教育——整改——规范”的良性循环轨道。我们在栏目中设立了“效能反馈”板块,通过回访,我们不仅了解到观众对问题解决的满意程度,通过回访也倾听了群众心声,与群众建立了感情。
  做《百姓对话》节目很辛苦,有时候也会因为问题解决的不及时遭到观众的不理解。去年夏天,在关注“自来水”的《百姓对话》节目中,有居民代表来到栏目组要求我们帮助解决问题。由于部分居民不满物业的供水价格,长期不交水费,导致物业公司对小区居民停止供水,居民与物业产生了矛盾。盛夏酷暑,居民每天需要大量生活用水,而物业停水激怒了小区住户。居民代表说“老百姓的事,《百姓对话》必须管,你们不管,我们就去上访。”面对他们的信任和渴求,我们感到责无旁贷。经《百姓对话》栏目组多方协调,县市容局、县自来水公司、县房产局物业管理处、居民代表齐聚演播室,共商解决措施,经过多部门的共同努力,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做百姓喜爱的栏目,与群众真正面对面交流,这是扩大社会影响力,扩大节目品牌效应的有效手段。几年来,《百姓对话》根据县委、县政府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确定节目话题,通过一期期节目的播出,政府收获了更多的信任和理解,百姓收获了更多的实惠和希望。
  开办《百姓对话》栏目,给群众开辟了一个反映问题、表达意愿的通道和途径,《百姓对话》已经成为疏导群众情绪、促进社会稳定的缓冲器和减压阀。《百姓对话》每解决一个问题就能化解一个矛盾,就会减少一起可能发生的上访事件,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更加信任,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他们心情舒畅了,就会全身心投入到经济建设和生产生活中去。
  《百姓对话》作为一档舆论监督节目,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树立地方形象、有利于转变政府部门工作作风的宗旨,节目的主题始终以民生问题为重点,注重体现针对性,可视性,通过《百姓对话》栏目,我们找到了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的契合点,正确处理了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的关系,做到了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们群众满意。
  与其他兄弟台的行风政风节目一样,《百姓对话》整体发展态势看好,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栏目今后的生存和发展。从我们运作的实际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栏目表现形式单调,每期都是嘉宾、观众、主持人上镜,再加一些热点反馈,热线追踪等环节。数年不变的固定模式,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可以采取演播室与室外交叉录制的方式,针对不同题材,可选择工厂、社区、农庄的现场,让更多与事件有关的群众参与进来,进一步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增加节目的现场感。
  二是栏目大多停留在上镜单位的职能介绍及解决简单问题的层面,在舆论监督和给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的层面上少有提及,对于百姓普遍反映的公共话题和社会现象,应当做出超前性、思考性的节目,及早介入,通过舆论引导,动员百姓共同参与讨论,为政府决策提供舆论基础。
  三是有些单位的主要领导重视不够,上镜的态度不积极,或以出差、外出为由,指派副职或科室人员应付。造成解决问题不力,达不到应有的社会效果。我们虽然做到了对百姓提出的问题件件有回应,但部门行业尽力与否,群众满意度如何尚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特别需要注重制度建设,使反映的问题从接收、处理、监督、评价各个环节都能做到有章可循。
  媒体如果不关心民众疾苦,不直面社会矛盾和问题,就必将被受众所抛弃。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没有高度负责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就不能做好媒体。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中,需要新闻工作者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始终捍卫新闻真实,发挥舆论监督在揭露问题、针砭时弊方面的特殊战斗性,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努力做到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表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永远不忘新闻人的道德与责任,用自己的良心书写人民的心声。□
  
  参考文献
  ①邱沛篁:《新闻采访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②邓涛:《新闻采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蒙城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