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省级卫视之间为争夺收视率,存在相互模仿、“追风”的现象,带来了节目同质化、社会责任缺失、节目周期缩短等弊端,此现象是由于强大的外部压力、节目资源有限、定位不明确所导致的,省级卫视应进一步结合地方特色,打造具实践性的节目定位;加大创新投入,与网络结盟;建立绿色收视率评估系统来规避“追风”现象。
【关键词】省级卫视 追风现象 娱乐节目
我国省级卫视自1980年西藏、云南和贵州三个省级卫视的频道率先上星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省一星”的局面。但近年来的收视率之争,使省级卫视之间的“追风”现象日益严重,由最初的仅为节目形态相似,直至赤裸裸的照搬,一旦某节目收视率攀升后,大批节目就跟风而至,形成“千台一面”的现象。
一、“追风”现象的表现
我国省级卫视之间相互“追风”的现象由来已久,且呈现愈演愈烈的局面。“追风”现象最早出现在深度调查、民生新闻类节目中,央视《焦点访谈》、《实话实说》及《南京零距离》(此节目非省级卫视栏目)的播出,创新了我国新闻节目的形式,深得观众好评,成为省级卫视学习的样板。自此,省级卫视“追风”现象产生。
2004年湖南卫视模仿《美国偶像》创办“超级女声”,成为国内选秀节目的先驱,它以新颍的视觉冲击,独特的表现形式在2005年达到收视顶峰,也引发了其他省级卫视的“追风”,《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第一次心动》、《红楼梦中人》等纷纷涌现荧屏,但由于节目形式相同,无新意,且呈恶性竞争局面,以广电总局规定选秀节目退出黄金时段、不允许选秀节目再进行短信投票收场。2010年,“相亲风”风靡荧屏,湖南卫视和江苏卫视接连开播的两档相亲类节目《我们约会吧》和《非诚勿扰》异军突起,以高收视率压倒选秀节目,随后,近十几档相亲节目涌入电视屏幕。为提高节目收视率,身份造假、炒作、拜金主义、低俗言论、恶意冲突等被发挥至极致,最终广电总局下发文件,对“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顿。不少节目停播。而自安徽卫视以电视剧立台后,大批省级卫视加入电视剧抢播大战,同部剧多台播出。为抢占播出先机,有的卫视甚至全天候连播电视剧。在自制剧方面,自穿越剧《宫》和《步步惊心》收视大热后,不注重史实、剧情粗制滥造的穿越剧、后宫剧逐渐登上舞台,再次引发广电总局对穿越剧和后宫剧的限制。
二、“追风”现象之弊
1、千台一面——同质化严重
省级卫视间相互“追风”,某一新类型的节目获得观众认可后,其他各卫视会迅速推出类似的节目,结果造成某一段时间内,电视屏幕上同质化节目泛滥,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自《我们约会吧》和《非诚勿扰》得到高度的关注后,其它卫视纷纷出招,贵州卫视《相亲相爱》、东方卫视《百里挑一》,一时间电视荧屏充斥着相亲节目。
2、责任缺失——收视率为王,竞争失序
“追风”使得节目形式相同,原本集中的观众群开始分散,为了保证收视率,各家卫视只能从争议性、话题性、操作性上下功夫。在选秀热潮中,炒作选手的个人生活、鼓励选手出位表现、要求嘉宾点评犀利,增加嘉宾与选手之间、嘉宾与嘉宾之间的矛盾冲突,成为提升收视率的必要手段。这样的无序竞争,使媒体应负担的社会责任缺失。媒体本应给观众带来的健康、积极的娱乐节目,却因为争取收视率而愈发低俗化。
3、缩短节目周期——创新性渐弱
一种全新的节目形式,无论是模仿自国外媒体,还是自主创新,都是对电视荧屏的丰富。如早年的选秀节目,现在的相亲节目,使更多的观众参与到节目当中,互动性增强,更加贴近观众,得到了观众的喜爱。但因为“追风”现象的出现,新节目在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被迅速模仿,导致千台一面,短期内同质化节目泛滥使得观众出现视觉疲劳,而由于恶性竞争导致的低俗化,也使得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对新节目形式进行管制。最终导致新节目形式的整体覆灭,销声匿迹。而通过模仿即可得到一定时间内较高的收视率,使得卫视间更倾向于寻找模仿对象,自身创新动力渐弱。
三、“追风”现象之因
省级卫视节目“追风”现象的产生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都存在原因。
1、强大的竞争压力
从外部环境而言,省级卫视承担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在经营方面,制播分离后,各省电视台均需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面对市场化的竞争,各电视台都需要转型,以适应这种挑战。广告作为电视台的主营收入受到落地情况、收视率等因素的影响,而省级卫视作为上星卫视,落地面积广,承担的广告任务量更重。同时高额的落地费也使省级卫视的压力更大。同时,省级卫视还要面对资源强大的中央电视台、其它省级卫视、境外落地媒体的竞争,而多媒体的出现,使得网络也成功分流了部分观众的注意力,如何在多重竞争中留住观众成为各省级卫视的难题。
2、有限的节目资源
省级卫视既要保证节目与本地紧密相连,具有地方特色。另一方面,省级卫视作为上星的频道,以全国观众为潜在收视群体,节目特色还应满足潜在受众的需求。而今网络盛行,各大媒体纷纷求新求异,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对节目进行创新,突破传统的节目形式,更是难上加难。
3、束之高阁的定位
我国目前共有30多个省级卫视频道,为摆脱节目同质化现象,突出自身特色,各台纷纷确定自己的特色定位。如湖南卫视努力实现以娱乐为主线“快乐中国”的理想;福建广播影视集团以“海峡品牌”凸显福建特殊的区位优势;安徽卫视定位于“电视剧大卖场”以“剧”行天下。
专业的定位可以使省级卫视突出自身的特色,从而培养高忠诚度的观众,这也是未来省级卫视发展的趋势。但是,虽然有了明确的频道定位,但各卫视节目与频道定位之间的结合度仍有待提高,有时迫于生存压力,为争夺更大的广告份额,仍在黄金时间尽量多地播出电视剧和综艺类节目,而体现本频道特征的专业化对象性节目不是无暇顾及就是束之高阁,成了摆设。导致各省级卫视呈现出“新闻+电视剧+综艺节目”的雷同面孔,使得原本属于自己频道特色的定位渐行渐远。
四、规避“追风”现象之策
为改变省级卫视“追风”现象,解决节目同质化严重的问题,笔者现提出以下建议。
1、结合地方特色,打造具实践性的节目定位
省级卫视虽然没有中央电视台的实力雄厚,但是作为该省的上星卫视,却具有很强的地方优势。省级卫视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将本地文化浓缩提炼,形成独特的频道定位,将节目与定位相结合,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目使频道的定位深入人心,培养忠实的收视群体,提高频道的竞争力。如海南卫视将旅游作为频道定位,改名旅游频道,就是将本地特色与频道定位相结合,使海南卫视率先变身专业频道。
2、加大创新投入,与网络结盟,延伸触角
现代传媒业已经进入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专注于做好内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省级卫视之间追风现象严重,很大程度上因为对节目内容、形式的创新不足,只能模仿获得较高认可度的节目,最终导致同类节目泛滥。因此在资源、资金等各方面对节目创新进行支持,加大创新投入,力求开拓新的节目形式,引导受众关注的潮流,才能在同类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网络作为当前受众接收信息的重要渠道,关注新闻、购物、聊天、看视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目前,电视媒体与网络的结盟仅限于建立门户网站,提供视频点播。省级卫视具有强大的节目资源,如果开发与网络结合的新方式,延伸省级卫视的触角,这将被更多的受众所认可、接收。
3、提高“避追风”意识,建立绿色收视评估系统
虽然省级卫视均拥有自己的频道定位,但在其他卫视节目收视率上升的情况之下,往往自动放弃了自己原有的频道定位。因此,省级卫视应提升自己“避追风”的意识,坚持媒体应担负的社会职责,不为追求短期收视率的上升而放弃具有长期利益的频道定位。同时,业界也应建立绿色收视评估系统,规范媒体行为,避免今后省级卫视“追风”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①